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物流业经验的理论分析及其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物流业论文,理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欧洲物流业发展概述
欧洲物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鲜明的阶段特点:20世纪50-60年代,欧洲物流处于初级的单个工厂物流阶段,到70年代,发展到多个工厂或集团的综合物流阶段,80年代又进展为供应链物流阶段,90年代到了全球物流阶段,20世纪初,电子物流和协作式物流又成为欧洲物流的阶段特征。
(1)工厂物流(Factory Logistics)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工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当时供应链管理和运输是从上到下的垂直式一体化,工厂内的物资由工厂内设立的仓库提供。这一阶段储存与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是物流的初级阶段。
(2)综合物流(integrate Logistics)阶段(70年代)
70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扩大的时期。由多个工厂联合的企业集团或大公司工厂内部的物流已不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物流的要求,因此出现了综合物流,即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这时的供应链经济和供应链管理采用具有竞争机制的分布式模式。仓库已不再是静止封闭的储存式模式,而是动态的物流配送中心,需求信息不光是看订单,主要是从配送中心的装运情况获取需求信息。供应链经济主要着眼于防止生产和物流的延误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供应链物流(Supply Chain Logistics)阶段(80年代)
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不同的企业在各自进行物流革新,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由于流通渠道中各经济主体都拥有不同的物流系统,在经济主体的联结点处产生了流通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80年代在欧洲开始应用物流供应链的概念,发展联盟型或合作的物流新体系,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合作,改变原来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这种合作型的物流体系来提高物流效率。为此欧洲各国出现半官方的组织协作物流委员会(Corporate Logistic Council)以推动供应链物流的发展。这一时期欧洲第三方物流开始兴起。
(4)全球物流(Globalization Logistics)阶段(90年代)
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十分强劲,欧洲企业纷纷在国外、特别是在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从国外生产基地直接向需求国发送的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全球物流应运而生。全球物流就是全球消费者和全球供货源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这一时期欧洲的供应链着眼于整体提供产品和物流服务的能力。这一时期是欧洲实现物流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5)电子物流(E-Logistics)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物流的来源由电子商务服务供应方提供;并实现供应/运输交易的最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的协同规划、预测和供应。
二、欧洲物流业发展的经验
在世界各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上,欧洲、美国和日本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其中,欧洲的物流业从产业政策角度考察,更具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政府对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给予极大支持。
首先,欧洲各国政府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欧盟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在统一的贸易、运输、关税、货币等政策环境中,极大地促进了货物在全欧洲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其次,欧洲各国政府通过大力实施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给物流行业创造出充分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促进各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三,欧洲各国政府以租赁或无偿出资形式,不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着力进行大型货运枢纽、物流基地、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西班牙马德里物流中心为例,政府通过协议方式,将土地入股,交由物流中心经营。同时,政府承担中心铁路专用线、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无偿交由物流公司招商。政府投资入股的比例占到40%-60%,其余由企业投资。最后,欧洲各国通过建设物流产业标准化体系,大大加速物流业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各国先后制定了物流设施、装备的通用性标准,物流安全和环境的强制性标准和物流作业和服务的行业性标准等。
(二)行业物流协会为物流业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
第一,行业物流协会对整个物流产业起了引导和促进作用。如欧洲物流协会组织的物流企业问卷调查,跟踪和分析整个欧洲物流产业发展状况,结合世界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第二,行业物流协会对各物流企业起了咨询服务作用。如荷兰国际物流配送协会,专门提供配送中心选址、规划、经营等方面的咨询和信息,帮助成员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成员企业的发展。第三,行业物流协会对物流从业人员起了教育和培训作用。目前,欧洲各物流协会的物流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基本上采用的是欧洲物流协会开发和制定物流教育培训标准,并形成了相应的物流从业资格制度。第四,行业物流协会对产业标准起了规范作用。如欧洲物流协会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及各种标准化研究机构合作,参与制定了多种物流行业标准;并合作编写物流词典,规范物流用语。第五,行业物流协会在企业、政府之间起了联络和交流作用。一是利用研讨会、组织专项研究活动等,促进物流产业内部的交流和合作;二是建立与欧盟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对话机制和交流渠道,反映行业的呼声和利益要求,积极寻求政府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交待。
(三)建立物流管理中心,建设综合物流体制
以英国物流为例,60年代末期,政府组建了物流管理中心。开始以工业企业高级顾客委员形式出现,协助企业制订物流人才的培训计划,组织各类物流专业性的会议,到了70年代,正式组建了全英国管理协会。该协会会员多半是从事出口业务、物资流通、运输的管理人员。协会以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并为运输、装卸等部门管理者和其他对物流有兴趣的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中心场所。
由此,英国通过灌输综合性的物流理念,致力于发展综合物流体制,以全面规划物资的流通业务。这一模式强调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物流企业不仅向用户提供和联系铁路、公路、水、空运等交通运转工具,而且向用户出租仓库并提供其它的配套服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建立的综合物流中心向社会提供以下几类业务:建立送物中心、办理海关手续、提供保税和非保税仓库、货物担保、医疗服务、消防设备、道路和建筑物的维护、铁路专用线、邮政电传系统、代办税收、就业登记以及具有住、购物等多种功能的服务中心等。英国多功能综合物流中心的建立,对整个欧洲影响很大,也形成了英国综合性的物流体制。
总结上述几条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欧洲物流产业之所以快速形成和发展,归根结蒂在于:欧洲各国政府和物流行业组织正确地认识到传统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并积极有效地进行了物流业的调整,能动地推动运输产业结构循着其规律顺利转换——即推动运输产业从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换,从而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这一经验,我们可以从产业结构理论角度来得到分析论证。
三、欧洲物流业经验的理论分析
1、物流业的产业分类定位及与传统运输业的区别
在目前的产业分类中,对于广义的“运输业”有明确的分类,但对于新兴的“现代物流业”尚没有单独分列,我们参照三次产业分类法,并结合当前的物流业发展现状,将物流业定位如下:(1)物流业归属于第三次产业中的运输业;(2)物流业区别于传统运输业,并与传统运输业并存,共同属于第三次产业中的运输业。这样一种定位避免了物流业概念的扩大化,便于分析传统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之间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现代物流业与传统运输业的区别,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有:(一)价值创造不同。传统运输业能够创造两种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而现代物流业除了上述两种价值创造外,还创造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附加价值。物流业通过进行附加增值服务如:包装、标价、销售量反馈及预测、商品定制的数据传递、库存报表分析、及时运输(JIT)等有别于运输本业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一种附加价值。(二)一体化服务区别。物流业提供的是一种一体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包括从采购、运输、仓储、到分拨、配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注重服务的整合性,这种整合性并不仅仅是几种传统运输服务的简单算术加总,而是一种以质的提升为要求的整合,为客户的核心主业提供巨大的战略性竞争优势。而传统运输业服务是一种相对单一、专业的服务,而且也是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无法提供物流业的大量附加服务。
2、从配第—克拉克定理探讨物流业发展的规律
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此定理的主要形成机制有:(1)收入弹性差异: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农业,而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次产业。(2)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之间,技术进步有很大差别,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比工业要困难得多,因此,对农业的投资会出现一个限度,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而工业的技术进步要比农业迅速得多,工业投资多处于“报酬递增”的情况,随着工业投资的增加,产量的加大,单位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的更大发展。
通过分析“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形成机制,我们将“配第—克拉克定理”推广至传统运输业与物流业之间的产业结构变化,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运输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将逐步下降,现代物流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必将上升。并称其为“配第—克拉克物流业推理”,其形成机制分析如下:
(1)收入弹性差异:物流业提供的是一种比传统运输业更高级、一体化、优质的运输服务,物流服务的收入弹性远大于传统运输业的较低层次服务的收入弹性,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企业和个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大为增加。物流业国民收入所占比重也将进一步提高。(2)产品品质弹性:品质弹性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品质的一定变化量而引起的对物流服务(或传统运输服务)的需求变化量。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品质、价值上越来越高,从而对产品的运输服务提出安全、及时、信息无缝、一体化等更高的要求,来保证其产品的最终完好消费。即高品质的产品偏好物流服务,而排斥低层次的运输服务。所以,随着经济发展,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提高,促使物流业快速发展,传统运输业比重逐步下降。(3)技术进步差异:物流业与传统运输业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技术运用的差别,这种技术差别可以归结到产业增长方式的粗放型和集约型模式的差别。物流业的产出能力和效率大大高于传统运输业,使得物流业的国民收入比重逐渐上升。同时,由于物流业与传统运输业的不完全替代性,使得两者同时并存。(4)附加值差异:物流业在传统运输业的基础上,整合了包装、储存、信息跟踪、销售统计报告等增值服务,使得物流服务的价值增加值远远高于传统运输服务,也导致物流业的国民收入比重上升。
3、产业结构规律及欧洲物流业中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经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产业结构理论得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制定正确的物流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而这恰恰正是欧洲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经验。
产业结构理论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人均国民收入所达到的水平,同样也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变迁上。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都表现出一种“高附加价值化”的趋势,高附加价值的部门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物流业作为一个“高附加价值”部门,也势必占有越来越大的国民收入比重。
这种规律性对于物流业的启迪是:如果人们认识到运输业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性,能动地推动运输产业结构循着这种规律指示的方向顺利转换——即推动运输产业从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换,就必定能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这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是产业结构政策的精髓。欧洲物流业中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推行,正是这一精髓的体现。
四、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借鉴
我国物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有:
1、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类型多样,但总体水平不高。物流企业总体实力差。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实力分散,物流基础设施差,企业信用差,在体制上存在着条块分割,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营业额上亿元的企业少,市场分额少,服务功能少,融资能力差,市场秩序不规范。这些问题导致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难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2、电子商务发展的滞后使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的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电子商务方面的差距就显然更大了。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先天不足,使R&D捉襟见肘,技术进步缓慢;另一方面则在于经营理念未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大多数物流企业不愿意在发展电子商务上投入资金;而且即使已经建立了一定档次的电子商务系统,也未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3、加入WTO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预测,加入WTO使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从而使市场容量与空间的扩张对流通的需求随之提高,关税与贸易管制的松动,也将使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与成品的进出口呈现较大增势。但同时,为履行中国加入WTO有关物流的条款,中国将在:3-5年内分阶段逐步开放公路货运、商品分销、仓储设施及批发零售等领域,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可以自行设立分销网络,更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被吸引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的物流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总结欧洲物流业的经验,对我国发展物流产业的借鉴与启示有:
(一)产业结构政策方面
第一,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积极支持。我国物流管理体制中存在条块分割,对物流产业发展形成很大阻碍,有必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和协调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物流建设的融资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政策等方面,制定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持性措施。第二,统筹规划,加大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应改变目前按不同运输方式各自为政进行规划和投资的方式,适当集中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和投资的职能,统筹布局,促进基础设施间的协调发展。同时,中央政府应当加强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并注意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发展规划。
(二)产业组织政策方面
首先,积极进行物流产业重组。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数量众多,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不能适应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对现有物流产业进行重组已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或市场并购等方式,建立起大规模、综合型物流企业集团。其次,打破地区界限,促成全国统一的物流竞争市场。制定全国统一的贸易、运输管理政策,逐步减少政府的干预和管制,促进货物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同时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鼓励物流企业进入不同运输领域,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后,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制定政策或建立健全有关法规,来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和企业的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发展,促进流通和生产的共同发展。
(三)其他方面
第一,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体系。协调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清理和规范已有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加快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的出台。第二,扶持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要尽快培育中国的物流行业协会,参考欧盟的做法,赋予协会一些职责和权力,在制定和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教育、物流从业人员资格的认证等方面发挥协会的作用。第三,重视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政府应积极鼓励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支持和资助科研机构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来提高我国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水平,并鼓励各企业建立自己的物流研究机构,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标签:国民收入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现代物流业论文; 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传统物流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