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1014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肠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频发腹泻,脓血便及腹痛。本病容易反复且不能完全治愈,并且容易转为慢性病变[1-3]。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仍尚不明确[4]。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不仅需要依据临床症状比如反复的腹泻伴脓血便,还需要依靠结肠镜下结肠粘膜改变的观察,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结肠镜的发展,目前更加认可结肠镜的观察对于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更具有诊断价值。在治疗上也有很大的观念转变,过去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一直以减轻临床症状为主,但是近些年来结肠黏膜愈合情况逐渐变为长期治疗目标,也成为评价药物有效的重要靶点。因此通过结肠镜下评价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疗效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尽管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医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名,而是根据其临床特点将其归纳为“久泻”“肠澼”“冷痢”“血痢”“疳痢”“便血”“肠风下血”“脏毒”“疳湿痢”等范围内。根据我院多年临床经验,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但是通过镜下评价是极少的,对此,我们为了补足这方面的遗憾,在临床中以随机、对照方式筛选出13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探讨结肠镜下的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部及住院部就诊患者130例,患者年龄要求从15岁-75岁之间,然后按患者就诊的顺序编号,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入组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参照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中医辨证分型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辨证标准判定患者的证型,即主证:腹泻、脓血便或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次症:肛门灼热、身热、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同时符合满足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在4-8分之间[5,6]。排除标准:除外近4周接受过任何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及孕妇或准备怀孕患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130例入组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结合病史、症状明确诊断,收集望、闻、问、切四诊资料,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组予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为主的院内汤药制剂口服治疗,我院机器煎药取汁200 mL,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通过结肠镜检查评价疗效。
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使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对数据统计分析,P <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疗效分析
3.1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大便性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每周复查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每例患者结束后8周复查肠镜,观察肠黏膜恢复情况。
3.2疗效标准【7】
采用Rachmilewitz内镜评分,①颗粒感:无,0分,有,2分。②血管分布:正常,0分,模糊紊乱,1分,完全消失,2分。③黏膜变脆易损:无,0分,接触性出血,2分,自发性出血,4分。④黏膜损害(黏液、纤维素、渗出物、糜烂、溃疡):无,0分,轻度,2分,明显,4分。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近期疗效:用药8周后疾病临床表现及结肠镜下表现。远期疗效:随访24周疾病复发情况。
3.3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电子结肠镜计分有明显下降。
表2 两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症状及肠镜下计分比较 (x±s)
4讨论
目前关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学术界较公认的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因素;②遗传因素;③感染因素;4免疫因素。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从饮食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西医药物治疗主要以控制炎症反应的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剂为主,治疗上取得一定疗效,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中医药应用于UC的治疗也已经历史悠久,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便血”之范畴,其临床效果显著。但是通过结肠镜下评价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尚不太多,根据我院名老中医多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归纳出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法的经验方,多年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有显著效果,本次结合临床症状,参用结肠下评价临床效果同样得到印证,值得临床借鉴及应用。
同样,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降低复发率,降低炎症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肠道肿瘤的发生尤为重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正气耗损,邪毒瘀滞,即疾病反复发作,血便日久,使之血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血虚则气虚,气虚亦加重病情,使之形成恶性 循环,反复腹泻,脾虚是大家公认的理论,脾虚水湿不运,湿浊内停,日久瘀而化热,湿热夹瘀,故正气耗损,邪毒瘀滞,湿热蕴结夹瘀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通过治疗随访也发现本方能使复发率降低,从而使肠道气血调畅,疾病可除。
参考文献
1. Moum B,Ekbom A,Vatn MH,Aadland E,Sauar J,Lygren I, et al.Clinical course during the 1st year after diagnosis i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results of a large,prospective popul-
ation-based study in southeastern Norway, 1990–93.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7;32:1005-12.
2. Podolsky DK.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 Engl J Med 2002;347:417–29.
3. Lakatos PL, Lakatos L. Ulcerative proctitis: a review of pharmacotherapy and management.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8;9:741–9.
4. Kishi H. End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ling process of ulcerative colitis. Diagn Ther Endosc 1998;5:37–48.
5.Farup PG, Hinterleitner TA, Lukás M, Hébuterne X, Rachmilewitz D,Campieri M, et al.
Mesalazine 4 g daily given as prolonged-release granules twice daily and four times daily is at least as effective as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four times daily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flamm Bowel Dis 2001;7:237–42.
6.Hanauer S, Schwartz J, Robinson M, Roufail W, Arora S, Cello J, et al. Mesalamine capsul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results of a controlled trial. Pentasa Study Group. Am J
Gastroenterol 1993;88:1188–97.
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1:488—495.
论文作者:李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溃疡性论文; 结肠炎论文; 结肠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黏膜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