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性分析论文_曾文泉

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性分析论文_曾文泉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现代有轨电车已成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是近年来有轨电车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以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决策者和普通市民对有轨电车安全性的认识,并指导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关键词:有轨电车;安全性;影响因素

一、有轨电车系统事故特点分析

(一)事故类型

有轨电车系统除具有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外,更接近于常规公交,其运营安全性特点亦如此。由于有轨电车系统的开放性,事故中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碰撞(剐蹭)的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乘客发生意外,而列车脱轨、触电等类型事故较为少见。有轨电车事故绝大部分由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冲突引起,随机性更强、控制难度更大。当前,中国的有轨电车项目大多习惯性地沿用地铁、轻轨系统的设计理念,聚焦于系统内部设计论证,对有轨电车与周围交通环境的融合考虑相对较少。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尽快转变设计理念,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将有轨电车作为开放式道路交通的一部分,深入分析其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潜在冲突,进行系统性的协调和防范。

(二)致伤(亡)人群识别

在涉及有轨电车系统的交通事故中,主要受害群体为乘客和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行人、骑车者、私人小汽车驾驶员及乘客等)。随路权、信号控制方式以及交通环境不同,各受害群体所占比例有所差异。其中,有轨电车乘客受伤较为常见,绝大部分为轻伤,主要因为有轨电车加减速引起的滑倒、摔倒所致,特别是在紧急制动的情况下,最易发生此类事故。

(三)碰撞事故发生地点分布特征

综合事故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在涉及有轨电车系统的交通事故中,列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碰撞类事故最为频繁、结果也最为严重。对碰撞发生地点的分布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交通事故产生机制,从而有效进行安全防范。碰撞事故的发生频度、发生地点与交通活动参与方的接触频度、接触地点息息相关,路权形式直接影响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接触的位置和概率,是影响有轨电车碰撞事故的主要因素。采用物理隔离的专用路权下,有轨电车与机动车碰撞绝大多数发生在道路交叉口;而在有轨电车与机动车混行路权下,有轨电车与机动车在区间内发生碰撞的概率很高。

二、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性主要影响因素

(一)技术因素

影响有轨电车安全性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路权、车辆性能、设备可靠度和安全性,以及工程设计水平等。路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路权的独立性越高,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接触的机会越少,安全性越好。其次,车辆性能也是影响有轨电车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如紧急制动性能和转弯运动性能等。紧急制动性能越好,制动距离越短,系统安全性越高。同时,有轨电车转弯运动性能越好,乘坐舒适度越高,乘客在列车转向时摔倒的可能性越低。设备可靠度和安全性也是影响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如供电系统安全度、车地信息交换系统以及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的可靠度,都关乎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工程设计水平同样对有轨电车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有轨电车融入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处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运营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人的因素

作为一种人工驾驶的开放式系统,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与人的交通行为息息相关。有轨电车交通事故涉及的群体可分为三类:道路交通参与者、有轨电车驾驶员、有轨电车乘客。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不当交通行为是造成系列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横穿区间、闯红灯、抢行、停放车辆侵入有轨电车限界等。有轨电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有轨电车的安全。有轨电车由人工操控,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越熟练、责任心越强,有轨电车的安全性越高。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能够对道路上其他行人和车辆的行为提前做出预判,并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目前,中国有轨电车驾驶员十分匮乏,且大部分都从地铁、公交等行业转移而来,驾驶经验不足,随着沈阳、苏州、深圳等一系列有轨电车项目投入运营,有轨电车驾驶员的系统培训显得愈发重要。

(三)管理因素

良好的有轨电车系统安全同样需要高效合理的管理进行保障。管理又可分为道路交通管理、有轨电车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高质量的道路交通管理可以传递准确明晰的交通指示信息,减少误判,同时也减少了乱穿马路、闯红灯、随意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强化有轨电车运营管理可以保障调度准确、机车设备维护及时、驾驶员技术纯熟负责认真;有效的宣传培训,可以提升市民对有轨电车运行特点及行车安全的认识,加强安检工作可以有效防止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上车。与地铁系统的封闭式管理不同,有轨电车的安全管理需要市政、交管、运营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因此,建立完善的联合管理体系也是提升中国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发展途径。

三、国外有轨电车系统安全保障经验借鉴

(一)以法律法规为基础,规范和指导有轨电车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为适应有轨电车的发展,各国先后颁布普适性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授权相应的机构监管和规范有轨电车的设计、建设与运营,构成有轨电车安全保障的基础。例如,德国于1987年颁布《轻轨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规范》,目前,中国有轨电车规划设计方面的技术标准尚属空白,国家标准及部分地方标准都还在讨论之中。在运营管理方面,仅有苏州和南京颁布了有轨电车管理办法,上海、天津、沈阳等城市则主要参照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相关法规和规章实施,但经过多年实践,漏洞日益凸显。加之审批权下放地方,伴随地方建设冲动,大批新建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安全令人担忧。因此,加快有轨电车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十分必要而迫切。

(二)建立有轨电车事故调查、反馈与系统改进机制,不断提升有轨电车系统的安全水平

法规和规范只是既有经验的总结,难以应对复杂系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事故进行及时的调查、反馈,并对系统进行改进完善成为各国提升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在有轨电车发展迅速、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几乎空白、建设与运营经验匮乏的现实局面下,建立适合中国的有轨电车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反馈机制,对于快速积累经验、及时进行系统改进、提升有轨电车系统的安全水平意义重大。

(三)重视教育宣传等软措施

除了建立法规、规范及安全事故调查反馈机制之外,国外许多城市都十分重视对公众进行有轨电车安全教育和宣传。通过安全教育和宣传,可增强公众对有轨电车运行特点、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公众在参与有轨电车交通活动中的正确应对能力。在中国,公众对有轨电车运行特点和安全性的了解几乎空白,因此,开展有轨电车安全教育和宣传十分必要。

中国有轨电车发展起步晚、速度快,提高有轨电车系统运营安全性,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适合中国的有轨电车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反馈机制以及系统改进机制,同时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有轨电车运行特点及相关管理规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秦国栋,苗彦英,张素燕.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与思考[J].城市交通,2013,04

[2]何治新.现代有轨电车牵引供电方式选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07

[3]闫旭.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适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论文作者:曾文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  ;  ;  ;  ;  ;  ;  ;  

有轨电车系统安全性分析论文_曾文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