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南革新开放成功的原因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远[1](2021)在《越共十二大以来的越南对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阮志功(NGUYEN CHI CONG)[2](2021)在《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怎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这也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中越两国同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两党都是在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后才最终成为执政党。从政党制度层面来看,两国的政党体制非常相似,从两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两党都是在不断地革命斗争当中最终取得执政权,稳固了其在本国的执政地位,中越两党在党的建设和探索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挑战和机遇,并且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本文旨在研究改革(革新)开放以来中越两国在党建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在多个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发展以及两国探索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最后作总结。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难点以及创新点等。第二章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建问题的相关论述、改革(革新)开放以来中越党建理论等理论问题;第三章为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对中越两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梳理总结。第四章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六大方面分别对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发展进行论述。第五章为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异同分析,分别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监督机构、党内反腐败措施、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对两党的党建探索与发展中的异同点展开论述。第六章为启示,经过前文对中越党建的探索和发展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几点启示,为加强中越两党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齐晓茜[3](2021)在《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越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纵观越南发展走向,与中国社会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越南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下,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将越南带入僵化的发展模式,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领域都出现严重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近乎停滞,越南民主化道路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为摆脱危机,越共领导人决心变革并吸取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再加上越南民众的积极推动,由此拉开了越南“革新开放”的历史帷幕。1986年越共六大的召开标志着越南“革新开放”的全面展开,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将越南社会带入历史发展新时期。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越南的实际国情出发,提出一系列理论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从理论层面来看,越南确立以经济建设为革新重点,以政治民主为革新目标,以文化革新为目标导向,建立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理论基础。从基本内容来看,越共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确立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改革所有制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以此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政治领域的改革重点指向解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问题,通过革新国会制度,尝试司法独立等举措,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越南还采取了若干“大力度”的改革,积极推进越南政治、经济、文化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力图建设一个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革新开放”,越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巨大成效。近年来,越南经济增长速度稳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越南革新的春风吹遍各个角落,人民群众也享受到了革新带来的福祉。越南在革新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腐败和通货膨胀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革新历程,还有诸多不足和缺点需要克服。研究革新的成就与具体问题,不仅有助于我国制定符合实际的对越外交政策,而且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具体举措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荣宽,吕梓萌[4](2020)在《越南革新开放政策实施以来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越南是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在对越投资中居于首位,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在这种背景下,韩国需要对越南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为此,不仅需要了解推动越南繁荣发展的革新开放政策,还需要了解越南政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始于1986年的革新开放政策是越南基于国内失败经验而引入的经济政策,它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后期,革新开放政策在许多地方初见成效。事实证明,该政策不仅适用于农业领域,在其他各领域也大获成功。3万多个私人企业得以创办,并开始带动经济增长,越南年经济增长率达7%。如今,越南已然告别长期的贫穷和战争局面,正迎来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时代。作为开放政策的一部分,越南政府呼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促使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从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不仅如此,为了解决早期经济发展中可能会引发的贫富差距问题,越南还致力于推进区域间均衡发展计划,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从越南政府制定的《芹苴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出,越南力求正确判断现实国情,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鉴于农业仍为其主要产业,以农业生产中心地区——越南南部的芹苴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将成为越南整体区域发展的模范先锋。如果越南能借此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那么其未来将会一片光明。对于韩国来说,维持与越南的友好关系非常重要。韩国企业进军越南市场,可以利用越南优质而廉价的劳动力维持其国际竞争力,同时还有助于维系并发展近亿人口的韩国商品市场。为此,韩国必须对越南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孙琳[5](2020)在《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外华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华文教育是越南华人社会的重要活动。越南自古深受汉文化影响,这是越南华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先天优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的华文教育作为一种外侨教育伴随着大批中国移民进入越南谋生而产生,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造成许多中国文教人士赴越避难,他们在越南和当地华人华侨共同努力,兴办了大批华校,华校的办学层次也日益提高。这一时期也是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的巅峰期。1954年以后,越南分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南北双方的政府出于意识形态和外交形势的考虑,开始采用不同的手段打压和同化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75年恢复统一后,越南政府大肆排华,华文教育几乎陷入停滞。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是越南的华文教育重生的契机,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当代越南华文教育本质上已彻底转变为一种外语教育。越南华文教育的兴起既受越南尊儒的历史传统影响,又是近代华人经济和华人社团繁荣发展的产物。近代法国殖民政府虽对其处处设限但从未禁绝也为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早期的越南华文教育是以私塾为载体,随后受法殖政府创办新式学校影响,越南华人也陆续创办正规的华文学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越南华侨子女的中华民族特性。因此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是一种母语教育。在此之后越南华文教育经历了由兴起到繁荣,由繁荣走向衰落,衰落之后又再度复兴的过程。这种发展变化与华人经济地位状况、越南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态度、中越两国外交关系的演变密切相关。当代越南华文教育为了适应越南国情已以保证得以生存发展下去已经转变为一种外语教育。未来伴随着中越两国贸易深入发展,越南政府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也会继续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因此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越南华文教育作为越南华侨华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与现状的演变从文教层面上折射出越南华人华侨地位的历史变化,间接展现了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发展的曲折历史,是研究中越文化交流和中越关系的重要参考内容。
杨平平[6](2020)在《革新开放以来的越南行政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的重要部分,决定了政府行政的质量和效率。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实行革新开放初期,就认识到臃肿的行政机构是阻碍经济建设的一大原因,随即展开了对国家行政机构的精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体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行政改革全面展开。经历了多年的改革,越南的行政改革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对越南的行政改革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越南的行政改革采取了边探索边吸取经验的方式逐步进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为行政改革奠定法律基础,越南政府集中力量出台大量相关行政法规文件,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行政组织管理等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二个阶段为全面改革阶段,这一阶段的行政改革基于第一阶段奠定的法律基础,开始对行政审批手续进行改革,并尝试新的行政模式,例如“一个窗口,一枚图章”等。且历届越共代表大会均十分重视行政改革,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公务员队伍建设和行政审批手续改革等方面都提出要求;第三个阶段为深化改革阶段,最新出台的《2011-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提到将继续完善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体制,并以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改善行政手续作为突破口。综合三个阶段的改革,越南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手续改革以及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以调节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主;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以缩减部门编制、撤并行政管理部门、理顺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与权限为主;行政审批手续改革以简化行政手续,推行“一站式”行政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改革则集中于公务员的录用、考核、晋升、薪资等方面。越南的行政改革在以上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的需求,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管理方式还有待改善;政府行政机构依然臃肿、各级部门职能任务权限不够分明;行政审批手续仍然繁琐、“一站式”行政管理模式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干部和公务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和越南都处于行政改革的关键时期,两国拥有相似的国情,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两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特别是越南的革新开放和行政改革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通过对中越两国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动因、目标以及策略等的对比分析,再结合两国行政改革的实际经验,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为两国进一步深化行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汤国琛[7](2020)在《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执政党建设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怎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这也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中越两国同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两党都是在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后才最终成为执政党。从政党制度层面来看,两国的政党体制非常相似,从两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两党都是在不断地革命斗争当中最终取得执政权,稳固了其在本国的执政地位,两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与差异。越共在自身执政时期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发展,并不断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越共在这一过程中开展的探索与实践对我国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关切意义。本文旨在通过由总到分,再由分到总的思路展开论述,以革新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为划分阶段,围绕执政党建设这一核心关键问题先阐述越共在执政党建设上的相关背景与基本内容,再进一步展开论述执政党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最后对越共的执政党建设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比研究中越两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的异同点,最后作总结。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难点等。第二章是越共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相关理论要点,重点探讨越共关于执政党的定位、党建工作的认识、加强执政能力的意义等理论问题;第三章为越共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问题,笔者将越共自革新开放以来的思想理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展开具体论述,最后总结其对中国的启示。第四章沿用同样的思路,将越共的组织建设和党内民主的发展问题分为三个阶段来论述。第五章的论述重心在于越共关于其党政关系的构建问题,依然分为三个阶段并作出最后的总结分析。第六章是以党建工作中的一大重要问题——反腐倡廉建设来研究越共在反贪腐方面的实践与经验。最后,通过比较研究中越两党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和差异,进一步探究两党的执政党建设模式,使我们了解和掌握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田莉[8](2020)在《21世纪以来越南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腐败是困扰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现实问题,历来为人民所深恶痛绝。在越南,人民更是将腐败视为一大“国难”。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六大拉开了全面革新开放的序幕。经过30余年的革新,越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家综合实力显着增强。与此同时,腐败现象在革新政策激活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却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势头。为了有效遏制腐败,越南共产党将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提上日程,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反腐举措,惩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取得了反腐阶段性胜利。然而,反腐成效并没有达到越南党和人民的期望,腐败这一顽疾仍然还没有得到根除。如何有效地遏制和消除腐败仍然是越南党和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进入21世纪的历史新时期,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给越南带来了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腐败损害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造成越南的经济损失,破坏越南的社会风气。而腐败问题在越南之所以滋生蔓延、经打不绝,是因为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扭曲,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越共党的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面对日渐猖獗、泛滥成灾的腐败问题,革新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越共核心领导人从未中断对反腐败斗争的摸索,不断提高对腐败的危害和滋生蔓延的原因的科学认识,深入了解越南现实的腐败和反腐状况,采取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反腐败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加强拒腐防变的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设置权威的反腐机构、健全法制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抓大案要案等五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坚定越共继续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大腐败案件的审查力度。然而,在肯定越共预防和反对腐败中取得的可喜成绩的同时,也要坦率的承认,越共开展反腐败斗争仍然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任重道远,需要下功夫去很好地解决反腐过程中存在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而忽视物质保障;事后惩治力度大而事前预防功效差;监督的原则性强而实效性差;党中央高度重视而群众参与感不强;仍需要注重学习和借鉴中共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
杜鹏泽[9](2020)在《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五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这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都有本土自身的发展情况,但总的发展趋势处于稳定的、有效的、迅速的发展当中。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积极乐观,且走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列。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顺其自然的从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吸收了许多的宝贵的经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世界上各国人民的生活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并且充满了新的元素,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有自身的特色和本国的民族性色彩,也同样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建设。关于研究探索意识形态的意义与价值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以及阶级、制度下的社会发展而言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关键和明显的,所以研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对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的邻国越南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进行具体研究,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越共十二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将做进一步的展望分析。其中文章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论述意识形态的概念,对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并对其有一个新时代的解读。第二章具体论述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两小节来进行具体阐述说明,在这里的辅助理论资料主要是越南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重要党代会文件的主要内容,从而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第三章是论述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来进行叙述。第四章通过对越共十二大报告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出越共十二大对于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的展望,同时也结合越南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领域取得的创新性突破成果总结出几点启示,以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建设出现的共性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经验借鉴。
韩琳琳[10](2020)在《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在进行经济革新的同时对包括国会在内的政治体制也进行了改革。越南在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发生的结构逻辑和功能逻辑两个方面出发,将改革进程分为改革准备阶段、启动发展阶段、稳步推进阶段和深化阶段。对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进程中的合理划分选区、公平分配代表名额、完善候选人提名和确定程序、优化代表结构以及完善国会代表选举相关配套措施等改革举措进行详细介绍。越南进行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不仅使得国会地位上升,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越共执政党的合法性,实现了社会稳定而且还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也需认识到,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未来会继续朝着放松候选人确定程序、完善选举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提高专职、女性、党外和独立候选人的当选比例等方向演化。因此,越南国会选举制度改革进程任重而道远。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对于完善代表机关选举制度相关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成果对于深入了解越南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及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越南革新开放成功的原因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越南革新开放成功的原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中国共产党建方面的研究 |
1.2.2 关于越南共产党党建方面的研究 |
1.2.3 关于中越党建比较的研究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分析法 |
1.3.3 历史分析法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的难点 |
1.4.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论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改革开放、革新开放 |
2.1.2 党建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建问题的相关论述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2.2 列宁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2.3 毛泽东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2.4 胡志明关于党建问题的论述 |
2.3 改革(革新)开放以来中越党建理论 |
2.3.1 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 |
2.3.2 越南共产党的党建理论 |
第三章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
3.1.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
3.2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3.2.1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
3.2.2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
4.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
4.1.1 政治建设 |
4.1.2 思想建设 |
4.1.3 组织建设 |
4.1.4 作风建设 |
4.1.5 纪律建设 |
4.1.6 制度建设 |
4.2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
4.2.1 政治建设 |
4.2.2 思想建设 |
4.2.3 组织建设 |
4.2.4 作风建设 |
4.2.5 纪律建设 |
4.2.6 制度建设 |
第五章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异同分析 |
5.1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相同点 |
5.1.1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共性 |
5.1.2 党内监督机构的共性 |
5.1.3 两党反腐败措施的共性 |
5.1.4 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共性 |
5.2 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探索与发展的差异 |
5.2.1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差异 |
5.2.2 党内监督机构的差异 |
5.2.3 党内反腐败措施的差异 |
5.2.4 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差异 |
第六章 研究启示 |
6.1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
6.2 增强忧患意识和时代紧迫感,不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论 |
6.3 坚持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方针 |
6.4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
6.5 借鉴经验,助推党内监督机构更好履职 |
6.6 坚定反腐决心,重视思想教育,完善法律制度 |
6.7 加强交流,强化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越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弊端 |
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形成的原因 |
(一)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
(二)越共照搬照抄苏联模式 |
(三)连绵不断的国内外战争 |
(四)胡志明的社会主义思想 |
(五)中国对越南各项制度的影响 |
二、越南僵化的经济制度 |
(一)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
(二)单一的计划经济 |
(三)单一的公有制度 |
(四)经济制度的弊端 |
三、越南集权的政治制度 |
(一)越南一党制的形成 |
(二)越南的国体与政体 |
(三)个人集权和专断 |
(四)越共的“一元化”领导 |
(五)越共高度集权的后果 |
四、越南“革新开放”是合力的结果 |
(一)苏联对越南援助的减少 |
(二)中国改革开放及其成就的启示 |
(三)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刺激 |
(四)越南民众对“革新开放”的推动 |
第二章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基本理论 |
一、越共“革新开放”的总体思想 |
(一)推行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 |
(二)建立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 |
(三)经济革新和政治革新要配套进行 |
(四)民族大团结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 |
(五)“革新开放”要稳步推进和重点突破 |
二、以经济建设的“革新开放”为重点 |
(一)推动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 |
(二)促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
(三)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
(四)国有企业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
(五)允许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的存在 |
(六)“藏富于民”是经济改革的目的 |
三、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革新事业的目标 |
(一)行政改革是政治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
(二)建设公民社会是政治改革的重点步骤 |
(三)完善社会主义法权国家是政改的要求 |
(四)政改要达到监督和制约权力的目的 |
四、以文化建设筑牢社会精神基础 |
(一)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 |
(二)建设先进的有民族本色的文化 |
(三)民主和文明首先体现在新闻媒体 |
(四)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
五、“革新开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一)党面临着“四个危机” |
(二)腐败是“一切灾难之源头” |
(三)扩大党内民主和党员权利 |
(四)建设纯洁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 |
第三章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具体内容及成就 |
一、越南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 |
(一)确立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 |
(二)推行土地家庭承包制 |
(三)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
(四)扩大国企的经营自主权 |
(五)大力引进外资企业 |
二、越南共产党对政治制度的改革 |
(一)“四驾马车”分权 |
(二)发展党内民主 |
(三)革新国会制度 |
(四)尝试司法独立 |
三、越南在文化领域的改革举措 |
(一)拓宽教育发展路径 |
(二)鼓励支持民族特色文化 |
(三)推动文化信息事业繁荣 |
四、越南的若干“大力度”改革尝试 |
(一)精简机构 |
(二)谋划普选 |
(三)消除党禁 |
(四)放松报禁 |
(五)多边外交 |
第四章 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
一、越南“革新开放”的特点 |
(一)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
(二)一元化的指导思想 |
(三)渐进式的改革步骤 |
(四)市场经济的改革导向 |
(五)全方位的“革新开放” |
(六)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 |
(七)突出党对改革的领导 |
二、越南“革新开放”的成效 |
(一)经济增长速度稳健 |
(二)人均GDP成倍增加 |
(三)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
(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五)社会政治安定有序 |
三、越南“革新开放”存在的问题 |
(一)通货膨胀高位运行 |
(二)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
(三)贫困人口比重增大 |
(四)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
(五)国企弊端尚未消除 |
(六)西化倾向日益明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越南革新开放政策实施以来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越南经济改革的历史和发展 |
三、从芹苴市发展规划中透视越南的地区均衡发展规划 |
四、结论 |
(5)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原因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五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越南华文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越南华文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
一 古代儒学教育的普及 |
二 近代越南华侨经济的发展 |
三 近代越南华侨社团的发展 |
四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鼓励 |
五 法殖政府对华文教育的的影响 |
第二节 越南华文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
一 越南华文教育的兴起 |
二 越南华文教育的发展 |
第三节 同一时期的越南本土教育和华文教育对比 |
第二章 越南华文教育的衰落 |
第一节 二战后越南华文教育的“短暂春天” |
第二节 越南华文教育初显衰态 |
第三节 南北统一后越南华文教育名存实亡 |
一 华文教育名存实亡的原因 |
二 越南政府打压华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
第四节 越南华文教育衰落带来的影响 |
第五节 近现代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特点 |
第三章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的复兴 |
第一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复兴的原因 |
一 内部因素 |
二 外部因素 |
第二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发展情况 |
一 越南各级普通学校的华文教育 |
二 越南普通中小学里的华文中心 |
三 越华双语学校 |
四 社会上创办的其他华文培训机构(包含华文夜校) |
第三节 当代越南华文教育的特点 |
第四章 目前越南华文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目前越南华文教育出现的问题 |
一 越文学习与华文学习存在矛盾 |
二 华文教育的定位仍然模糊 |
三 华文教育的评量缺乏统一的标准 |
第二节 目前制约越南华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
一 经济因素 |
二 政治因素 |
三 民族主义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革新开放以来的越南行政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越南研究现状 |
三 其他国家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行政改革相关理论与越南行政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节 行政改革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一 行政 |
二 行政体制 |
三 行政改革相关理论 |
第二节 越南行政改革的历史进程 |
一 起步阶段(1986—1994) |
二 全面改革阶段(1994—2010) |
三 深化改革阶段(2010年至今) |
第二章 越南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一 完善政府行政管理的法律基础 |
二 调整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
三 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第二节 政府行政机构改革 |
一 中央政府直属部门改革 |
二 中央政府机构与地方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改革 |
第三节 行政审批手续改革 |
一 取消不合理的行政程序、简化行政手续 |
二 推行“一站式”制度 |
第四节 国家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
一 规范公务员的选拔与录用 |
二 实行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 |
三 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
四 完善公务员的晋升制度 |
五 改革公务员的工资制度 |
第三章 越南行政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越南行政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一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
二 行政组织机构改革方面 |
三 行政审批手续改革方面 |
四 国家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 |
第二节 越南行政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越南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改革缓慢 |
二 政府经验不足 |
三 行政改革动力不足 |
四 传统思想的束缚 |
五 干部和公务员对行政改革认识不充分、不深刻 |
第四章 中越行政改革对比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行政改革的成效与经验 |
一 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成效 |
二 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 |
第二节 中越行政改革的比较 |
一 中越行政改革的指导思想 |
二 中越行政改革的动因 |
三 中越行政改革的目标 |
四 中越行政改革的策略 |
第三节 中越行政改革的启示 |
一 坚持党在行政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
二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 |
三 建立廉洁高效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 |
四 加快行政监督机制改革 |
五 加强行政改革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可度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执政党建设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1、关于政党以及执政党建设的研究 |
2、关于越南共产党及其执政党建设的研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1、国际上关于越南共产党的研究现状 |
2、越南关于其执政党建设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研究方法 |
(一)理论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一)创新点 |
(二)难点 |
第二章 越共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相关理论要点 |
一、越共关于执政党的定义与职能的认识 |
二、越共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一)越共关于党建的相关理论问题 |
(二)越共关于党建的相关实践问题 |
三、越共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
第三章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南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
一、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加强思想建设的历史背景 |
(一)越共开展思想建设的思想理论前提 |
(二)越共加强思想建设的历史背景 |
二、越共七大至八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一)越共七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二)越共八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三、越共九大至十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一)越共九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二)越共十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四、越共十一大至十二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一)越共十一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二)越共十二大的思想理论建设 |
五、越共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果与启示 |
(一)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思想理论建设的成果 |
(二)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思想理论建设的启示 |
第四章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南共产党的组织建设 |
一、越共加强组织建设的历史背景 |
二、越共七大至八大的组织建设 |
(一)越共七大的组织建设 |
(二)越共八大的组织建设 |
三、越共九大至十大的组织建设 |
(一)越共九大的组织建设 |
(二)越共十大的组织建设 |
四、越共十一大至十二大的组织建设 |
(一)越共十一大的组织建设 |
(二)越共十二大的组织建设 |
五、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组织建设的成果与启示 |
(一)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组织建设的成果 |
(二)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组织建设的启示 |
第五章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关于党政关系的构建 |
一、越共构建越南特色党政关系的历史背景 |
二、越共七大至八大期间关于党政关系的探索与发展 |
(一)越共七大期间的党政关系问题 |
(二)越共八大期间的党政关系问题 |
三、越共九大至十大期间关于党政关系的探索与发展 |
(一)越共九大期间的党政关系问题 |
(二)越共十大期间的党政关系问题 |
四、越共十一大至十二大关于党政关系的探索与发展 |
(一)越共十一大期间的党政关系问题 |
(二)越共十二大期间的党政关系问题 |
五、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关于构建党政关系的成果及启示 |
(一)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关于构建党政关系的成果 |
(二)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关于构建党政关系的启示 |
第六章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的反腐倡廉建设 |
一、越共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背景 |
二、越共七大至八大期间的反腐倡廉建设 |
(一)越共七大的反腐倡廉建设 |
(二)越共八大的反腐倡廉建设 |
三、越共九大至十大期间的反腐倡廉建设 |
(一)越共九大的反腐倡廉建设 |
(二)越共十大的反腐倡廉建设 |
四、越共十一大至十二大期间的反腐倡廉建设 |
(一)越共十一大的反腐倡廉建设 |
(二)越共十二大的反腐倡廉建设 |
五、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及启示 |
(一)越共反腐倡廉建设的成果 |
(二)越共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8)21世纪以来越南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越南研究现状 |
三 其他国家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比较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一章 21世纪以来腐败带给越南的危害和滋生蔓延的原因 |
第一21世纪以来腐败给越南带来的危害 |
一 腐败损害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
二 腐败造成越南严重的经济损失 |
三 腐败破坏越南的社会风气 |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越南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 |
一 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扭曲 |
二 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完善 |
三 越共党建存在薄弱环节 |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越共领导人对腐败危害和原因的认识 |
一 越共六大至九大之前的认识 |
二 农德孟在任期间的认识 |
三 阮富仲在任期间的认识 |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越共在反腐败斗争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
第一节 加强拒腐防变的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 |
一 加强胡志明思想和道德榜样的宣传和培训 |
二 开展整党运动加强党的建设 |
第二节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和制度建设 |
一 实行干部轮换制度 |
二 定期对干部进行评估和考查 |
三 对国家和政府领导进行信任投票 |
四 实行质询制度 |
五 改革公职人员的薪金制度 |
六 实施干部、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
第三节 设置权威的反腐机构 |
第四节 健全法制体系、强化监督管理 |
一 完善法律法规 |
二 强化监督管理 |
第五节 抓大案要案形成高压反腐的态势 |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越共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与评价 |
第一节 越共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成效 |
一 坚定越南继续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
二 推动越南经济的稳定发展 |
三 加大了腐败案件的严查力度 |
第二节 越共反腐败斗争任重而道远 |
一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而忽视物质保障 |
二 事后惩治力度大而事前预防效果差 |
三 监督的原则性强而实效性差 |
四 党中央高度重视而群众参与感不强 |
五 需要进一步借鉴参考中共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逻辑结构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概念阐述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 |
一、关于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 |
二、意识形态的新时代解读 |
第二节 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分析 |
一、意识形态建设的概念与解读 |
二、当前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
第二章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表现 |
第一节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思想 |
一、马列主义思想教育 |
二、胡志明思想的理论教育 |
三、阮文灵改革思想的理论教育 |
第二节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举措 |
一、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 |
二、继续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价值取向 |
三、毫不动摇坚持越共领导与党内党风建设 |
四、坚持开展学习胡志明道德榜样活动 |
第三章 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变革路径 |
第一节 越南关于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 |
一、转变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 |
二、发展教育培训 |
三、进行全方位的扫盲工作 |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二节 越共党内的意识形态教育 |
一、加强党内理论教育建设 |
二、加强干部培训机制建设 |
三、越共党内不断加强反腐廉政建设 |
四、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 |
五、稳进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越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构建 |
一、越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早期雏形 |
二、越南革新开放新时期核心价值理念的进一步形成 |
第四节 媒体的思想理论教育宣传效应 |
一、越南革新开放早期的新闻、报刊媒介进行的意识形态教育宣传 |
二、新媒体以及文艺结合的意识形态教育宣传 |
第四章 越共十二大对于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的展望 |
第一节 越共十二大对于思想理论教育方面的革新思路 |
一、当前关于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
二、越共十二大关于新时期思想理论教育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与目标 |
第二节 新时期关于越共党建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意识形态教育 |
一、革新开放以来越共党建与反腐工作的开展 |
二、越共十二大对于党风建设与反腐斗争的意识形态教育建设 |
第三节 对于新时代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几点启示 |
一、坚定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基础的地位 |
二、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指导、教育领域引领的主导作用。 |
三、重视媒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章 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历史梳理 |
2.1 改革准备阶段(1986-1990 年) |
2.1.1 经济危机是启动改革的根本原因 |
2.1.2 政治弊端对推进改革提出要求 |
2.1.3 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 |
2.2 改革的启动发展阶段(1991-1996 年) |
2.2.1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不断发展丰富 |
2.2.2 国会选举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
2.3 改革的稳步推进阶段(1997-2005 年) |
2.3.1 选举法不断完善,选民参与率不断提升 |
2.3.2 新世纪,改革进程不断提速 |
2.4 改革的深化阶段(2006-至今) |
2.4.1 民主政治理论进一步深化完善 |
2.4.2 国会代表选举实践稳步推进 |
第3章 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基本举措 |
3.1 合理划分选区,公平分配代表名额 |
3.1.1 实行地域代表制 |
3.1.2 合理分配代表名额 |
3.2 完善候选人提名程序 |
3.2.1 国会代表正式候选人的产生需要经过“五个环节” |
3.2.2 允许自荐候选人参选 |
3.3 完善候选人选举方式 |
3.3.1 实施国会代表的直接选举 |
3.3.2 实行国会代表的差额选举 |
3.3.3 实行竞争性选举 |
3.4 优化代表结构 |
3.4.1 提高专职代表的比重 |
3.4.2 提高女性代表比重 |
3.4.3 提高少数民族代表比重 |
3.4.4 提高党外人士的比重 |
3.5 完善国会代表选举相关配套措施 |
3.5.1 保障选举过程的公开透明 |
3.5.2 完善国会代表选举监督体制 |
3.5.3 进行选举培训 |
第4章 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发生逻辑 |
4.1 结构逻辑 |
4.1.1 经济革新是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力 |
4.1.2 世界政治民主化浪潮加速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进程 |
4.1.3 越南政治文化传统为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
4.2 功能逻辑 |
4.2.1 发展越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程序 |
4.2.2 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 |
4.2.3 维持越共政权稳定的重要环节 |
4.2.4 越共高层领导集体的意志体现 |
第5章 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实践效果与演化方向 |
5.1 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政治效果 |
5.1.1 强化了人民的政治认同 |
5.1.2 增强了执政党的合法性 |
5.1.3 国会政治地位上升 |
5.1.4 扩大民众政治参与,维护社会稳定 |
5.1.5 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
5.2 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演化方向 |
5.2.1 进一步放松候选人确定程序 |
5.2.2 进一步完善选举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
5.2.3 进一步提高专职、女性代表比例 |
5.2.4 进一步增加独立和党外候选人的提名和当选比例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越南革新开放成功的原因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越共十二大以来的越南对华政策研究[D]. 杨远. 兰州大学, 2021
- [2]中越改革(革新)开放以来党建工作比较研究[D]. 阮志功(NGUYEN CHI CONG).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1)
- [3]越南社会主义“革新开放”理论与实践研究[D]. 齐晓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越南革新开放政策实施以来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研究[J]. 李荣宽,吕梓萌. 南洋资料译丛, 2020(02)
- [5]越南华文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D]. 孙琳. 郑州大学, 2020(03)
- [6]革新开放以来的越南行政改革研究[D]. 杨平平. 郑州大学, 2020(02)
- [7]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越共执政党建设及启示[D]. 汤国琛.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8]21世纪以来越南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研究[D]. 田莉. 郑州大学, 2020(02)
- [9]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 杜鹏泽.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10]越南国会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研究[D]. 韩琳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