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在校大学生在每个阶段思想状况不同,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充分反映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其发展特点进行开展。在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一些滞后的现象。本文围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将教育的首要目标 “立德树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培养大学生团结互助、务实创新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态度,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堂,立德树人,建筑装饰,施工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两个主要方面,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素质提高及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素质教育因而成为一种深层次人格发展性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美育等各种教育的高度融合。而实现这一融合,尤其是把这一融合的效果落实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中,只能通过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1]。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立德树人”。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在培养造就人才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梦的关键。本文从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与实施两个方面进行了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探索。
(一)将思政教育编写入专业课教学大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华民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大纲编写中,以专业课程知识讲授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整个教学大纲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教学和项目化创新技能教学的主要形式。这门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产教结合,其主要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是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运用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依托“课程思政”这一新要求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做人和做事。
在教学大纲编写中,通过着重加强思想渗透,不断强调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爱国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应从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领悟中去寻找;不是单一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诠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团结协作的务实精神。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谦逊勤奋的工匠精神也是很有必要的。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导学生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以诚实谦逊为本。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实训以及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的态度是对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及作风,这与工科学生所必须必备的工匠精神是相违背的。然而,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就是认真、追求踏实、一丝不苟。在大学的每一个教育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匠心”的育成。尤其是职业类院校,更是要不断的渗透工匠精神的引领,培养学生包容精神及集体荣誉感。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差异大,习惯迥异,作为分入到各个专业、班级、宿舍等每一个小团体中的一员,需要心怀感恩、宽容和包容,设身处地的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学会沟通、尊重他人。同样,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就是育人。
(二)教学方法与实践操作中融入思政教育
1、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建筑装饰施工实践中,把增强实践能力作为着眼点。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该门课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着眼点。
对于该门课程我们要求同学们从身着工装到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从一刀一锉到在电脑上编程,从鼓励课上进行项目化教学大胆提出新思路到下课后认真打扫实训场地,一丝一毫都不马虎,一点一滴抓好养成。着力培养符合习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争做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敢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锻炼、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的有志青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引入最新的施工方式及环境保护的案例。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关注了相关现今建筑行业的施工操作过程,将它们引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操作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在考核的教学环节中,注重全面评价学生成绩,做到公平公正,加强监督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在实际开始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及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尤其是在协作过程中,注重培养每个小组内配合默契度的提升。加强彼此间的组织、沟通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并及时关注学生的交流方式、操作流程,确保在安全操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为社会培养打造有素质、有技能、有能力的社会人才。
5、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用多媒体、微信等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作业点评、课堂讲练、榜样示范等形式加以引导,让学生遇到重点、难点时学会坚持,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人生道理。不轻言放弃,在坚持和坚守中,逐步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对人生的自信。
最后,在教学及实训的各个阶段,我还不断的对学生提出“用头脑思考,用双手创造”的理念,不仅要实践,还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及建筑专业生涯中的革新和创造的态度。在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教会他们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使其能够主动思考,学习了解技术变革的发展和不断增加的需求,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创新的火花,更好的为祖国服务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胜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2、吴向楠 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时代教育》2016,(1),254.
3、潘飞南 论思政教育在当今新时代的策略转变 《科技经济导刊》2016,(1),27.
4、钱国英 白非 徐立清 注重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徐海燕 学术创新的内涵与思维工具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
论文作者:李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政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课程论文; 精神论文; 工匠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