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信岩土工程勘察院 新疆 博乐 833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钢筋森林”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数量繁多的建筑物不断地聚集在相对拥挤的城市空间里,加之各类市政管道线路密集分布在城市地下的各个角落,所以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也显得愈发重要,勘察资料详实可靠性及地基处理方式安全稳妥性与建筑物的质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建筑工程勘察;地基处理;现状
1 工程勘察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了工程勘察行业,且勘察设备日趋先进,设备种类繁多,静力触探、波速测试等原位测试方法已经被许多地区广泛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多道瞬态面波法及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等新技术也渐渐被业内认可,并得到推广。勘查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工程勘察提供的地质资料更加详实、可靠,更加精确的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节省大量的建设成本。虽然工程勘察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在实际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勘查技术手段并没有随之及时更新和提高。其中因素是多方面的,考虑到勘察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低价中标越来越受业主的欢迎,勘察报价的降低,必然导致技术人员和钻机队伍出于成本考虑,选择技术含量较低、价格便宜的勘察手段,因而使得一些先进的勘察技术手段始终得不到广泛的应用,而以钻探为主的传统勘探手段仍然流行。另外,目前行业内部仍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地区的地质资料难以实现共享,拟建场区附近场地较详细的地质资料得不到很好的利用,重复的勘探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国家和省级单位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2 现存的问题
从整个建筑物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处理都应当占据其中的关键地位。截至目前,多数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地基处理在整个建筑物施工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也开始探寻适合当地土质特征的地基处理模式。但是实质上,仍有某些施工方忽视了最根本的地基处理,对此经常表现为不规范的岩土勘察操作。为了追逐项目建设的利润,某些施工方很可能将会忽视先期进行的岩土勘察,认为开展岩土勘察浪费了较多资金与时间,因此不愿意依照现行的勘察流程来严格进行。受到现阶段勘察手段的局限,某些勘察人员仅仅针对关键性的地质区域进行了勘验,然而并没有适当扩大勘察区域。因此,这种现状不利于提升岩土勘察的整体质量。
除此以外,岩土勘察选用的手段和技术措施太过单一,这种措施无法适应复杂度较高的岩土勘察现状。从目前来看,岩土勘察报告通常都会针对关键性的岩土地基部位,然而针对重要性较低的地基部位却并没有加以关注。此外,经过岩土勘察获得的某些信息与真实的现场地质并不吻合,因此表现为数据失真的不良现象。岩土勘察以及后期的地基处理表现为脱节的状况,二者并没有密切结合在一起,这些现象根源就在于忽视了现阶段勘察技术的改进。
3 地基处理的具体技术措施
3.1引进先进岩土勘察设备,重视岩土勘察智能化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应加大对现代化勘察设备的重视程度,引进先进岩土勘察设备,加快岩土勘察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步伐,提高勘察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施工单位可以寻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申请勘察设备补助或资金支持,增加对勘察创新模块的投资,达到岩土勘察施工处理技术创新的目的。很多岩土勘察的工程量大且零散,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单位可以借助机器人等现代化技术,以机械设备代替人为操作,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在勘察工程区域地下水水位时,可以借助勘察设备,详细分析其底层渗透、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类型等,科学判定地下水的腐蚀性能,从而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化学加固与换填垫层
一般情况下,地基处理都不能缺少化学加固的关键环节。具体在完成加固处理时,应当视情况加入特定比例的化学浆液与胶结材料,依照配置比例来配置化学材料。在高压喷射、灌注与拌合的基础上,确保紧密结合浆液与土壤颗粒。由此可见,化学加固对于整个地基的力学特性与物理性能都进行了全面提高。在必要的时候,施工方还可以把适量的加固体掺入待处理的地基中,通常可以选择木质材料或水泥进行添加。从现状来看,高压喷射法与灌浆法都适合运用于地基加固,重点应当针对软土层。针对现场的软土层有必要进行全面加固,运用上述措施来提升承载力并且保持地基稳定。
除了化学加固之外,换填垫层也属于软基处理中的核心措施。在某些情况下,针对软基地层可以借助换填法来完成处理,从而有效处理地层。一般来讲,在进行垫层换填时可以选择机器辅助或者人工处理的两种措施。垫层换填指的是借助人工力量来抽离较浅的土层,然后换填碎石。因此在进行现场施工时,针对填埋深度应当予以关注;如果大于1m的填埋深度,那么有必要把土工材料布置在垫层上方,以此来实现荷载扩散的目标。
3.3砂石桩处理法
现阶段某些高层建筑物通常表现为较高的承载力需求,对此可以视情况选择砂石桩的方法用于处理地基。相比于传统模式的地基处理,建立于砂石桩基础上的地基处理模式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这是由于,砂石桩法有助于保持密实度以及抗剪能力,进而提升了地基本身的性能。此外,如果施工现场具有较大比例的软土地基,那么运用上述处理措施的前提应当在于置换软弱土层;经过土层置换之后,才能开展砂石桩的施工操作。某些情况下,施工方还可能遇到饱和度较高的地基土层,对此有必要予以实时性的施工控制,以此来保证符合最低限度的地基承载性能,进而提升了建筑施工的综合质量。
3.4夯实地基的方法
具体在处理地基时,夯实处理法表现为较高的应用频率,因此构成了常见的处理模式。从基本特征的角度来讲,夯实处理地基是指施工人员借助特定的大型设施或者机械提起夯锤,对于地基应当进行反复敲打,通过这种措施来消除过大的地基土层密度。从现状来看,针对中型或者大型建筑项目通常可以选择夯实处理的措施,以此来提升地基承载力并且稳固地表。与此同时,施工方如果能选择适当的夯实处理法,则可以从根源上避免频繁压缩地基土的现象,因此突显了夯实法运用于现阶段地基处理的价值所在。
3.5规范岩土勘察施工程序,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施工单位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规范勘察施工程序,通过将勘察责任落实到人等方式,使施工环节有机联合成整体,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力度,培养高素质施工人员,开展相关岩土勘察培训,实地指导员工使用勘察设备,提升人员的操作水平,为保障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创造更好的条件。此外,在选取人才时,应严格制定用人制度,对于某些技术操作水平不过关的人员,须及时进行处理,充分为消费者考虑,降低工程投入使用后发生纠纷的几率。
结束语
目前的状态下,多数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开展地基勘察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也开始尝试着运用新型的地基处理工艺。然而从整体角度来讲,地基处理涉及到的各项技术措施仍然欠缺完善性,对此有待加以全面的改进。未来在工程实践中,与地基勘察密切相关的各项技术措施还会逐步实现完善,运用地基处理的措施来提升整个工程建设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希权.分析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J].低碳世界,2016(6):131-132.
[2]赵孝斌.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探究[J].基础工程设计,2015(02):65-67.
论文作者:张兴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地基论文; 岩土论文; 土层论文; 措施论文; 技术论文; 夯实论文; 施工方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