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4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将运动疗法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9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征得患儿家属同意,按患儿来院时间排序编号后,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辅以运动疗法,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上述评分增幅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辅以运动疗法,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疗法;小儿脑瘫;ADL评分;GMFM评分
脑瘫为儿科常见病,病因复杂,患儿脑部发育不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智力障碍等,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较差,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1]。临床治疗小儿脑瘫方式较多,药物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均是常见方案,而运动治疗的应用,为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2]。本研究就运动疗法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脑瘫患儿94例,均为本院收治患儿,对象筛选时段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获患儿家属许可,按患儿来院顺序编号后,抽签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2岁~7岁,平均(5.11±0.33)岁,痉挛型23例,手足徐动型15例,共济失调型9例;研究组47例,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2岁~8岁,平均(5.15±0.31)岁,痉挛型21例,手足徐动型16例,共济失调型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脑瘫类型上,差异不大,可对分析。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有关证明文书公开签署。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中医推拿按摩治疗。视患儿具体病情状况,选择适宜的活脑素、氨基酸等脑神经营养药,调节脑神经调节药物,补充各类维生素,对患儿肢体及关节进行推拿和按摩,促进肌肉松弛并增强关节活动能力,提升患儿肢体活动能力,嘱咐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练习,尽量多运动,引导患儿正确爬行、抓物以及跑跳等活动,活动患儿双侧肢体,避免和矫正身体畸形。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对应的特殊运动模式进行运动训练。(1)Voja诱导技术的应用:先对患儿进行7种姿势检查,确认患儿具体运动障碍状况,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相关运动功能的出发姿势,对患儿身体对应部位的诱发带进行刺激,刺激时确定科学的方向和力度刺激强度,诱导患儿能够逐渐自主协调地完成反射性移动,具体分为反射性翻身R-U及反射性腹爬R-K两种,使患儿能够逐渐适应科学的反射通路并能习惯正常运动模式,对异常反射通路及运动模式进行有效抑制[3];(2)Bobath方法的应用[4]:分为3个步骤,首先,对患儿的肩、颈、四肢以及盆骨带的关键点进行控制,对具体部位的伸展或者弯曲进行控制,对异常姿势反射等进行抑制并促通正常的自主运动,对患儿的头部进行操作,以实现肩颈和四肢的运动的促通发育,在仰卧、坐位等多种体位下,进行患儿平衡反应训练,循序渐进控制患儿近位部位的关键点,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关键点并减少干预,促使患儿自助运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ADL评分和GMFM评分测定,并比较评分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ADL评分和GMFM评分以()表示,对比差异行T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参考,界值0.05,低于该值,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评分提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功能改善效果更理想,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和GMFM评分变化情况[(),分]
3.讨论
运动疗法以神经生理学及运动学理论为指导,在确定患儿具体障碍状况下,使用一定的器具及手法,借助患儿自身基础力量,帮助患儿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运动练习,能实现患儿局部及全身功能的有效恢复[5]。
本研究中,给予研究组患儿运动疗法辅助治疗,注重局部及全身功能的全面训练。采用Voja方法进行诱导,主要对患儿的翻身和腹爬等反射性运动进行纠正和规范,采用Bobath方法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控制关键点纠正和预防畸形,通过促通诱发患儿潜在的自主活动能力的苏醒,有利于协调患儿全身自主规范活动,对患儿本体反应进行刺激,激发肌肉活力,能从整体上的现患儿运动能力的发育。在运动治疗中,以确保患儿采取科学正确的运动方式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注意激发患儿潜在自主活动能力并通过反复性练习促使患儿养成科学准确的运动反射,效果更为稳定。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更理想,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更明显。
综上所述,将运动疗法应用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更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彬浩.在小儿脑瘫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运动疗法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2):63+70.
[2]张雪军.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早期应用[J].饮食保健,2017,4(14):102.
[3]姜海峰,王晓燕.32例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111.
[4]曹玉芬.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21):143-144.
[5]刘建英.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3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6,12(01):65-68.
论文作者:李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儿论文; 脑瘫论文; 评分论文; 疗法论文; 小儿论文; 两组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