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调查研究论文,教育工作论文,心理健康论文,发展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2-0004-04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参考2007年各省人均GDP排名,采用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方法,抽取上海、浙江、福建、内蒙古、安徽和重庆六省市的校领导和心理教师进行调查。校领导卷和心理教师卷各发放300份,其中校领导卷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87.0%;心理教师卷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83.3%。被试的基本信息如下表:
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学校领导调查问卷》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心理教师调查问卷》。正式调查于2009年6月进行,由课题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要求,发放问卷,让被调查者根据实际状况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人员收回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全部数据使用SPSS15.0 for Windows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与制度建设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机构设立状况
由表2可知,在被调查的261所中小学中,有217所(83.5%)学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并且有75.5%的学校领导具体分管该机构。这与刘晓明(2005)调查的设立心理健康指导机构的中小学只有51.1%相比,说明当前中小学领导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和学校来源的学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不同学校区域来看,安徽省(63.2%)显著低于内蒙古自治区(82.8%)、上海(93.3%)、浙江省(92.6%)、福建省(86.4%)和重庆(89.7%);从不同学校来源来看,城市(91.5%)显著高于县镇(74.4%)和农村(80.4%)。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制定状况
在被调查的261所中小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规划的学校达到249所(95.4%),并且有220所(84.3%)学校已经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校区域和学校来源的学校间在是否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规章制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不同区域来看,内蒙古自治区(72.4%)和安徽省(69.0%)显著低于上海(100%)、浙江省(87.5%)、福建省(88.1%)和重庆(96.6%);从不同学校来源来看,城市(92.4%)显著高于县镇(75.9%)和农村(80.4%)。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状况
从机构和制度建设状况看,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和规章制度,说明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与心理教师的感受一致,认为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重视的占48.8%,很重视的占25.6%。
在被调查的学校领导中,有164所(62.8%)学校的领导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25所(47.9%)学校的领导平时经常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101所(38.7%)学校的领导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54所(20.8%)学校的领导有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公开发表过。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在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学校领导有更多机会参加相关培训和科研课题;不同学校来源的学校在四个项目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城市的学校领导在四个项目上均有更多优势。
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和制度建设的状况呢?由表3可知,出台心理健康教育的规章制度和成立校领导负责的指导机构与校领导是否参加相关心理培训、阅读心理书籍、参加科研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校领导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和指导机构的建设。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性质状况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只有34所(13%)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来自上级拨付,187所(71.6%)学校的经费自筹解决,而40所(15.3%)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可见,全国中小学校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更多是来自学校自筹。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类型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的性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福建省、城市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上级拨款较多,上海、浙江省、城市、县镇、高中、完中学校自筹经费较多,安徽、农村和小学没有经费的状况较多。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状况
总体而言,在200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状况中,只有37.5%的学校经费比较充足或者非常充足,62.5%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区域在2008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县镇和农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缺乏。以上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状况不容乐观,上级拨款较少,更多是来自学校自筹经费,并且一半以上的学校工作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县镇和农村学校及小学。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配备状况
仅有32.9%的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这与刘晓明(2005)调查的专职心理教师只有10.1%相比,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已经有所增长,但认为学校需要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的达到96.9%,说明中小学还需要加大专职心理教师的数量。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类型在心理教师是否专职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表现为来自上海、城市、高中和完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是专职的更多些,而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县镇、农村、小学、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兼职心理教师更多些。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课程师资状况
学校承担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只占32%;而班主任达到45.6%,其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达到19.7%,两者合计达到65.3%。说明班主任和其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师资。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在学校承担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要师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表现为来自上海(67.9%)、城市(45.4%)和高中(58.1%)的中小学的主要师资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来自内蒙古自治区(60%)、安徽省(57.8%)、重庆(62.1%)、农村(63%)和小学(59.7%)的主要师资为班主任。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询室建设状况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咨询室设立状况
被调查的学校中有202所(81.2%)学校已设立了心理咨询(辅导)室。2005年徐美贞的调查结果为:没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占总数的47.3%。此次调查中,没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的比例减少到18.8%。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区域、不同学校来源和不同学校类型在是否已经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学校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上海(96.7%)、浙江省(96.3%)和福建省(84.7%)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72.4%)、安徽省(66%)和重庆(69.2%);从学校来源来看,城市(92.4%)显著高于县镇(74.1%)和农村(69.4%);从学校类型来看,高中(92.0%)、完中(94.3%)和九年一贯制学校(100%)显著高于小学(71.1%)和初中(80.5%)。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设施配备状况
心理咨询室配备办公设备(电话、电脑等)的学校有165所(82.5%),并且不同类型的学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高中、完中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配备更好;心理咨询室配备个别咨询(辅导)专用设施的学校有159所(79.5%),并且在不同学校区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上海配备更优;心理咨询室配备团体辅导活动器材的学校只有42所(21%),并且不同学校来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城市学校配备更优;心理咨询室配备宣泄器材的学校仅有38所(19%);心理咨询室配备放松器材的学校仅有35所(17.5%);心理咨询室配备沙盘沙具的学校仅有20所(10%),并且不同学校来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城市学校配备更好;心理咨询室配备期刊与图书的学校有152所(76%),并且不同省份的学校间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浙江省的中小学配备最好;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测量工具(量表/软件)的学校有69所(34.5%),并且不同区域的学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上海和浙江两地的中小学配备更优。
以上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的咨询室建设工作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且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设施如办公设备、个体咨询器材和相关心理学的图书和期刊,但是设施还不够完备,如缺乏团体辅导活动器材、宣泄器材、放松器材、沙盘沙具和心理测量工具。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课状况
开设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学校达到204所(81.2%),并有155所(74.5%)学校将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列入课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占28%,属于校本课程的占29.6%。仅有35.2%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2008学年,心理健康活动课课时大部分能保证的占37.6%,全部保证的占32.4%,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尚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以上表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课状况与往年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大部分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课程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多时候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的学校比例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得到真正重视的程度还不够。
三、讨论与结论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三个“不平衡”
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从横向来看存在着三个“不平衡”,即学校区域不平衡、学校来源不平衡、学校类型不平衡。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和重庆市,而在某些分析项目上则呈现“U”形,即东部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和西部的重庆市的中小学显著优于中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的中小学,如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状况等;从学校来源来看,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显著优于县镇和农村中小学;从学校类型来看,高中、完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状况优于小学和初中。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三个“不足”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不足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级拨款不足,二是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不足。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的性质来看,上级拨款较少,只占13%,更多的是学校自筹经费;而从2009年度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状况来看,有接近一半的学校报告年度工作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经费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正常开展,如心理咨询室设施的完备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虽然当前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且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设施如办公设备、个体咨询器材和相关心理学的图书和期刊,但是设施还不够完备,如缺乏团体辅导活动器材、宣泄器材、放松器材、沙盘沙具和心理测量工具。此外,经费不足还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保证各种必要的专业培训和交流。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不足
此次被调查的校长认为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为缺少师资队伍,达到76.2%,排在第一位。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不足表现为数量不足和质量不足。据调查,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使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受到了损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很快提高,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不足
从当前心理咨询室的设施配置来看,大部分仅限于个体咨询,这可能与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认识模糊有关,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现在之所以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挫折耐受性差,换言之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