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吉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地巫乡热思村完小 627650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精神;思维能力;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0-339-01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总结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其功能发挥的好,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一是综合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俐略比萨斜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民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二是通过教师榜样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最具感召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个性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三是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还与一定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堂,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论文作者:吉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品质论文; 个性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创新精神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