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论文_邵颖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论文_邵颖

邵颖 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 1332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历史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 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表现方式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从低到高依次包含: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意识和价值观、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历史素养即是其总和。历史素养的知识观:史实和结论源于正确的知识;历史知识是思考的原料和对比的参考。知识+知识的“酶化”(消化、吸收、敏感)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

历史素养下的能力:与学科能力一致。历史学科能力是培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历史素养更强调锻炼和培养如何科学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的能力。素养更关注能力的长期性、终身性(指历史的思路和方法)。历史素养应有的意识: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历史中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和取之不尽的经验教训,可以从“故事”中增长智慧,明辨事非。历史意识还包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历史素养下的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要求,它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中。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求真、求证的过程和升华,要塑造对历史的态度:珍惜、尊重和敬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对经济、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到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学习,科学地认识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的发展变化,从而建立起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体系;通过对封建社会和近现代经济史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政治与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文化的力量在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化等各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思想、信仰、价值观”在历史上对人类行为、价值观、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通过对历史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习,理解人口的迁移和增长、经济中心的变化等,从而掌握地缘政治学、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如,秦汉时期开辟的 “丝绸之路”,这是古代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业路线。但是,它却没有始终发展下去,最终出现了从十五世纪开始的欧洲人的 “新航路开辟”。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根据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 “丝绸之路”的地理、政治的变化、古代中国政府对外交往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等,最终让学生正确理解、分析这一中外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学生的历史素养,重要的就是历史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去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弄清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解释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并根据历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正确认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地分析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善于研究教材、考纲;善于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分析重要的历史事件、解决历史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缺乏基本的“历史时间观”,不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这样,学生在实际处理历史问题的时候,是不可能准确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解释历史的因果关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 “历史的时间观”。 “时间观”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与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点点滴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不足,在解决“历史材料题”时困难重重。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学生阅读历史事件的能力,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领悟能力,就是通过对所给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注意到历史叙述中所显示的人物动机和意图、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在阅读历史文献中,特别要求学生要客观地去看待历史事件,要具有辩证的唯物史观,尽量不受当今的价值观和个人观点影响。要促进学生对历史的领悟,还应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地图、照片和各种图像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解说。进行历史探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是:鼓励学生去分析各种史料,让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是什么人、什么时间、为什么和怎样做出的,其证据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可信性如何?从中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利益和背景?这些材料是对事件加以叙述的全部依据吗?作者依据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评价历史,最终提高历史的阐释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又一种最佳手段。因为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正视历史的时代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进行分析、思考,并加以比较,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个人更深入地参与历史的教学之中。

总之,通过课堂教学和章节训练,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

论文作者:邵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论文_邵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