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胆囊切除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权晓英

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胆囊切除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权晓英

权晓英

(新疆库车县人民医院 新疆 阿克苏 842000)

【摘要】 目的:探讨残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观察组行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胆道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肝损伤、中转开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与腹腔镜全胆囊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存在手术时间短、肝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胆囊结石;胆囊炎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28-02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由高碳水化合物为主向高脂肪高蛋白为主转变,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该病通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胆囊,可通过腹腔镜及开腹方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已替代开腹手术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等疾病的“金标准”[1]。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不同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比较残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CT检查,总胆红素升高的患者通过MRCP检查,确定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术后行病理检查证实疾病类型。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存在右上腹疼痛病史。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44.56±9.14)岁,本次急性发作1~5 d,平均(2.64 ±1.0)d;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43.68 ± 10.54)岁,本次急性发作1~6d,平均(2.54 ±1.01)d。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肿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发作时间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方法行胆囊全切除。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后建立气腹,采用“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置入操作器械后首先分离腹腔粘连。通过胆囊底部电凝切开1cm切口行胆囊加压,吸引器吸引脓性胆汁后,暴露出胆囊壶腹部,通过钛夹将胆囊动脉夹闭,在远端通过电刀凝断。针对胆囊和胆管能够识别的患者,采用四号线结扎胆囊管,再行逆行切除,分离胆囊后壁,通过Hemolock将胆囊管结扎,后离断,然后将胆囊切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胆囊三角不清楚的患者,行逆行切除,将胆囊动脉和胆囊胆管结扎,切除胆囊。放置止血纱于胆囊床,肝下留置腹腔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中中转开腹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如切口感染、肝损伤、腹腔感染、胆道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资料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的比较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的比较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胃肠道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中转开腹

观察组(43)49.87 ± 8.3286.54 ± 10.3224.64 ± 6.286.44 ± 1.350

对照组(43)64.87 ± 9.4588.72 ± 9.5625.71 ± 6.426.72 ± 1.537

t/ χ27.81231.01620.78130.89987.6203

P0.00000.31250.43680.37080.0058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组别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肝损伤胆道损伤

观察组(43)0400

对照组(43)1573

χ21.01180.12417.62033.1084

P0.31450.72460.00580.0779

3.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作为临床的一种常见急腹症,多由酗酒、饮食无节制引起,病理机制主要为小块结石堵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无法排出胆囊而发生蓄积,增加胆囊的张力,在并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诱发炎症反应[2]。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公认的胆囊良性病变性胆囊切除术的及标准[1],具有创伤小、并发症、恢复快的优点。

对于急性复杂性胆囊炎而言,其手术难度较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困难许多。报道认为部分胆囊切除术能够降低术中出血,减少中转开腹的概率,安全可行[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胆囊切除术,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胆道损伤与行腹腔镜全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肝损伤、中转开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残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与腹腔镜全胆囊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存在手术时间短、肝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启.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和CRP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 9(24): 42-43.

[2] 宋磊,刘绥杰,梁鲁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 22(8): 26-31.

[3] 曾连华,肖群,袁通立.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胆囊切除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0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 13(7): 63-64.

论文作者:权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残留部分胆囊后壁胆囊切除治疗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权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