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安全——铁路发展的目标——广深铁路运营实践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铁路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自1994年12月22日开通至今已历四年。四年的实践表明:高速安全是铁路迈向现代化的基石,是铁路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方向,是铁路塑造名优产品形象、赢得市场竞争的内涵和根本途径。安全是实现高速的前提,高速是安全保障的目标,两者有机结合,溶为一体,统一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业,构成了中国铁路发展的独到优势。
1 高速安全是铁路发展的根本途径
1.1 从国外铁路的发展实践来看,高速、安全使铁路再度走向繁荣,成为发达国家政府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铁路自1835年于英国问世至今一百多年的全世界实践,经历了大起和跌落的过程。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叶,铁路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美国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鼎盛时期1929年运营里程达60多万公里。其后由于汽车工业、公路建设和民航运输的迅速发展,铁路在公路、民航的激烈无序竞争和政府政策的压力下逐步萎缩,成为所谓的“夕阳工业”。至1993年,美国铁路运营里程减至24.1万公里。1964年日本首倡时速21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功启动和成熟的运营,其优势为世界所瞩目。法国紧跟时代脉搏,进一步发展了运营时速高达350公里世界上最快最先进的高速铁路,使高速铁路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主导方向,以解决中远程交通。并以快速铁路解决城郊短途运输,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小汽车的大量发展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交通阻塞、噪音干扰、事故不断等顽症,成为现代高速铁路发展的先驱。在法国的成功影响下,德国ICE、意大利ETR500、西班牙AVE的相继建成运营,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铁路的第二次繁荣,使铁路运输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朝阳产业”。
1.2 从我国国情看,发展高速、安全的铁路运输系统最符合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首先,发展高速、安全的铁路运输系统更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国情必然决定了发展容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小、经济、方便、安全的运输方式是中国运输业发展的方向,而发展高速铁路完全符合这一要求。从容量来看,高速铁路年均单向输送能力为5000~7000万人次,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仅在白天行车年客运量就达1.7亿人。而一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设计日交通量为2.5万辆,年运送旅客仅为1000万左右。从环境保护来看,公路排放的有害气体分别是铁路的420倍、4倍、2.5倍、100倍,如果采用电力机车牵引,铁路对环境几乎不造成污染。从国土利用来看,高速铁路占地宽度仅为“高速公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从能源消耗看,高速列车与小汽车、飞机相比为1:5.26:5.61。高速铁路客票也比民航低,高速铁路的速度比“高速公路”快2至3倍。铁路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更为突出。
其次,发展高速、安全的铁路运输,更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要实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快、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一切必然要求商品、物资的产供销的衔接更为紧密,时效性更强;人员的交流更为频密,时间性更高。而铁路具有大运量、速度快、全天候作业的特点,并与我国的工业、经济布局和城市发展密切相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因此,铁路运输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产供销衔接,加速商品流通,而且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宏观全局的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发展高速安全的铁路运输,不仅能更好地加快人流、物流的交往和流通,提高企业进入市场、参予竞争的效率,而且能更好加快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增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
2 高速、安全是铁路发展的独到优势
2.1 从实践来看,铁路在高速、安全上具有其它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独到优势
首先,在速度上,铁路超越于公路、水运。我国铁路按速度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其中: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是高速列车,160公里以上200公里以下的是准高速列车,120公里以上160公里以下的是快速列车,时速为120公里以下为普速列车。而中国所谓的“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才120公里/小时,仅相当于铁路普速列车的水平,与高速列车在速度等级上相差三个级别,因此,铁路高速的优势是高起点的;其次,在安全上,高速铁路的可靠性通过实践检验是其它交通工具无可比拟的。从世界高速铁路的实践来看,法国、日本高速铁路自1964年正式运营至今的34年间,未发生过一起旅客死亡事故。从普速铁路对比看,1993年汽车、飞机的事故率分别是铁路的1382.2倍和10.7倍。据国家公安部资料,“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死亡事故高四倍,如海南“高速公路”每公里死1人伤3人,1996年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万元。1994年,全国公安受理公路交通事故死亡6.63万人,伤14.88万人,1997年则超过三年前死亡数字。从中外对比看,国际交通安全东京会议宣布:全世界每年30万人死于公路汽车事故,伤800万人。美国由于高等级自由公路车速快而造成大量死亡事件和重大经济损失,政府才宣布自由公路限速最高不得超过55英里(88公里),但每年仍死亡4.1万人。中国汽车拥有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但死亡人数是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美国的汽车总拥有量远超过中国许多倍,而中国死亡人数竟超过美国。从广深铁路的实践来看,广深准高速铁路创造了高速、安全运营四周年,准高速列车累计发达1237.25万人次旅客而无一人伤亡的良好纪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广深高速公路每月近二十宗的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这一比较充分说明,铁路的高速是以安全为基础的高速,既能实现高速,又能确保安全,两者是有机结合的。第三,铁路高速、安全的优势是全天候的。高速铁路即使面对暴雨、大雾、下雪等恶劣的天气,也能实现全天候运营。广深准高速铁路运营四年来,没有一天因台风、暴雨、大雾而影响行车,没有一趟列车因台风、暴雨、大雾而影响安全,可以说是风雨无阻;而高速公路、民航、水运因为台风、暴雨、大雾、下雪等原因常需关闭。第四,铁路的高速、安全是有机可控的。由于铁路技术进步和管理优良,铁路高速、安全能实现人与机、人与人的互控、联控。例如:由于采用了四显示自动闭塞和速度控制系统,即使司机没有看到信号,机车自停装置也会发挥作用,对速度进行自动控制;又如即使车站值班员在办理进路中操作错误,信号微机监控系统也能对其实施监控,杜绝事故的发生。实践证明,铁路高速、安全的优势是独到的,是其它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在国家交通发展战略中,应将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作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导方式。
2.2 从市场观来看,铁路一旦拥有“高速、安全”品牌形象,其优势是全方位的
按照“综合运输”理论,短途运输的优势不在铁路,铁路的优势在400公里到1000公里。事实并非如此。广深铁路仅147公里,在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客运构成中,短途运量占60%以上,是典型的短途运输。1993年12月28日广深“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运营后,确实对广深铁路传统的市场主导地位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使广深公司的客运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旅客发送量从最高峰1993年的2828.1万人次逐年减少到1996年的1746.5万人次,减少1081.6万人次,降幅达38.2%。
对铁路的这种遭遇,一些人开始对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有人提出对运输市场按距离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理论”,并以发达国家拆铁路为理由使铁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干扰。对此,国内的有识之士早在八十年代就针对“中国需要发展高速公路”及时提出高速铁路是我国运输业迈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此,铁道部领导傅志寰同志亲赴广深线进行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站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铁路跨世纪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设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建议。经国家批准立项建设,1994年广深准高速铁路正式建成,并于同年12月23日成功开行了2对准高速列车。
广深准高速列车投入运营后,即以其速度、安全、舒适的优势迅速得到了广大旅客的认同。由于运营之初仅开行2对,其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近两年的精心组织,从1996年开始,逐步增开准高速列车,到目前,开行对数达到了29对,其中时速达200公里的“新时速”列车5对,初步形成了“高速度、高密度、小编组”的规模化运输格局,使铁路“高速、安全”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举扭转了铁路在竞争中的劣势,遏止了客流继续下滑的势头,出现了止跌回升的良好趋势。1997年广深公司发送旅客1923万人次,比1996年增长9.40%,1998年1~10月发送旅客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21.61%。
这一实践的成功,不仅使铁路自身对速度的认识实现了一次新飞跃,而且充分说明,铁路一旦具有“高速、安全”的品牌形象,其优势是全方位的,并不存在距离远近之分。也只有铁路才能更好地把“高速、安全、舒适”紧密融为一体。这是其它运输工具所无可比拟的,也是中国铁路在走向市场经济中创新优势、走出困境、赢得竞争的必由之路,是保持中国铁路持续繁荣的唯一选择。
基于以上认识,广深铁路公司于1998年又从瑞典引进了时速达200公里的“新时速”列车投入运营,使中国铁路真正拥有了现代化的高速列车。“新时速”列车投放市场后,通过对旅客的问卷调查,其“高速、安全、舒适、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受到了旅客的广泛赞誉,上座率始终高于同期的其它列车和高速大巴,成为境内外旅客商务、公务、旅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极大地强化了广深铁路在区域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主导地位。从全路来看,铁道部顺应市场、把握机遇,先于1997年4月1日在主要干线进行提速,后于1998年10月1日全面实行了提速和实施新图的竞争战略,增开了朝发夕至列车、快速列车和假日列车等新品种,列车速度得到了全面提高,安全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保障,铁路在竞争中迈出了向“高速、安全”发展的重大步骤,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3 广深铁路进一步发展高速、安全模式的战略思考
广深铁路在当前成功运营时速达200公里的“新时速”列车、日开行高速、准高速列车29对的基础上,下一步将继续秉承服务社会的宗旨,进一步发挥高速、安全的优势,拓展市场空间,促使适应中国国情的高速铁路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在机车车辆上,由现行的内燃、电力牵引向电力动车组发展,力争近期全部实现客车机车电气化,远期实现广深高速车底电动车组化;在运营模式上,继续增加广州至深圳间高速列车开行密度,力争实现每隔15分钟开行一对高速列车。同时抓住广州至南岗第四线建设的有利条件,组织开行好广州至南岗、石龙至深圳的高速市郊列车,为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广深铁路运输量的增长奠定物质基础。在行车调度上,将引进和开发新型的微机调度集中和计算机辅助行车调度系统,革新铁路传统的行车调度方式,实现行车调度的自动化和遥控化,进一步提高运输组织、调度指挥的效率,确保高速安全的统一性、可靠性,建设出一条现代化、自动化的高速、安全的广深铁路。
中国经济正快速迈向现代化。经济的加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流、物流的日趋活动跃。未来的高速运输充满潜力和希望。其高速、安全的品质始终是顾客对运输产品的最佳认同和必然选择。不论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还是从各种交通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出发;不论是从环保角度出发,还是从资源利用出发;不论是从解决城际间旅客运输出发,还是从解决各地区间物资、矿产、大批量商品流通的角度出发;不论是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出发,还是从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国防建设出发等等,都预示着发展高速、安全的铁路运输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广深铁路的运营实践已经说明了许多问题。它只是中国铁路一个最小的部分,如果全国铁路在高速安全上迈出更大步伐,并形成规模经营,其优势将无可限量。把握时机,乘势而上,超越自我,铁路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