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416论文_吴敬军

吴敬军

唐山市工人医院分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到的4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3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40例,占33.65%);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28例,占78.8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88例,占45.19%),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者避免ADR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99-01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以及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ADR检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41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索我院的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2014年门诊、急诊、住院部上报的ADR报告416份,分别对ADR报告就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及ADR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在416例ADR报告中,男性189例,女性227例。ADR的发生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患者的年龄1岁-83岁。ADR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分布见表1。

2.3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统计分析416例ADR报告,引起ADR的药品共123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高,204例(占49.04%),其次中药注射剂82例(占19.71%)。

2.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在416例报告中,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的损害,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面色潮红,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全身性损害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较严重为肝功能损害。416例ADR中,不良反应结果好转的337例,占总例数的81%,治愈的为83例,占总例数的20%,无后遗症病例,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均不明显

2.5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及构成比

123种药物引起的ADR416例,其中204例是由34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在整个ADR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且引起ADR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头孢呋辛(36例,占8.65%),左氧氟沙星(26例,占6.25%),头孢替安(22例,占5.29%),均为抗感染药

3 讨论

3.1加强对老年ADR的监测

由表1可知,60岁以上老人组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可能与此类人群各脏器功能减退,常合并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相应增加有关[1]。因此,老年患者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特别注意药物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3.2加强合理用药途径的选择,减少ADR的发生

由表2统计可知,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这一方面与静脉给药方式在临床应用广泛且该用药方式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作用较迅速有关[2]。静脉给药以其直接进入人体循环而更易导致ADR的发生,影响因素有:药物内在的物化性质、药物的配置方法、配伍药物的相互作用、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度、输液速度、放置时间等[3]。因此,临床医师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用药史,选择最适宜的给药方式,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用药原则,既可以迅速发挥药效,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与管理

随着祖国医学不断发展,中药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中药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在与西药的联合用药过程中若配伍不当,不但会降低疗效或是药效丧失,而且可能出现毒性反应,给患者造成危害[4]。因此,在没有充足证据证明用药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物注射剂联合用药,即使使用,也要有一定的用药时间间隔。为了有效的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5]。为了减少ADR的发生,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加强药学监护,提高中药注射制剂用药的合理性

3.4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应用与管理

统计可知,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最高,这与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使用频率过高、种类多、不合理使用有关。无论是引起ADR的例数,还是严重ADR例数以及药品种类,头孢菌素类均居首位,喹诺酮类次之。因此,重点对使用频率高的抗感染药物进行监控,加强管理,对此类药品要现配现用,给药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同时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3.5 加强用药监护

由统计可知,ADR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坏最多。可能因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的各种药疹,其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因此,提示临床上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和家族史,还应严密监测对肝、肾功能等有损坏的药物,告知患者定期做一些相应的临床生化和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隐匿的ADR。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ADR,增强用药风险意识,特别加强对高危人群、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监测,从而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在临床中还应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从不良反应中发现问题,改变用药不良习惯,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要正确对待。用药前要详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了解所用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随意超量使用或者延长用药的时间。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对新发现的ADR及时准确的上报,能够及时避免药品对更多人群的伤害,为公众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田洁,刘源.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广州医药,2007,38(6):51

[2] 钱金娥,陆莹,曹建波,等.我院1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7,4(1)39-41

[3] 王俊,王奕,程鹏.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4):338

[4] 周林波.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概述[J].中国药房,2007,18(5):229

[5] 王丽军,刘丽萍,果艳凤,等.我院2002~2005年中药注射液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18):1411

论文作者:吴敬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我院416论文_吴敬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