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系统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区域旅游系统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区域旅游系统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结构优化论文,区域论文,旅游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双休日制度的推出等原因,我国的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方兴未艾,现已发展成为与海外来华旅游相并行的我国旅游业的两大支柱。旅游活动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全国各地的旅游开发,各种名目繁多的旅游开发区、度假区、游乐(园)场、康乐中心等如雨后春笋般由南至北相继铺开,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这些开发工作对促进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其中也不泛出现了许多诸如过热开发、低效率重复建设、地区间与部门间发展失调、规模效益低下等具体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实质还是如何实现区域旅游系统的结构优化。这既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件突出的实践问题。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旅游规划工作者大多限于对开发项目的具体规划,而缺乏对其理论基础的探讨,其结果也出现了许多规划工作的失误。本文以区域系统结构理论为指导,阐述旅游活动诸要素在特定部门、特定地域上的结构问题,提出其结构优化的一般途径。

系统科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横跨学科。它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世界,逐渐成为全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体系。旅游开发规划的对象是区域旅游系统,区域旅游系统同其它区域系统一样是由众多自然、经济与社会等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区域内各种特色吸引物、旅游业及其服务体系和其它与旅游活动关联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构成旅游系统整体。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由此形成特定的系统结构。结构是功能的内在依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一定的结构总表现出一定的功能。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中心问题与实质就是科学地组织规划区内系统结构,以实现区域旅游系统功能最优,即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一、区域旅游系统的宏观结构优化

区域旅游系统结构问题极其复杂,从部门结构到地域结构,从空间结构到时间结构,从旅游者的旅游基本需求结构到旅游企业的企业内部结构,结构问题存在于旅游活动的全部领域。旅游系统结构是一个全方位、多等级、复杂化的结构系统。旅游业是门综合性产业,旅游产品是项组合性产品。旅游开发规划首先要解决区域旅游系统宏观结构问题,这些结构主要表现在:

1.旅游产业部门结构。旅游业是门综合性的经济性产业,产业范围的界定目前尚有争议,但大体可以包括由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和旅游交通业等构成的基本行业和由旅行游览娱乐业、旅游商业(购物业)、旅游商品加工业和金融保险业等构成的辅助行业。这些行业或部门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为旅游者服务这个共同宗旨下形成一个大的产业系统。而且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这个产业系统将不断膨胀,内部结构将更加紧密。旅游产业的部门结构优化就是要实现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合理配置和实现旅游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旅游产业的综合性与部门分割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一矛盾变得越发尖锐。特别是旅游的产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联系的人为障碍,割裂了旅游经济的内在联系,难以实现一体化经营与管理,制约了旅游系统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树立“大旅游”或“区域旅游”的观念,加强宏观指导力度,鼓励部门或行业联合,成立行业协作组织,确保旅游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这既是由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决定的,同时又是现代经济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旅游产品门类结构。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等各种需要,凭借各种设施、设备与环境条件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之总和。旅游产品的门类结构是旅游产业部门的产品结构形式。作为以组合性为核心特征的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要求区域内旅游景区、景点与各项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之间在数量、质量上比例协调一致。旅游产品门类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真正实现旅游产业各部门的一体化经营,取得旅游产业的规模效益。产品的组合原则要求既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同时又尽可能节约资源、减少成本,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旅游系统地域结构。旅游系统地域结构是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和旅游产品门类结构的空间形式。合理的地域结构是科学的旅游系统结构的重要内容。在大尺度时空中,旅游系统地域结构突出表现在规划区内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上。这是由旅游资源在旅游系统(或旅游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科学的地域结构要求,无论是已有的旅游资源,还是新开发的建设项目,都要将其置于整个区域乃至全国旅游资源系统中形成吸引物体系,增加其整体功能。反对近距离重复建设,讲究以交通主干线为联系纽带的串联路线结构效应,减少不正当竞争,使各部分充分发挥其效应。在中小尺度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规划中,旅游系统的地域结构则更多地表现在各功能区的合理组合上。也就是在旅游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中,贯彻综合协调、方便管理、利用保护并充分满足旅游者需要的原则,使各种特色游览区、娱乐活动区、住宿等生活服务区、管理用地区和商业购物区等在地域上有机组合。例如,在现代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出现了“诸如”多层环状布局”、“娱乐同心圆”和“双核结构”等旅游系统地域结构的成功例子。

二、区域旅游系统的微观结构优化

区域旅游系统一个多等级、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结构不仅仅表现在宏观上,在旅游产业同一部门内部、旅游产品同一门类内部表现也非常明显。

1.旅游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在旅游业同一产业部门内部,各企业群体由于其服务内容、规格与档次等差异,同样也存在着结构优化问题。优化的原则应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立足于本地区资源状况。例如,在旅行社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分为国际旅行社与国内旅行社,按规模大小又可以分为大社和中小旅行社;在旅游饭店业根据消费水平高低分为不同等级(星级)的饭店,根据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分为独立饭店、连锁饭店,还有我国的各种“三资”饭店等等。这些不同企业群体的数量、质量及其布局在整个区域内要科学合理。要努力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功能互补,面向不同的目标市场,走联合经营道路,变区内竞争为区外竞争。

2.旅游产品品类结构。区域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不同门类产品间的组合优化,还要设计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不同品类产品。旅游产品品类是在同一旅游产品门类内部,根据不同目标市场设计的具有不同内容、不同档次和不同时间分配组合的旅游产品。在旅行社业,许多部门或企业针对不同规模与消费倾向(如习惯性消费内容、新的消费时尚、消费档次等)设计出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旅游路线。例如,近几年,一些旅行社企业,针对目前出现的散客潮,借鉴西方旅行社作法,推出了“点菜式”与拼装式”等灵活包价旅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世界各地的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升温。个性化与专业化越发展,其相互协作与结构优化越显得格外重要,区域的观念、整体的观念、系统的观念越具有指导意义。

区域内部旅游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不同等级旅游系统的部门结构(产品结构)与地域结构上,它们共同构成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形式。旅游系统科学的空间结构要以科学的时间分配(结构)为条件,即旅游活动内容要与作为其条件和保障的时间的统一协调。科学的时间分配结构贯穿于区域旅游系统内宏观与微观各个领域,它是旅游需求时间分配与供给时间分配结构的统一。长期以来,在旅游者的投诉中,众多的是关于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问题。诸如频繁而长时间的购物、游览时间仓促、走回头路等等。总之,时间分配结构是旅游者全部旅游活动内容在时间上的表现形式,它既受旅游活动内部本身性质以及数量与质量结构的影响,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旅游供给的时间安排合理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需要,从而使其全部旅行生活轻松、愉悦,并使之成为旅游者顺利完成全部旅游活动和创建优秀旅游产品(或线路)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综合性和旅游产品的组合性决定了区域旅游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等级、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同时,更能反映出实现旅游系统从空间结构到时间结构的优化,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到时间结构的优化,从宏观大尺度到微观中小尺度各等级系统的优化具有特殊意义。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面对产业化、专业化与国际化趋势,实现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在我国,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同样面临着改革开发的严峻挑战。旅游产业的服务性质决定了检验旅游系统功能优劣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需求,而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就是科学地组织各等级旅游系统结构,使各等级旅游系统内部要素能够按照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进行优化组合。

标签:;  

区域旅游系统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