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
宝元栈乡卫生院 068450
【摘 要】目的:对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发生血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并分别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和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66%;实验组60例患者的不良发生总发生率为11.66%,对照组60例患者的不良发生总发生率为26.66%,P均<0.05.结论:对于发生血瘀的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应用效果
血瘀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理产物,能够对患者的脏器造成损害,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但是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而中医中的活血化瘀法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对血瘀消散能够起到促进作用[2]。本次研究将我院发生血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发生血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收治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血瘀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均包含6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3例和27例,年龄范围是22岁——74岁,平均(51.4±4.2)岁,病程为3个月——9年,平均(6.3±2.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范围是23岁——75岁,平均(52.0±3.7)岁,病程在2个月——9年之间,平均(5.9±2.7)年。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法如下:
1.2.1西医治疗
若患者发生胸痹及心悸,给予患者消心痛进行治疗;若患者发生腹痛及胃脘痛,给予患者腹可安进行治疗;若患者发生头痛,给予患者非甾体抗炎药或中枢性止痛药进行治疗。
1.2.2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
若患者发生气滞血瘀,给予患者理气活血法调理血气;若患者发生寒凝血瘀,给予患者温经活血法进行治疗;若患者发生口干舌红,给予患者清热活血法促进血液运行;若患者发生肾阳虚,指导患者注重补肾,以促进其阳气运行从而达到活血目的。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疼痛情况完全消失并且3个月内未复发为痊愈;患者疼痛情况基本消失并且3个月内未复发为显效;患者疼痛情况有所减轻、存在轻微不适可耐受、与3个月内复发为有效;患者疼痛情况无好转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头晕、乏力、腹痛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根据表1,实验组6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60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66%,P<0.05.
3.讨论
根据中医理论,血瘀发生的原因是血离静脉和血运受阻,属于病理发生变化后出现的产物,一般在患者的细胞组织以脏腑器官内出现,能够对患者的细胞及脏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若患者存在长期的血瘀情况,能够出现头痛、胃痛等情况,针对患者发生疼痛的部位的差别,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并不相同,但是进行治疗的目的,都是为患者进行活血化瘀,使患者的疼痛能够得到缓解和消除[3]。中医内科活血化瘀治疗具有活血通络、消瘀散结的功效,并且在给予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存在一个禁忌,就是孕妇不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4]。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6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66%;实验组60例患者的不良发生总发生率为11.66%,对照组60例患者的不良发生总发生率为26.66%,P均<0.05.
综上我们认为,对于发生血瘀的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娟,张又蓉,刘金龙.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67-68.
[2]王双娜,袁小辉.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0):92-93.
[3]周松,张又蓉.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21):7-8.
[4]冯晓洁,刘金龙,袁小辉.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8):142.
论文作者:商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患者论文; 活血化瘀论文; 发生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医论文; 率为论文; 内科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