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陕西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刘玉萍[1]2003年在《陕西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环保产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发展环保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规范和加速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为目的,对环保产业的涵义、范围的界定、分类及特点等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阐述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对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对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陕西省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陕西省省情的环保产业发展框架,同时对陕西省环保产业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白雪[2]2018年在《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环保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乃至总体战略的重要保障。当前陕西省环保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同在。因此,研究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评价和对策,对于推进陕西省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丰富环保产业理论和实践,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公共物品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础,明确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及分类,从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概况分析入手,分析了影响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叁个不同角度为切入点,对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作出评价,并在产业发展现状和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叁个方面:首先,对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1996年以来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然后对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定性的识别,结果表明:在2007年以前,陕西省环保产业处于产业导入期。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972-1997年为产业无序发展的阶段,1998-2006年为行业管理与政府规划相结合的阶段。2007年至“十叁五”(2016-2020)期间,陕西省环保产业仍将持续保持在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紧接着,论文考察了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后文的评价和对策建议奠定了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影响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后面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其次,论文从叁个角度入手对陕西省环保产业进行了评价,分别是:运用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对陕西生环保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得出目前陕西省的环保产业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对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以及通过与国内典型省份的环保产业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了陕西省环保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的优势与不足。最后,论文以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结果,针对陕西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1)持续增加环保产业投入;(2)提高环境服务业比重,优化环保产业机构;(3)加强政府对环保产业的引导作用;(4)提升环保产业的集聚效应,全面推进环保产业园建设;(5)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并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做出总结。希望本文可以丰富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并对今后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于洪建[3]2016年在《我国健康植物多酚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从1969年开始从银杏叶提取黄酮这一植物多酚、生产第一个药品舒血宁片剂和注射剂(当时还未有植物多酚的概念,1981年Haslam才根据单宁的分子结构及分子量提出"植物多酚" plant polyphenol这一术语,以前只称为植物单宁plant tannins)。[1]目前规模生产茶多酚,葡萄多酚,白藜芦醇,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植物多酚原料,占据全球绝大部分生产量,被欧美日韩制造成健康产品在全球销售。国内利用植物多酚生产的药品和健康食品逐步为消费者所接受,多酚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上升,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国内已经规模化生产的多酚类产品主要有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大豆异黄酮,水飞蓟素,白藜芦醇,槲皮素,绿原酸等原料,及其片剂,胶囊,软胶囊,口服液,固体饮料,浓缩汁等各种剂型。在当前国家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如何在植物多酚产业方面提出正确的发展方向,亟需要现代产业理论的指导。本文利用产业发展理论,结合中国植物多酚产业现状,在深入企业进行调查、针对消费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植物多酚产业的总体情况,并对产业链中的生产原料、中间体生产、加工和消费等阶段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企业和消费者行为,发现了限制产业快速升级的多个重要影响因子,并探索解决路径方法,提出实操性强的建设性意见。本篇论文共分为九章:第一和第二章是本文的绪论、理论基础部分。阐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整理出了本篇论文框架和重点研究内容。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扼要阐述了本篇论文所依据的理论依据。第叁章界定了健康植物多酚产业的相关概念,仔细分析了植物多酚产业的国际上和我国的发展现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地,不同国家和地区均有其产业发展的特性和经验。我国植物多酚产业成长路径在成长期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较多的生产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的品种结构不同,出现专业化分工,激烈竞争等现象,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本节利用相关理论,构建我国植物多酚产业发展动力圈层模型,来分析产业发展的内外影响因素,为最终结论提供有力佐证。第四章对我国植物多酚原料行业进行了分析。特别以代表性的银杏黄酮,葡萄多酚和花青素为案例,详细分析研究其原料生产的标准化技术、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工厂分布特色。特别对于2015年银杏叶事件的回顾来阐述多酚原料成分的复杂性与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对于国内多数原料厂家的特点和生产质量特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优势。在调查基础上,对不同产品的企业及基本情况,战略和营销行为做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出企业的低价竞争的危险性,同时提出优秀企业发展的一些竞争优势,但还缺乏更深层次的战略规划和设计,对于原料企业应该也应该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第五章对我国植物多酚成品行业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银杏黄酮,葡萄多酚和花青素终端产品问题进行了分析。植物多酚终端产品行业可以延伸植物多酚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包括医药,健康食品甚至化妆品行业。本节对主要的植物多酚终端成品结构和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总体品类繁多,医药领域管理相对正规,健康食品和化妆品领域质监管理和法规制度仍很混乱。从品牌和规模分析,尽管受国内外需求影响,总体可以,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生产技术落后与先进并存,营销夸大严重,宣传不正规,品牌集中度小。在此基础上,本节根据不同的产品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和对策。第六章分析了我国植物多酚终端产品供求情况与消费者行为,特别调研了银杏黄酮,葡萄多酚和花青素市场。国外市场近期多年发展平稳,国内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开始出现时尚、奢侈包装的高端产品。这章根据消费者行为有关理论,调查了上海天津北京和武汉等城市,对银杏黄酮,花青素和葡萄多酚的终端产品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我国消费者对不同多酚成品认知不同,家庭收入、品牌影响力、各种媒体宣传、产品自身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需求,并提出了差异化产品宣传、专业化创新、推进产业专业规模化发展等建议及对策。第七章以尖峰集团发展植物多酚产品为例,运用swot分析,分析企业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风险,提出尖峰集团发展多酚健康产品的战略发展方向。第八章研究了我国植物多酚产业的政策,并提出相关建议。这篇界定了我国植物多酚产业政策的范围,只能从广义的产业政策进行分析。指出准确涉及植物多酚的政策总量较少,可以互相关联的政策: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农业深加工的比较多,特别是茶产业方面的政策较多,总体表现较为分散,相对于研究层次的可以关联的更多,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相关的政策,更多体现直接写进了项目指南。研究后认为:应该扩宽政策主体,政策内容要突出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综合创新,促进分工协作等关键内容,特别强调要完善市场准入和生产准入的政策,给本土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第九章是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性论述。概括了全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指出了国内外的植物多酚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我国原料类多酚和成品多酚的发展趋势思路方向,我国的原料多酚行业应该专业化规模发展,成品应该品牌专业和综合发展两个方向努力,政府应该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帮助迅速发展我国植物多酚产业,同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几个思路。

王哲[4]2012年在《西安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已经成为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产业。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但对于西安市环保产业尚无相关研究文献,本文以西安市环保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了解西安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环保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环保产业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开展西安市环保产业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建立西安市环保产业信息管理数据库。经过研究分析,西安市环保产业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环境治理成果明显,产业布局逐渐科学,但存在一定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规模集中化程度不高、信息共享不畅、技术支撑能力较差,行业管理不善等,制约着西安市环保产业发展。结合国家及陕西省目前对于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大背景,探讨了宏观政策、环保投资、技术经济政策对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西安市在“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各行业的发展需求,探讨了西安市环保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西安市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基于对西安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促进西安市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①不断优化西安市环保产业结构;②建立西安市环保产业信息共享平台;③构建西安市环保技术支撑平台;④完善西安市环保产业行业管理平台。

宋凤娟[5]2011年在《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文中提出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问题因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是发展的代价和成本,人们也期待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研究怎样减小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怎样更好地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环保产业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我国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基于此选取陕西省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提供更多更优的环境保护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环境保护的物质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了环保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界定了本文环保产业的研究内容;简单总结了国内外环保产业较发达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经验,通过社会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和文献研究的二手资料,描述了陕西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选取了陕西省环保产业内部的叁个具有最具有代表性的环保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试图通过样本来描述整体环保产业的产业内部状况;本文从公共政策角度出发,对已经实施的环保产业政策进行评估,认为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成长性,总结了陕西省环保产业取得的成绩,找出了发现陕西省环保产业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从法律支持、集聚效应、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财政政策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由于当前我国对环保行产业划分标准不尽详细,环保行业统计数据缺乏,本文占有的数据有限,没有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也没有建立数学模型,以后的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加强。

张敏娜[6]2007年在《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并成为当今旅游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估方法的研究,旨在寻求一种可操作的、定量化的方法,以衡量与评价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并检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文献、参考国内外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运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支持系统和接待能力系统四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性与系统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比可量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确定了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46个因子指标,并分别予以界定。为了有效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个指标权重,进而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计算出评价体系中四大系统的综合指数,并采用综合分析方法评价了2000-2004年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状况。针对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的初步结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陕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省为对象进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对西部地区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对全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亦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文章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选题背景、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接着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拟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的内容。第叁部分构建了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的内涵和功能、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第四部分是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应用研究,包括陕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研究、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树”的设计、指标内涵的界定、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分析评价过程及其结论的阐述;并对影响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包括经济基础、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旅游环境、管理系统建设四大因素)。第五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陕西省未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及旅游教育建设、环境保护、建立创新体系,培育旅游产业链、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等内容。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研究表明,2000—2004年陕西省旅游业综合评价分值随时间呈间断性增加趋势,反映出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处于逐渐稳定状态,即目前处于旅游业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是实现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尝试的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构建出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该体系从理论层面突出了持续、发展、协调的思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讲,所选指标(数值)既易获取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特点;运用该指标体系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状况基本吻合。2.运用该指标体系对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评价,弥补了以往关于陕西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仅仅进行定性分析而缺少定量分析研究的缺憾。同时,采用层次分析(AHP法),解决了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这一关键问题,加之运用最新数据处理软件DPS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使得分析评价结果更为可靠。

刘光星[7]2011年在《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环保装备制造业是适应环境保护的需求而兴起的新兴产业,是环境保护的装备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途径。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及刚刚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陕西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其传统产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活力开始下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陕西省能否抓住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课题。陕西省的环保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盲目、粗放型发展阶段,形成了领域广泛、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经济规模、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综合性产业。但是企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产业市场不规范、研发资金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了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进而对国内外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指出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其次,对陕西省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其发展特征。通过与国内主要省市的比较,了解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再次,应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分析法及波特的钻石、五力模型分析陕西省环保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指出陕西省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在今后的发展重点及如何发展自己的优势行业。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指出了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及重要战略任务,并提出战略措施及政策建议。

张娜[8]2016年在《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休闲农业,是指在科学规划设计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调节产业结构,挖掘乡村文化民俗特色等,为都市游客提供各项休闲娱乐服务项目的经营方式,同时,休闲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将农业和旅游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进行了深度扩展。近年来,国家不断倾斜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部在2015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国家将在多个方面对休闲农业予以政策支持。加快榆林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拓展榆林市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加快农业叁产融合,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速土地流转的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榆林市发展休闲农业大有可为。首先,陕西省榆林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消费理念转变,为榆林市休闲农业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榆林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陕北民俗文化,拥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先决条件;第叁,榆林市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所依托的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形成规模,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的自身条件已经具备;第四,榆林市拥有叁省交界的绝佳地理区位,交通网络健全,发展休闲农业的外部条件也较为成熟。但发展休闲农业同样也面临挑战,如休闲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经营主体的布局、开发的深度与广度的平衡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榆林市的休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深入研究国内外休闲农业相关文献,为文章奠定理论基础,之后阐明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SWOT分析全面研究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利用问卷调查研究榆林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并基于产业发展情况总结适宜榆林市情的休闲农业发展原则和模式,在此基础上试构建战略发展及发展框架,最终提出提升发展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梁惠[9]2010年在《基于循环经济的陕西产业结构评价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陕西省目前的资源供给和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陕西产业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陕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的对策。本文首先在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其次,将循环经济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相结合,界定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然后,运用DEA方法从经济、环境、能源的角度分别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循环经济下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同时结合评价结果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了产业结构最优比例模型,利用陕西省投入产出表等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经济偏向型、控制环境污染型、控制自然资源利用3种不同目标下产业贴近度的值,得出陕西省产业结构最优比例。最后结合评价及优化的结果,对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进行分析,提出陕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的对策,用以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合理产业结构,实现陕西省循环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

张丽[10]2008年在《陕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即寻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在经济的适度发展中,尽可能采用污染少、对生态环境破坏较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以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同时又不能因保护环境而限制经济的发展。这已成为当代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陕西省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资源破坏与浪费现象有增无减,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陕西省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以环境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陕西省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之后,按照科学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指出了影响陕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为陕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系统构建了陕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指标和环境指标两个子体系,包括20个因子。(2)通过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计量研究得出:废水排放总量每减少1%,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21311%;废气排放总量每增加1%,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14383%;固体废物产生量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179831%。“叁废”中,废气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废水排放总量每减少1%,将拉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84207%;废气排放总量每增加1%,将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62114%;固体废物产生量每增加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58090%。“叁废”中,仍然是废气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3)在对陕西省经济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后,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陕西省近17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提出陕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D]. 刘玉萍. 长安大学. 2003

[2].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D]. 白雪. 西安理工大学. 2018

[3]. 我国健康植物多酚产业发展研究[D]. 于洪建. 沈阳药科大学. 2016

[4]. 西安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5].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及政策研究[D]. 宋凤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6]. 陕西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 张敏娜. 陕西师范大学. 2007

[7]. 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 刘光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8]. 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 张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9]. 基于循环经济的陕西产业结构评价及优化[D]. 梁惠. 西安理工大学. 2010

[10]. 陕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张丽. 西北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陕西省环保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