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医院 陕西 咸阳 712100)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抢救护理方法。方法:10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4),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室抢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手术室抢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80-02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经暴力作用后,出现严重脏器损伤和严重出血,导致患者血液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减弱,或患者因机体疼痛、不良情绪等引起的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创伤性休克患者病症严重,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次研究中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抢救护理方法,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出现“5P”佂;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63:45;年龄20~68岁,平均(39.5±5.4)岁;发病时间1~5h,平均(2.2±1.4)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62例,坠落致伤28例,器械致伤18例;休克程度:轻度45例,中度63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严密就检测患者病情,辅助医生进行相关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抢救护理干预:(1)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及时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致伤原因、病史等;及时根据医生需求准备相关手术器械。(2)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使用16G留置针进行PICC置管,若患者存在开放性伤口,留置针管需避开伤口部位;给予患者输液治疗时,及时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调整输液速度;及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给予输血治疗、营养支持、输液、止血等常规急救措施,保持患者机体内平衡,及时调节患者酸碱平衡。(3)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观察患者呼吸道状况,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异物、分泌物、血块等,以免引起患者呼吸道堵塞,造成呼吸困难、窒息。对于出现喉头水肿的患者,需将患者舌头夹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给予氧疗,对于意识障碍患者采取气管插管时,避免损伤患者,或引起感染。(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通知家属患者病症状况,加强对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家属并及时回答患者家属疑问,减轻家属担忧,缓解护患关系;加强对意识清醒患者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安抚患者,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使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分,包括10项,每项1~3分,总分3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抢救成功53例,对照组抢救成功45例,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χ?=7.053,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1例,误吸1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感染3例,误吸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χ?=4.960,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29.1±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3.3±2.7)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15,P<0.05)。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理、病因等均较为复杂,患者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性,常与患者创伤程度、创伤部位、创伤后出血量相关。创伤性休克患者休克早期常出现兴奋、焦虑、烦躁、缺氧症状,休克代偿期出现淤血、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四肢表浅静脉萎缩、四肢冰冷等症状,由于患者病症严重,常因机体代谢异常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均易导致患者死亡[2]。
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且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相关多种并发症,治疗不及时将引起患者死亡。因此临床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及时控制患者病情。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在张淑文[3]的相关研究中,62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8%,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进一步肯定了手术室抢救护理干预的效果。采取手术室抢救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病史、伤情等相关基础资料及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的检测,有利于辅助医生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防范。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使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救治,保证救治的黄金期,促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性的治疗,从而能快速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呼吸道护理,有效促进感染、呼吸困难、误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取手术室抢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韵琪.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54-155.
[2]李冬梅.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19):198-199.
[3]张淑文.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抢救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12):120-121.
论文作者:李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手术室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性休克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家属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