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与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高中学生论文,课外阅读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培养与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仅依靠课内通过教材文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做了专门的规定:除教材之外,高中英语阅读量六级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本文立足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进行了行动研究。
一、发现研究问题
笔者所在高中倡导泛读、泛听,学生每天的英语科家庭作业是阅读英文书籍和收听英文广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英文书籍,并保证有40分钟的完整阅读时间。
1.发现问题
笔者从高二开始担任某理科重点班(共41人)的英语老师。在平时教学和与学生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课外阅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影响不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没有提高或提高幅度不大。
2.采取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
2008年9月,笔者参加了“海淀区高中教师行动研究项目”后,逐步了解了行动研究这一研究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将理论、实践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发现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尝试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实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对策——实施行动——效果反馈——调整”的行动研究,找出并分析造成本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问题的原因,并采取行动尝试解决问题。
二、明确研究问题
1.提出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笔者研究了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并依据学生和家长对英语课外阅读情况的反映,对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设:
(1)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2)学生自觉性差,没有养成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3)学生的阅读策略匮乏;
(4)学生词汇量小,致使课外阅读无法顺利进行。
2.对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经过三次讨论、整合与修改,笔者设计了“高二英语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并于2008年11月对任教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以上四个假设逐个进行验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对课外阅读的态度:12.5%的学生对课外阅读非常感兴趣,47.5%的学生比较感兴趣,34.8%的学生兴趣一般,只有5.2%的学生表示没兴趣。
(2)课外阅读习惯:62.5%的学生坚持每天进行英语课外阅读,37.5%的学生不能持之以恒。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导致学生不能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原因是:①词汇量小,阻碍了他们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②阅读策略匮乏,比如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会根据阅读目的灵活使用略读或寻读等阅读策略。
此次调查还显示,还有三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①时间不够:因为课业繁重,学生晚上挤不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计划用于阅读的时间常常被其他学科作业挤占;②挑选阅读书籍存在困难:学生不能确定选择的书籍是否适合自己的英语水平;③缺乏恰当的评价方式:课外阅读活动缺乏有效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激励、评估和约束不强。
3.重新确认问题
以上调查结果基本验证了笔者的假设性分析:首先,词汇量不足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阅读策略的匮乏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兴趣不高等问题;另外,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书籍选择的盲目性、对课外阅读活动监督和指导的缺位也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兴趣和动力停留在较低水平。
三、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明确问题后,笔者制定了以下四个行动措施:
1.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词汇量太小是学生在此次调查中普遍反映的阻碍他们顺利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计划向学生系统介绍单词的记忆方法,并且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学生记忆单词。
2.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课外阅读策略
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短文阅读的策略,如各种体裁文章(叙述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的阅读策略,以及获取事实性信息、理解主旨要义、推理判断、猜测词义和理解篇章结构的阅读策略(潘国平,2008)。有些学生虽然理解这些阅读策略,但仍然不能在课外阅读中很好地运用,导致课外阅读中存在阅读速度慢、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这是这些学生不能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甚至放弃了课外阅读的原因之一。
3.增加课内阅读时间,统一课内阅读书目
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而且不知道读什么。为此,笔者计划延长学生在课内的阅读时间,并且统一阅读书目。这样不仅便于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也为定期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提供了可能;而且,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的兴趣。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课内阅读的书籍相同,但课后阅读的书目仍可自主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图书。
4.实施有效、多元的监测和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的评价一直困扰着笔者,也是学生不能坚持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我读没读”。采取何种评价方式才能有效评估学生的课外阅读呢?通过查阅文献和反复讨论,笔者决定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这样既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又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实施行动
在确认问题和制定行动措施后,笔者实施了为期10周的第一阶段行动研究(2008年11月至该学期末)。
1.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向学生介绍并帮助其掌握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督促学生记忆单词。
(1)介绍并帮助学生掌握单词记忆方法
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以下一些单词记忆方法:
①在词串中记忆单词。例如,将attend放入attend school中更有利于记忆该单词。
②利用构词法知识记忆单词。笔者整理了高中阶段常用的词根、前缀和后缀,印成讲义分发给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穿插讲解、练习和巩固。
③利用近义词、反义词、联想法、谐音法、分类法或自然拼音法等方法来记忆单词。例如,bull,bullet,bulletin属于形近词,把它们放在一起记忆,学生很容易记住。笔者还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单词记录本,按照自己的记忆习惯,记录下随时发现的形近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且定期用联想法、谐音法和分类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汇进行归纳和总结。
(2)督促学生记忆单词
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督促学生记忆单词。例如,在课堂上组织“闪词记忆”活动,要求学生立刻读出和译出屏幕上依次闪现的10个单词,每正确读出和译出一个单词的学生可获得奖励。另外,根据学生在小组“百词竞赛”活动中的表现,每个学习小组每月评选出一名“词星”,把“词星”的照片和获奖感言张贴在班级的板报栏里。
2.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课外阅读策略
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方法与策略的领悟程度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其课外阅读的兴趣、速度、效率、品质和习惯(孙国兴、黎振海,2002)。笔者仔细分析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策略运用能力不足的原因:因为短篇文章和长篇文章的阅读方法不尽相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使用适合短文的阅读策略,还要掌握长篇幅材料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策略一:由简及难,循序渐进
笔者建议学生从阅读语言难度较低的英语书籍开始。所谓语言难度较低,就是指学生能看懂大意,基本理解故事情节,不用频繁地查阅词典。英汉对照的简易读物一般比较符合这一要求。学困生可以选择适合小学或初中水平的读物,然后逐步提高读物水平,最后达到能读懂原著的程度。
为了找到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笔者对20名每天坚持课外阅读达40分钟或以上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高中生英语课外读物调查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读物有:牛津书虫分级读物,企鹅英语简易读物精选,“床头灯”系列读物,朗文英汉对照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丛书,哈利·波特系列读物,一些人物传记(如《戴安娜王妃》《拿破仑自传》等)。
通过上述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喜欢阅读分级的、简写本的世界名著、人物传记、魔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以此为依据,笔者为具有不同词汇量、处于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推荐了上述分级读物系列中不同级别的书籍。
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推荐者上台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向全班学生展示,并用1分钟时间简要陈述推荐理由(中英文皆可)。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内,其余的学生可以去阅读推荐书目,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为喜欢的书目投支持票。
策略二:情节第一,理解为重
笔者建议学生在泛读的过程中不要过分拘泥于词汇、语法和单句,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主题和情节上。每星期笔者安排一次“我来讲故事”活动,请学生介绍这一星期所看的书,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3.增加课内阅读时间,统一课内阅读书目
笔者所教班级每周有5节英语课和1节英语阅读选修课。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内阅读时间,笔者调整为每周4节常规英语课(每节课5分钟的泛读时间)和两节阅读课(每节课40分钟,在图书馆中阅读)。也就是说,学生每周在学校有100分钟的英语阅读时间。为此,学校图书馆专门购置了供高二学生阅读的《企鹅英语》(中)系列读物。此系列读物故事性强,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实施有效、多元的监测和评价方式
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测和评价,笔者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三方面采取了以下行动:
(1)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
课内阅读方面,学生每次在图书馆上完阅读课后,需要在阅读进度表上写下阅读的书名和页码;课外阅读方面,学生需每天撰写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这两项评价都是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记录了学生阅读的过程,关注了个体差异,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和指导阅读速度相对较慢的学生,帮助其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全班统一读完某本读物后,笔者都会设计相应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测题侧重对故事主题、情节、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展课外阅读策略。
笔者也使用小组评价的方式,设计了“精彩独白表演活动”,让学生进行他评。“精彩独白表演”活动是让学生从自己读过的英文读物中选择一个人物,在3分钟内用英文独白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独白要有一定情节和创意。当所有参演的学生表演完毕后,其余学生根据表演要求对表演者进行评价,站到自己支持的一位表演者的身后,支持者多的表演者为优胜者。这种侧重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评价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Gardner,2004),侧重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也就是说,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以肯定与赞赏为主,强调发展与进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纵向比较来评价其阅读能力。
例如,利用阅读档案袋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者为每位学生建立了课外阅读档案袋。当学生阅读完一本课外书,就写一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及其他相关信息,并放入档案袋。该档案袋存放在学生手里,向教师和家长开放。教师和家长通过课外阅读档案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学生通过浏览课外阅读档案袋,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成长中的不足,增加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就感。
(3)在评价内容上,不仅注重学习表现方面的评价,还对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全班学生读完一本书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出一名主讲,对所阅读的书目进行10分钟的情节串讲和人物关系展示,并同小组成员一起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其他学生就该小组做展示时所呈现的仪态、讲述内容、言语表达等方面给予评价,给出的评价分值的平均分记为讲解小组全体成员的一次平时成绩。
五、效果反馈与调整
经过第一阶段10周的行动研究实践,通过观察课内和课外阅读成果笔者发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提高;班级课外阅读氛围较好;每一位学生每天都能把读物带到学校,并放在课桌上随时翻阅;每天的读书笔记也能收齐,从笔记内容上看,学生对待课外阅读比较认真。通过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得知,多元的评价方式初步达到了预设目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既有激励性,又有评估性和约束性。
第一阶段行动研究结束后,笔者让全班学生回答了以下问题:你认为英语课外阅读最应该注重什么?26.8%的学生的回答是坚持阅读;25.2%的学生认为是多读;18.3%的学生认为是对文章情节和篇章的理解;15.6%的学生写的是阅读方法;14.1%的学生认为最应该注重词汇和语法。
第一阶段针对课外阅读策略的行动研究实践是有效的,但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虽然最初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课上都阅读同一本书,但是因为学生之间阅读速度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阅读数量的差异越来越大,虽然阅读速度快与阅读速度慢的学生的阅读书目会有重叠,但是也给定期监督和评价带来了不便。有些阅读速度快的学生一节课就能读完一本书,有些阅读速度慢的学生需要三节课才读完一本,这样不方便教师统一评价的时间;而且,检测题侧重对故事主题、情节、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有些阅读速度快的学生在几天后已经忘记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参加这种滞后的测评对他们不公平。
2.学生和家长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提出“应该在班级和家庭里进一步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的建议。如学生提出“午自习阅读时间”(在午自习的规定时间里,全班阅读英语课外读物。)、“英语课前经典独白朗诵”(每节英语课前,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经典独白。)、“阅读贴吧”(创建一个班级阅读贴吧,用于及时在网上交流阅读信息和心得体会。)等建议。家长倡导在每一个家庭里建立一个家庭书橱,每月为孩子买一定量的英语课外读物,学生之间也可互赠或互借英语课外读物。
六、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针对第一阶段行动研究的效果反馈,从2009年3月份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笔者制定了为期10周的第二阶段行动研究计划:坚持第一阶段实施顺利并有效果的行动措施,逐一调整发现了问题的行动措施。具体调整如下:
1.允许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把部分《企鹅英语》的书籍借出图书馆,并在限定的日期内读完,以便及时进行多元的评价。
2.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进一步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定期举行图书交换,让学生互换已读读物,充分利用资源;组织学生表演性朗读已阅读过的《企鹅英语》读物,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和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使他们的语言丰盈起来;家长配合,建立家庭书橱,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物质保障,并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氛围,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举办各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展,如优秀书评展、优秀课外阅读档案展等。
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结束后,通过日常观察得知,学生每天都带着英语课外读物上学,并且能够见缝插针地利用课间、午间、上下学乘车的时间阅读。家长的反馈也表明:学生基本能保证每天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家里经常与家长谈论课外读物的故事情节,以及同学之间因课外阅读而发生的故事。学生在各种评价中的表现也显示:他们的词汇量正在逐步扩大,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阅读习惯得以改善,阅读效率得以提高。
七、反思
此次行动研究历时20周,教师、学生都有很大收获,当然也有遗憾,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对教师的影响
(1)通过此次行动研究,笔者找出并且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我校英语教学的问题,掌握了课外阅读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英语课外阅读打开了局面。同时也认识到,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挖掘潜力、培养兴趣为目标,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课外阅读计划,并且运用各种策略激励、监督、敦促计划的实施。
(2)此次行动研究不仅让笔者了解、熟悉并运用了“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高效而实用的研究方法,也促进了笔者的专业化发展。在课堂中遇到问题需要用心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并付诸行动加以解决。同时,整个研究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用各种形式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运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学策略,真正履行新课程提出的“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
2.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此次行动研究中受益匪浅。在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不仅培养了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英语课外阅读的能力,还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自身研究能力的局限和时间的不足,本行动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在随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1)反馈信息的收集不够及时,反馈的方法不够系统和科学。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只对行动本身进行了设计,而没有对反馈措施和实施时间进行仔细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次行动研究的成果。
(2)由于教育教学任务过重,有时对行动研究感到力不从心,记录总结下来的资料不够详细、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