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社区教育比较_社区教育论文

中美社区教育比较_社区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的中美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建设学习化社会”、“实行终身教育”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提出后,社区教育逐渐成为普通民众关心的话题,也进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7月8日,参加中美社区教育研讨会的几位中外专家作客搜孤教育频道,就中美社区教育的异同及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前景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他们的讨论,既有涉及社区教育的发展历史、涉及各国发展社区教育的不同背景、不同方式的探讨,也有对现状的对比和评判,对未来的预测。实证、睿智以及建设性,使中美专家的讨论充满理性和智慧。

参加讨论的有:

厉以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国际社区教育协会亚洲理事

孙桂华女士 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朝阳区建设学习型社区研究会会长

乔纳森·阿斯特罗斯(Jonathan Astroth,ph.D.)美国伊利诺州哈特兰德社区学院校长

迈克尔·E·佩蒂(Michael.Petty,ph.D.)美国艾维技术州立学院教授

社区教育发展各有特色

厉以贤:社区教育这一现象在我们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比如说古代的“乡校”、“乡约”,还有“社学”,都带有社区教育的色彩。20世纪30年代,在我们国家又兴起了乡村教育运动。这些乡村教育运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社区教育形式。解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又兴起了社区教育。在许多省市进行了社区教育的试验,发展到现在有一些省市已经做得比较好了。2001年,国家教育部职教成教司确定了第一批28个全国社区教育的实验区。2002年年底,又确定了第二批33个全国社区教育的实验区。两批实验区加起来是61个。仅在北京市就有4个区,已经列入了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实验区,他们分别是第一批的朝阳区和西城区,第二批的海淀区和顺义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态势现在来说是很好的。

迈克尔·E·佩蒂:在美国社区学院很受欢迎。美国的社区学院有各种层次,规模有大有小。社区学院是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而且它可以授予各种的学位,包括博士学位。

乔纳森·阿斯特罗斯:在美国社区学院很多,社区学院有50%左右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学院,它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孙桂华:中国的社区学院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酝酿的。像我们朝阳社区学院是从1999年的9月正式挂牌成立。我们的学校是以职大和电大为基础筹建的,我们是在职大的基础上联合了电大和朝阳示范学校。我想中国的社区学院在社区性、综合性和职业性上,与过去的职大、电大有显著的区别。但是,我们的社区学院还是可以获取学历教育的文凭,在这一点上是有联系的。

乔纳森·阿斯特罗斯:在美国社区的概念比中国大,而且美国社区的区域很广,一般是一千多平方公里,而且跟中国的社区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的社区学院都是由州管理的,而且大多数社区学院那是由当地的社区进行管理。社区学院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为附近的学生提供的课程一般都是比较便宜的,而且是比较实用的课程。

迈克尔·E·佩蒂:社区学院由政府管理,而且由社会监督并提供一些建议,也由一些公司、企业的培训机构提供建议。

中国社区教育的多种形式

厉以贤:除了上述职大、社区学院等几种,中国还有电大,电大是能够授予学历文凭的。还有自学考试,学生通过十几门的考试也能够得到学历文凭。还有通过广播电视的形式,也有这种类型的学校。总之有多种类型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种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社区学院只不过是高等学历教育当中的一个类型,而这个类型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我可以举一个北京市的实际例子。在北京市8个城区,每区都有一所社区学院。这8所社区学院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数,根据去年的统计是20230人。这8所社区学院除了学历教育以外还有非学历教育,8所社区学院的非学历培训共为78068人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北京市城区8个社区学院总共加起来大概也不到10万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学院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孙桂华:我补充说一点,美国的社区学院有100年的历史,中国社区学院刚刚发展起来不过就是10年左右。在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方面,我想中美社区学院的作用是一样。中国的社区学院目前是以大专教育为主,就是美国所讲的一、二级的教育;如果升三、四级的话,在美国是自然就上去了,而在我们中国则需要通过专升本的方式。中国将来的社区学院是不是应该也很自然地发展上去,我想可能会的。另外美国社区学院是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我们中国的社区学院也是这样的,只不过刚刚起步,可能在满足区域居民的多种需要方面还不是很完善,但是我们在努力。社区学院是在区域内开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学习非常好的一个载体。

另外,在开设专业方面也是这样的。我们朝阳社区学院包括其他的社区学院,办学的宗旨都是立足社区,开什么专业要看社区的需求,这一点我们和美国的社区学院一样。在学费上也是一样,美国的社区学院收费很低廉,我们也是。我们电大和职大的学费都非常的低,据我了解在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方面我们社区学院的学费是最低。在学籍管理上,电大已经实行学分制,是按照学分来收费,职大是按照学年来收费,无论是哪种,电大文科的收费学下来一个大专文凭大概需要五六千块钱,理工科大概是七八千块钱,艺术类是九千块钱。所以是比较低廉的。在学费的低廉和学分的管理上比较灵活,这些都跟美国的社区学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现在朝阳社区学院电大已经开始实行学分制,职大也在探讨。我们在自觉为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做贡献。

中国社区学院发展受到政策制约

厉以贤:中国社区学院发展相对滞后的直接原因还是政策的问题。在我们中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高教体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把审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权限下放了,不用教育部直接审批。社区学院到现在为止还不能颁发学历文凭,孙院长刚才说了,他们发的是职大的文凭。我想这可能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孙桂华: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只能招收19周岁以上的成人,那么这就限制了很多比如说三校生的入学。因为他的年龄不到。还有一个计划指标的问题,我们每年招生都要有计划,都需要上面批准。中国的社区学院刚刚起步,是在朝着发展成社区性、综合性的高等学院这个方向努力。但目前在我们高等教育学历序列当中还没有社区教育这个牌位,所以这是根本的原因。当然社区学院的产生和发展是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应运而生的。实践表明它确实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但是对社区学院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它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我们朝阳社区学院就是想向社区性综合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只不过我们需要有一个法人的资质,这样会发展得更好。

厉以贤:刚才讲的这个问题更多是在高等教育范围之内,就是能不能上高等教育,几年制上高等学校,能不能得到学历文凭,是什么样的文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社区学院,或者是社区教育中心,或者换成其他的名词,都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这个生命力就是除了高等学历教育外,还能够给老百姓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我们现在要实施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这里面最本质的一条,也就是当老百姓有教育需求时,怎样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这个职责谁来承担?应该是社区学院,应该由社区教育中心来承担。我们讲了许多年要提高民族素质,那么提高民族素质谁来做,在社区里当然要通过社区教育来做,通过社区教育的载体,叫社区教育中心也好,叫做社区学院也好,来做这件事情。

社区学院发展的侧重点

厉以贤:中国的社区教育跟美国相比,主要是国情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而在我们国家,现在刚逐步做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是入学比例达到1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做到了。至于进一步怎么样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等等,在我们国家还面临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也包括有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是重要的是要提高全民素质,逐步使得我国民众消除文盲,由初中水平提高到高中水平,从高中水平提高到大学水平。这里所讲的“提高水平”不是单纯指拿到文凭的意思,而是指他的知识、能力、才能达到了这个水平。我想这是最实质的问题。所以我们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不应该仅着眼于到底是取得什么文凭,而是应该着眼于知识、才能和素质到底怎么样。就我们中国来说,提高全民素质还是非常重要、非常艰巨的任务。2008年我们北京要办奥运会,在硬件方面我们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北京人的素质能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恐怕需要长期的努力。社区学院应该起到提高整体全民素质的作用,这才是社区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孙桂华:在我们学校有三块教育,一个是学历教育,一个是非学历教育,还有一个是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第一块主要是成人高等教育,是为了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和终身教育服务。

社区学院是由政府出资办的。如果民营资本被引入到社区学院里面来,我想应该有好处。

厉以贤:在我们国家要把教育扩大,绝不可能只靠政府投资,而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把教育的经费扩大,所以走民营的路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看到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沿海发达城市比如说深圳,这一方面已经做得不少了;不仅是中小学这一块,同时也包括高等教育;并且不仅仅是正规的高等教育这一块,也包括其他各类培训和社区教育这一块。我想今后民营教育应该会有较大发展。

中美教育合作前景宽广

乔纳森·阿斯特罗斯:我们和长春职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是由双方的校长促成了这件事情。现在美国必须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我也同样希望中国了解美国。今天的全球化需要双方的共同的理解。我希望今后中美双方进一步加强理解。现在美国有很多的商业上的合作在和中国进行。而且现在我们在美国买的很多产品都是由中国制造的。

迈克尔·E·佩蒂:我希望今后加强老师和学生间互派合作项目的进行。语言是交流的一个问题,我希望在美国有像在中国一样多的人在学习汉语。

乔纳森·阿斯特罗斯:你们会感到很惊讶,在美国我主持的一档节目叫做《中国的学校》。在我的学校有一些有中国血统的学生,来学中国文化和中文。如果不学这些,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学生将来就只会讲英语。在美国的一些州一些中心城市,中国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如果有政府以及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这种交流的机会会更多,项目会更多。

厉以贤:这次美方来的都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专家,就社区学院来说,我想美国的社区学院跟中国的高等院校,我的意思是不仅指社区学院,合作的前景应该说是很宽广的。尽管我们两个国家文化背景很不一样,但是双方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些长处都可以相互进行学习。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国际的交流已经发展得比较迅速,前景也会很好。

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个困难首先第一个是因为在“9·11”以后,中国人到美国去获得签证比较困难,所以你们可不可以向美国的大使馆提出一些建议,怎么能把这个渠道放宽一些。第二既然是合作,就需要找准合作的方向、伙伴和合作的内容、合作的途径。这几方面都批准了,合作起来会很愉快的。

这次召开中美社区教育的研讨会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美方有100多位代表到了北京,使我们了解了美国社区学院许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对我们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很有价值的活动。

李远根据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 搜狐教育频道和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

标签:;  ;  ;  ;  

中美社区教育比较_社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