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论儿童素质教育(四)_素质教育论文

以美育人--论儿童素质教育(四)_素质教育论文

用美来育心育人——谈儿童的素质教育(4),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儿童论文,美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让孩子去感受美、创造美,用美来陶冶情操,装扮心灵的世界,那么人生将无限美好……

美育就是培养儿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向儿童实施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需要。

家庭美育则是家长借助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形象和事物来感染儿童并能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从而使儿童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家庭美育包括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

下面着重谈一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向儿童实施美育。

美术活动在儿童美育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方面的欣赏(自然景物、环境布置、节日装饰等等)。如何在家庭里开展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呢?

培养儿童绘画 儿童一般在幼儿期就先会画画,然后才会写字,为了满足儿童的欲望,家长可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张贴一些孩子能够理解的美术作品和儿童的画,摆设一些小动物、人物等工艺美术品供孩子欣赏。同时给孩子提供一些彩色笔、纸等,当孩子高兴的拿起笔随意的涂画时,家长可关心的向孩子发问:“宝宝,画的是什么呀?”边画边说:“我画的是大汽车,爸爸和妈妈……”,孩子画的虽然不十分象,家长也应给予鼓励、肯定,并指出汽车的轮子太小啦,爸爸还没有身体,妈妈还没有头发啊,如果把汽车的轮子再画得大一点就更好了。如果把爸爸的身体画出来,妈妈的头发再画上去,就更象了……”这样就会逐步的激发起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并将这些还不成形的画,贴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会感到是一种满足和使乐。

兴趣的培养,家长的因势利导,将会使画面逐渐的丰富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在画面上涂上漂亮的颜色,增加他们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家长可启发孩子观察室内外的美好事物,做观察后的记忆画和想象画。经过这样的反复,可提高孩子的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力。家长还可以建择一些好的画册、临本,让孩子照着别人的画(印刷品)去临摹,临后,家长可就画面上存在的不足,如画面安排、大小比例,色彩的搭配等提出改进的建议。

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不能只从技能技巧水平的高低去衡量优劣,更重要的是要珍视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童心童趣,想象和创造性。

手工小制作 特别是折纸寓于变化,十分有趣,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一张薄薄的纸,经过一番折叠,就可以成为极其概括的形象,有的可以成为装饰品和游戏玩具。它可以训练儿童的目测力,训练手、眼协调配合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根据折物的需要,家长可为孩子准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最初可教他们边对边或角对角的折叠方法,要求折叠整齐、折缝平直,然后再教他们折简单的物体,如钱包、衣服裤子、船、大象等等。折后还可以将这些物体粘贴在裱纸上,再添画一些适当的辅助形象,构成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供儿童欣赏。通过折折、叠叠、画画等活动,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大自然的熏陶 大自然是对儿童实施美育的最好课堂,譬如利用节、假日,带领儿童游览险峻的高山、古今的建筑、浩瀚的大海、壮观的日出、灿烂的彩虹、艳丽的花草等自然景观。家长可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加以引导,有顺序地从事物的整体结构特征到具体细节,以及色彩、形态美进行欣赏。欣赏时,还可伴以语言的描述,用儿歌、故事启发儿童的情感,加深儿童对自然美的领会,从而把他们的思想情感带到优美的环境中去。

在儿童心目中,蝴蝶、蜜蜂、青蛙、小兔、山羊、熊猫、猴子等昆虫和可爱的小动物,都是很美的,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态、色彩、动物的温驯、善良、机敏、活泼、勤劳等生活习性,也都与儿童们的情感产生联系。潜移默化的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

标签:;  ;  

以美育人--论儿童素质教育(四)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