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静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116000
摘要:《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在1925年,《晨报副刊》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苏俄“仇友赤白”的讨论,对“苏俄是否是帝国主义国家”、“苏俄是敌是友”、以及“中国是否应该与苏俄联合”等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中国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态度呈现出激烈的分化与碰撞。
关键词:晨报副刊 联俄 仇俄 争论
《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学灯》、《觉悟》并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作为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从1918到1928存在和发展了近十一年时间。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是当时社会思想文化启蒙的主要阵地。
1925年,徐志摩欧游归来,不久就正式接手了《晨报副刊》的编辑工作。1925年10月6日,《晨报副刊》社会栏发表了陈启修的文章《帝国主义有白色和赤色之别吗?》,阐述帝国主义并没有白赤之分。10月8日,《晨报副刊》在头条位置刊登了张奚若的《苏俄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朋友?》一文反驳陈启修的观点。由此引发出一场声势浩大的苏俄“仇友赤白”讨论。10月15日、22日,副刊文艺栏设立了“关于苏俄仇友问题的讨论”和“仇友赤白的仇友赤白”的专栏。社会栏也分别在10月、11月3日、11月 17日开设了三期“对俄问题讨论专号”。关于苏俄问题的讨论先后持续了近两个月,包括社会栏在内,《晨报副刊》共发表讨论文章近三十篇,其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俄是否是帝国主义,是敌是友?
苏俄是否是帝国主义,是此次争论的发端。10月6日,《晨报副刊》的社会栏刊登了北大教授陈启修的文章《帝国主义有白色和赤色之别吗?》,陈启修提出了“现代的帝国主义” 的一大标准,即必“是一个财政资本的国家”,因苏联“不存在财政资本 ……是工人阶级专政,因此不是‘赤色’帝国主义国家”。[] 文末,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帝国主义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即或不认苏联为友,也不应该因为不认其为友而失掉了我们真正的敌人,假如认苏联为赤色帝国主义,那就恰恰中了帝国主义者移转目标之计。”[]
两天后,《晨报副刊》刊登了张奚若的《苏俄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朋友》一文,反驳陈启修,他并未直接指出苏联是帝国主义国家,但张奚若在文章中阐明苏俄比帝国主义对中国危害更大的原因是:“苏俄腐蚀我们的灵魂,愚弄我们的青年,占据我们的领土等,因此苏联是“假共产之名,为自己的私利,在我们情形迥不相同的国家,利用判断力薄弱的青年,知识寡浅的学者,和唯个人私利是图的政客,大捣其乱的人们,更是我们的敌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梁启超在《晨报副刊》刊登的《復勉己书论对俄问题》一文中,则从国民性的角度来分析苏俄是帝国主义的国家,不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他认为俄国人的政治就是“对内只是专制,对外只是侵略”,所以苏俄是“帝国主义的结晶”,是“帝国主义的大魔王”。 []陈启修在《中国对苏联政策应当如何?》一文中,将帝国主义和苏俄在中国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帝国主义者侵夺我们的土地,榨取我们的经济,用不平等条约束缚我们,操纵内乱,干涉内政,对中国进行文化的侵略,没有任何“功“可言,而苏联事实上成为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运动的中心,所以苏联很难成为中国的敌人。[]
在这场苏俄问题的谈论中也有部分学者从现实出发,无政府主义者秦抱朴在《赤俄与反帝国主义》的观点极具代表性,“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应利用各国的厉害冲突,设法去找自己的地位。”[]在对苏俄态度上,持务实政策,正如应该保守党领袖迪斯累利所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对待苏俄的问题上,正如知识分子所讨论的,不论是帝国主义还是非帝国主义,不论是敌是友,都应从当时中国的现实出发,找到最适合对待苏俄的态度。
二、是否联俄
由苏俄是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以及是不是我们的朋友,引出了第二个讨论,及外交上应不应该联俄,这是这次讨论的核心所在,陈筠在《联俄与排俄平议》中说道:联俄、排俄问题“所具的复杂严重的程度远过于苏俄仇友问题”。 []代表意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以张奚若、李璜、陈均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苏俄“避帝国主义之名,而行侵略主义之实,何等可畏。”[]他们并非直接阐述是否应该联合苏俄,而是从苏俄一系列侵略事实,大体是“抛弃宣言,继续进占中东路,支持外蒙独立,擅捕华人,在可能范围中,并接济内地军火以长内乱”等方面来说明苏俄对中国俄危害,其结果自然是不能联合苏俄。面对这些问题,陈启修、陈瀚笙、刘勉已等纷纷为苏俄辩驳,认为苏俄毕竟是共产主义国家,不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这就比英日帝国主义危害小些,,它的侵略行为,都可以依法逐步制止。最有力的辩驳是陈瀚笙,他从“国际政治”“中俄经济联系”“苏俄对我态度”“国内政治乱象”等四个方面说明联合的必要性。在联俄与仇俄两种观点之外,还存在比较务实性的观点,代表人物主要是胡石青、丁文江、陶孟和等人,他们认为不应该存在“联哪个国”的思维,因为“联谁就先受谁的处分”。他们主张对俄实行外交政策,可与之建交,“但我们要留心,我们不能依赖”。[]
20年代《晨报副刊》上“仇友赤俄”的争论,在徐志摩“无成见背后的成见”态度下,发表的文章“赞成苏俄”的少于“反对苏俄”,但尽管是这样,这次讨论也是近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现状的反应:中国在外交中应对苏俄一种什么态度,应该怎样对待苏俄等等,表明近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现状的关注,对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一种现实的思考。这场讨论旨在消除人们对苏俄的盲目认同和乌托邦的想象,唤起民众对国家民族出路的理性思考。尽管最后这场讨论以《晨报副刊》被火烧的方式结束,但却充分展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勇气。
参考文献:
[1]陈启修:帝国主义有白色和赤色之别吗.[N].《晨报副刊—“社会周刊'》第1号.1925年10月6日
[3]张奚若:苏俄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朋友.[N].晨报副刊.1925年10月08日
[4]梁启超:復勉己书论对俄问题.[N].晨报社会周刊第4号1925年10年2日
[5]陈启修:中国对苏联政策应对如何.[N].晨报社会周刊.第四号.1925年10月27日
[6]秦抱朴:赤俄与反帝国主义.[N].晨报.1925年11月9日
[7]陈筠:联俄与排俄平议.续.[N].晨报副刊.1925年11月6日
[8]陈均:关于苏俄仇友问题的讨论.[N].晨报副刊.1925年10月15日
[9]陶孟和:对于苏联的疑问.[N].晨报社会周刊.第五号.1925年11月3日
论文作者:周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苏俄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副刊论文; 晨报论文; 苏联论文; 中国论文; 赤色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