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目的:对应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和单纯糖尿病确诊患者各62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6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会明显升高,在临床上可以将这一特征作为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
随着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临床上的日益增多,由于糖尿病所导致的肾病,已经成为临床上公认的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首要病因,该病患者的病情在早期阶段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表现,大部分患者往往都会将其忽视,当检出到有异常情况的时候,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因此,临床对待糖尿病肾病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而血清胱抑素C是对肾脏早期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客观反应的一种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这一点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公认,且检测的方法简便,没有任何的组织学持异性,值得进一步推广[2]。本次对应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确诊患者、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各6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研究1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5例,女性研究对象27例;研究对象年龄41-87岁,平均年龄(59.8±1.4)岁;糖尿病病史1-16年,平均病史(3.2±0.5)年;研究2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4例,女性研究对象28例;研究对象年龄43-88岁,平均年龄(59.9±1.5)岁;糖尿病病史1-17年,平均病史(3.1±0.6)年;对照组中男性研究对象36例,女性研究对象26例;研究对象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59.6±1.2)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晚饭后开始禁食,于次日晨起静息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3mL,在离心机中处理15min,取血清;同时采集患者中段尿液标本5mL,在2-8℃条件下保存,并加入适量的甲苯作为防腐剂,待检。采用颗粒增强透视免疫比浊法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两项指标的水平,并对比检测结果[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三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2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一种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该症状的出现会对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改变的基础主要在于肾小球的血管和肾小球基质中所含有的葡萄糖胺聚糖的浓度水平呈现持续性异常降低状态,从而导致血管的内皮和基底膜的通透性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使大量的白蛋白漏出;并能够产生过多的胞外基质蛋白类物质,使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的厚度明显增加,最终导致肾小球出现硬化,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等更加严重病变出现。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而言,在早期阶段进行诊断对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
血清胱抑素C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糖尿病治疗领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该物质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相对分子量可以达到13000,基因为看家基因,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家族的一个主要成员。在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都能够广泛的存在,且产生的速率相对较为恒定[5]。由于其分子结构相对较小且会呈现碱性状态,在血液中存在胱抑素C几乎完全都要通过肾小球进行滤过,在经过近曲小管的降解处理之后,在肾小管中几乎就能够被完全的吸收,上皮细胞可以将其完全的分解代谢,该物质不仅仅不会不返回到血液循环系统中,也不会在肾小管中分泌,只会经过肾脏排除患者的体外,不会受到机体炎症、感染、肿瘤及肝功能等相关因素产生的影响,与个体的性别、饮食状态、体表面积、肌肉量也没有任何关系,个体的年龄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因此,血清胱抑素C可以被临床上公认为是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反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有相关研究报道认为,在肾脏疾病检测方面,血清胱抑素C比血清肌肝和内生肌肝清除率两项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糖尿病肾病反映方面完全可以取代能取代血清肌肝和内生肌肝清除率两项指标[6]。
尿微量白蛋白的分子量可以达到77kD,分子半径可以达到4.0nm,在正常生理活动状态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的选择性屏障静电均有同性排斥作用,可以使尿微量白蛋白的绝大部分通过滤过膜的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滤过膜上的负电荷量明显减少,静电所产生的排斥力水平也随之下降,造成尿微量白蛋白从尿中的漏出量明显增多,是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的一项敏感指标。有临床相对报道称[7],有20%左右的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已经伴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增高现象,本次研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观点。
罹患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使非酶糖酰化率水平明显增加,导致组织处于一种缺氧状态下,使血液的黏滞度水平增高;同时由内皮细胞释放出来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物质,可以使患者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水平发生严重异常变化,从而导致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发生相应的改变,使肾小球处于一种高滤过状态下,从而造成尿微量白蛋白从尿中漏出的量进一步增多,但对血清胱抑素C这种小分子碱性物质的滤过且并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反而由于患者机体的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和免疫损伤致基底膜严重增生,造成滤过面积明显减少,导致GFR水平下降,使血胱抑素C水平异常升高[8]。
参考文献:
[1]司徒玉,黄萍萍.肾功能不同损害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医学院报,2012,22(2):137—138.
[2]唐宽晓,任建民,朱媛嫒,等.肥胖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微肇白蛋白排泄率与胰岛素抵抗及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性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杂志,2013,25(1):25—27.
[3]傅长信.2型檐尿病并发肾病患者斑清胱抑索c、TGF-β1和屎微量白蛋自测定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0(5):471-473.
[4]叶健华,马承红.周斌兵,等.眼底荧光造影和TGF%1检测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29(7C):29.30.
[5]曹艳辉.检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胱抑索C、血清肌酐、p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9(21):5100-5101.
[6]李小明,陈丽达,胡汉宁.尿微量自蛋白与尿肌酹比值对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价值[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11,12(3):111.
[7]Mogensen CE,Schmim A,Chdatensen CK.Comparative renal pathophyfiology relevam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J].Diabetea metabol Rev,2010,4(5):453-456.
[8]郑海飞,吴海波,曹晓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关系研究[J].当代医学杂志,2012,16(2):306.
论文作者:杨晓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白蛋白论文; 微量论文; 研究对象论文; 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血清论文; 肾小球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