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学本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_教育论文

论档案学本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_教育论文

论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科专业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等学校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创办的。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专修科设立档案班,1955年,人大历史档案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至今已经40年了。

我国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是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源地。从系发展成学院,从单一专业发展成多个专业,从本科教育发展到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教育层次,形成了一支档案学科教育带头人队伍。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是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水平的代表,是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

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推动了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几年间,几十所普通高校和军队院校相继设立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档案学系或专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与其他类型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共同形成了与档案事业相适应的全国规模的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

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以档案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四川联合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郑州大学等设立)和历史学系中的档案学专业,与情报学、图书馆学等专业合建一个系等方式确立了在普通高校的地位。

本科专业学科课程体系业已形成。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为主体,档案学专业建立了由档案学理论学科、历史学科、管理学科、技术学科组成的档案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并引发和推动了其他档案学专业教育层次(高等成人教育、中专教育、岗位培训等)的课程建设。

与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步,档案学本科专业教材也形成了体系,并且出现百花盛开的局面。档案学本科专业教材成为档案学多层次专业教育教材的主体,并引发和推动了其他档案学专业教育层次的教材建设。档案学本科专业教材在档案学研究领域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教材代表了该学科的最高水平。

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有了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培养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各大学自己培养的专业教师为主的有一定实力的师资队伍,为我国档案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

档案学专业以其实践性强的特点,与行政管理学、秘书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应用文科、管理学科专业,其学术地位为社会所公认。

历史和特点给人们以启示,我国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经过几代学者、教师的奋斗,终成体系,颇具规模,是我国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档案学、科技档案管理学这些专业在国家高校本科专业中已牢固地确立了它们的专业地位。但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要在已经取得的成就上继续前进,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与蓬勃发展的档案事业同步发展,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拓、发展。

二、社会要求与社会观念变化对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影响。

90年代之前的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就其主体看,是以培养文书档案管理人才为主, 人才的流向主要是党政机关和各级各类档案馆。 进入90年代,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档案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着比80年代后期更为巨大的变化。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党政领导机关的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局面。党政领导机关、大型企事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迅速发展了办公自动化、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文件无字化、信息储存电脑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传统的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经济管理部门的体制转换,企业集团的组建,企业的兼并,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大量创办,国内私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等等,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档案工作。

要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档案工作部门的各种内在因素也应随之变化,而重要的一环是档案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等学校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将不再是单一的档案管理人才,而是既掌握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又掌握一定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的知识与方法,还具有较高外语能力和熟练驾驭现代管理技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或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具有综合管理知识,具有较高外语水准(笔译和口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档案管理人才,是相当受欢迎的,就业面也较宽。笔者所在的上海大学,连续数年的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其就业去向,80%以上是去企业(主要对外经济开发区企业和管理部门,大企业集团,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这样的档案管理人才将会更为社会所需要。特别是同时具有秘书才能、公关才干的人才,其社会需求量将会更高。

人们社会观念的变化对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影响客观存在着,其程度也在增大。中等专业教育的学生选择社会科学中的管理学科这类应用文科专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形就是如此。具体到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步变化。从过去认为“无生机的”、“清苦的”工作,变为稳定的、具有现代化条件的、为社会所重视的工作,到国家机关成为公务员,到企业是管理部门的“白领”。这种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看好档案学专业。1995年报考上海大学档案学系的人数与招生数之比为10∶1, 便是具体的印证。

人才市场的竞争是学历、知识结构与能力的竞争,现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这一点。社会观念变化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他们逐渐懂得,既要大学本科文凭,还要真正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对于档案学专业本科大学生来说,在掌握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本领,增强自己的专业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能力,在面对社会选择时,自己就处于有利地位。上海大学档案学系的毕业生,不少去外资或合资企业工作,就是以本科学历、综合性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工作能力参与社会人才竞争的。

人才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现象。过去大学生毕业强调专业对口分配,干一行爱一行。而今观念大变。据统计,就全国而言,大学毕业就转行的在1994年已经占到20%。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一开始就是以档案工作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用人单位亦然。然而,人们不再是“从一而终”。因此,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能在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其他学科知识,多几手本领,显然是对己对社会都是有利的,让社会选择,再立足于社会。

这些观念的变化促使从事档案专业教育的人必须要不断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知识结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以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为中心的综合管理知识,以真才实学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使他们为国家效劳,为社会出力,为人民服务。

三、80年代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改革探索。

80年代开始的档案学本科教育的大发展,推动了本科教育的改革探索。建设与改革同步,在建设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体系的同时,也在探索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路子。

加强基础训练,拓宽知识面。培养档案工作者,除要求具有档案学专业知识外,还应有比较广的知识面,比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在本科教育中普遍地扩大和加重了中文学科(古汉语、现代汉语、写作等)、逻辑学、外语、计算机学科的份量和深度,增加了法律学、社会学、自然技术科学的有关课程。

与文献管理学科的交叉、结合。注意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文献管理学科与档案管理学科在管理方法,学科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联系,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探索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交叉与结合,有几种学科办在一个系的实践;有协同基本教育,后分专门化的尝试;比较多的是在各自专业中开设相关学科主要专业课的做法,如在档案学专业中开设图书学概论、情报学概论,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中开设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延伸到图书、情报等学科的文献保护技术课程。

与行政管理学科的交叉与结合。档案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政府行政管理、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都包含着档案管理。在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加重行政管理学、秘书学、办公自动化等课程,有些档案学系或开设秘书专业,或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或开设办公自动化专业,都是在寻求其最佳结合点。

经济管理学科的充实。随着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中充实经济管理学科的课程势在必行。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外贸实务、涉外经济法等课程,给学生以必需的经济管理知识,以适应到经济部门工作的需要。

这些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都是在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需要与可能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促进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加大了档案学科与相关学科联系的力度,探索了培养以档案管理为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途径,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上促进了以档案管理专业教育为中心的综合性教育的发展。

以档案管理专业教育为中心的综合性教育,是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专业教育,既保持档案学的学科优势和主导地位,即专业姓“档”,又兼合了行政管理学科、文献管理学科、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再加上已经充实、加强了的基础理论、语文(中、外文)、现代技术学科知识,一个学科知识结构比较完整,适应性广的档案学专业以其具有综合管理知识的优势出现在高等教育的应用文科领域中。其专业教育方向,所培养的人才,逐步适应了改革、发展中的档案事业的需要,也逐步适应了各种领域对档案专业人才的不同需要。

四、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自身改革的探索。

80年代开始的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可以视为本科教育扩大外延、专业交叉、学科充实,以此为基础,回过头来推动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自身的变化和改革,显然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探索有三个方面。

第一,档案学本科专业设多种专门化(或专业方向)。

档案学本科教育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以档案学专业、科技档案管理专业、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为主要培养专业的。事实上,除中国人民大学等个别学校外,其他院校均以档案学专业,即以文书档案管理进行专业培养。

在档案学专业内设多种专门化,上海大学档案学系正在实践和探索。在系内开设了涉外文件与档案管理专门化、档案现代化管理专门化、金融档案管理专门化,这些专门化均各具特色,适应了社会对档案人才的多方面需要。以档案学专业为主线,设置多种专门化,是探索改变单一的专业结构,发展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一个途径。

第二,档案学专业以科技档案管理专业教育为主体。

科技档案管理专业在我院本科教育中是档案学专业的第二层次专业。将科技档案管理专业教育提升为档案学本科教育的主体,是处于上海这样一个工业、科研发达的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大学探索改革、发展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另一个途径。

经济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技档案愈来愈显示其重要作用,也愈为人们所认识、所肯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是既掌握科技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又掌握专门的科学、工业技术理论与技能的人才。而基本上属于文科的档案学专业可以给予学生科技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训练,却不可能将各种专门科学、工业技术理论与技能熔于档案学专业教学之中。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途径。所谓科技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从理工科大专毕业生中招收学生,进入档案学专业,再学习以科技档案管理为中心的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这些学生经过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理工科专业的理论和技能。再经过二年的档案学专业学习,达到本科毕业,这就是档案学专业培养的具有各自所学理工科专业理论和技能,又具有科技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将从事与其理工科专业对口的科研部门、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这种复合型人才,懂得科研、生产的原理和流程,可以和科研、生产相结合,既有利促进、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的水平,也有利于推动科研和生产,是科研部门和工业企业所需要的科技档案工作的主力军。

这个思路和方案,上可延伸到理工科本科毕业生再学习科技档案管理,获得第二学位,作为高层次科技档案管理研究人才(这在南京大学已经得到充分的实现);下可延伸到理工科中专毕业生再学习科技档案管理,获得大专学历,为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输送科技档案管理人才。这样,科技档案管理人才的层次就将趋于完备和合理。

走这条培养复合型科技档案管理人才的路,逐步将科技档案管理人才教育成为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体,是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科技兴国战略的需要的。

第三,培养其他文科和管理学科与档案专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这是第二个问题的启示和延伸。以其他文科和管理学科的毕业生(本科或大专),进入档案学专业学习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成为复合型人才。借鉴其他国家在大学文科中开设档案学课程或大学本科毕业后再进修档案学课程的做法,以我们的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具有较深厚文科或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高级档案管理研究人才。

这些实践与思路,将会推动档案学理论和管理方法等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提高,无疑将有助于整个档案学的发展。现代档案管理理论和方法,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已提供了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的条件。这些探索和改革,是试图超出档案学和档案管理学科的范畴,以档案管理学科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行政管理等学科的结合,以应用文科与自然科学、工业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学科的结合培养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档案管理学科与这些学科相结合,不仅赋予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以新的生命力,而且给档案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开拓了新的道路。

标签:;  ;  ;  ;  ;  ;  

论档案学本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