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水利工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通过对近些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工程基础施工方面容易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基础施工质量不佳,相应工程的稳定性将会有所降低。对此,我们应当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上,明确技术要点,合理的、有效运用此项技术,提高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本文将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希望对于高质高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影响因素;技术措施
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其工程质量关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主要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因此,为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发展概述
首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状态比较良好,存在状态比较稳定,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施工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少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过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整体发展的进度,并且对于人们的生命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话会有生命危险的发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其最基本的建设技术,如果施工技术不达标,那么整个水利水电建设质量将存在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涉及范围比较广,施工环节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状况,都会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务必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对施工管理进行改善,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整个水平。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务必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进行预测和设计,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对于发生为状况,施工方一定要迅速进行处理,吸取经验,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提升施工设计的科学性。
2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也较为苛刻,但在实际施工中,并不是所有的工程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都是理想的,在很多时候都会遇到不良地基,给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增加难度。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良地基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如渗水、软土、砂石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良地基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甚至可以成为导致水利水电工程重大事故的元怨。一般来说,不良地基的缺陷,对水利水电工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2.1有些不良地基是由于地质本身的因素
如岩石结构面构成的地质,就会使地基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下降,无法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对于这样的不良地基,如果无法进行良好的技术处理,很可能会对地基的局部造成剪切破坏,导致地基不稳定,无法支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2.2渗水是造成不良地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地基存在空隙,一旦空隙过大,就会有地下水渗出,或者是地面的雨水等因素引起的积水渗入,最终导致出现严重漏水的情况。严重漏水会对地基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这样的地基,自然无法继续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基沉降量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最常出现的不良地基。地基沉降会对建筑物造成非常严重的破感觉,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变形,甚至出现塌方的重大事故,给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最后,由于不可能总是遇到十全十美的地基,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不良地基,因此就需要运用各种施工对地基进行特别的处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测量基准灰线,并沿着基准灰线的直边,切割出一个带槽边的轮廓线,然后再展开作业。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硬度,以便能够承载建筑物的负荷。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鉴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建设后安全运行具有较大的隐患。对此,应当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明确技术要点,按照相关标准及施工要求,合理规划与实施此项技术,为高质高效的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创造条件。以下笔者结合上海某水利水电工程案例,具体分析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3.1水利水电工程案例概述
上海某水闸枢纽地域面积为250亩设计工程枢纽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建设,工程等级为Ⅲ级。为了高质高效的建成此工程,对工程地基进行勘察与分析,确定地层并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加之地理形势比较险峻,工程的坚固性、稳定性及安全性难以保证。对此,应当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注意做好基础部分的施工作业。
3.2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
基于对水闸枢纽地质条件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要想有效处理基础部分,在具体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合理应用以下施工技术。
3.3锚固技术
该水闸枢纽采用桩基锚固技术来减少整体水闸位移、沉降系数;锚固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工程量,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当然,要想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之中有效应用锚固技术,需要施工人员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明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地基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及相关设计要求,展开差异性的锚固施工,如此可以实现稳固工程基础部分的目的。
3.4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之中,利于增强工程基础部分的强度及稳定度。在具体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做好沉降环节的施工,也就是根据工程基础施工实际情况,选择锤击法或静压法来施工,如若利用锤击法,则需要选择适合的锤击工具,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及桩基础,合理的锤击预应力管桩;如若利用静压法,则需要考虑地基承受能力情况,进而优化施工条件,以便能够合理的进行预应力管桩沉桩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3.5水泥土防渗
技术。从施工目的的角度来说,在泥沙层中按一定的深度、尺度、提升度来控制压入一定的水泥桨,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之中合理应用水泥土,利于提高工程基础部分的强度和稳定度。另外,在具体进行水泥浆灌浆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相关参数加以控制,标准化的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基础施工的质量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重点,基础工程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施工点,其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施工特点来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方案,充分发挥基础处理技术的积极作用,以从根本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
参考文献
[1]强跃,何运祥,刘光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评价[J].施工技术,2013,42(21):51~54.
[2]吴鹏飞,孙开畅,田斌.基于结构方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分析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31(4):93~96.
[3]戎雷,潘翔.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施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施工技术,2012,41(8):95~98
论文作者:王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地基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