浅谈公路施工技术中的几个难点问题论文_吕红波

浅谈公路施工技术中的几个难点问题论文_吕红波

吕红波

山东省滨州公路工程总公司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公路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公路施工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加强对重点部位进行质量控制,对由于施工出现的道路质量问题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工程特点;重点问题

引言

经过多年的公路建设实践,我国在公路施工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上仍然面临一定阻碍。许多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遇到软土路基以及黄土路基等各类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很有可能出现沉降或不均匀下沉现象,影响到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影响到公路在建成后的使用效果。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1.1路基定义:在天然地表面按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 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1.2.路面定义: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1.3特点: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路基和路面相辅相成。路面结构在道路造价中所占比重很大,达到 30%左右。路基路面是一项线形工程,决定了路基与路面工程复杂多变的特点。

a、承载能力:要求路基路面结构整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具有与行车荷载相适应的承载能力。结构承载能力包括强度与刚度两方面。强度——抵抗车轮荷载引起的各个部位的各种应力。刚度——在车轮荷载作用下不发生过量的变形。

b、稳 定 性:在地表上开挖或填筑,改变原地层结构。大气降水使得路基路面结构内部的湿度状态发生变化。大气温度周期性的变化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如冻胀、翻浆。

e、耐久性:路基路面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至建成通车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路基路面工程应具有耐久的性能。

f、路面表面平整度: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以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

二、公路施工技术的重难点分析

为了切实做好公路工程的施工工作,保证公路建设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就应当对公路施工技术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着重分析与探究。

2.1路基填土与压实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a.路基填料

对路基填料的选用。规范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并不规定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

b.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如在西部某国道主干线二级专用公路施工中,路面设计标准为高级路面,因而从路基开始,所有的检验标准均采用一级公路验收标准。

c.特殊潮湿地区路基土的压实

在特殊潮湿地区,路基上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当用于下路床及其下的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2.2、路基路面排水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另外,从保护环境、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也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1.地面排水

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过水网地段的路基,过去逢沟设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进,对路线两侧的灌溉沟渠重新系统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线的排灌涵洞,从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质量。

2.2.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应≥2%。

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园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在西部降水量低的地区大多采用在中央分隔带设过水槽排水。第二种是分散排水,多用于西北地区地势平坦,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改进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设置路肩排水沟,增大沟坡排水。

2.2.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多改用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几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2.3 路面是支承在路基之上的各个结构层的总称。路面结构层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2.3.1路面不但要承受车轮荷载的作用,而且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行车荷载和大气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作用,一般随深度而逐渐减弱,因而路面通常是多层结构,将品质好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大的上层,品质较差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小的下层,从而形成了路基之上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修筑高等级道路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

2.3.2基层施工中突出问题:

a.平整度: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基层中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到终压时间的控制,控制不好就会对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水泥类稳定材料一般接头较多,表现突出的就是平整度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压路机 压路机操作手一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规碾压可以提高平整度30%。在处压时,外侧第一轮应压至碾压段落终点是要斜向上450,向内侧压一轮并开振返回,而且以后的每一轮《包括复压、终压)都不可超过这一轮,在此碾压终压结束,下一碾压段开始之前,还需对着一轮强振一遍并有人工配合处理。

② 桥头的顺接与压实:由于路基的沉降,桥涵构造物标高的出入,基层与桥头顺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即保证了桥头处的线型,又给面层在桥头处平整度控制创造了条件,并且使沥青混合料得到节约。

结束语

公路施工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决定着公路使用寿命,公路施工中的各重要工序和步骤对于施工的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公路使用后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佘昌文.基于公路关键部位施工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技术 2012-07-15

[2]王建明.浅谈公路施工中重要部位的施工技术{J} 科技与企业 2010-07

论文作者:吕红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  ;  ;  ;  ;  ;  ;  ;  

浅谈公路施工技术中的几个难点问题论文_吕红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