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继承、发展与创新_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研组论文,高中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从而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活动,它具有改进学校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功能.[1]教育部1957年制订的《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教研组工作的内容为:学习有关中学教育的方法,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而在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今天,教研组是衔接学校教科室与年级备课组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学校教育科研功能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由此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学校的功能怎样转变,教研组这一学校教育科研中重要的执行机构都不应该消亡,而更应该探讨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好教研组的相关活动,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和延伸其应有的功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继承、发展和创新”三个视角来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让教研组活动在继承传统中彰显学校教研文化的魅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它是在社会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的精神和方向.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教研文化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它是教研组及教研组成员活动及其成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或凝结的结果,它通过教研组的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文化加以体现,并在深层次上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文化.于是教研组活动开展的首要工作应是继承,在继承中彰显出学校文化的魅力应是在不同发展时期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工作.

      1.落实教学常规,形成教研文化

      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应立足于教学常规的落实,每所学校不同学科在落实的过程中都会总结出很多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是弥足珍贵的,所以每个年级的教研活动都应从这些经验的传承开始.

      虽然说各年级的教学活动相互独立,但《标准》要求整体把握教材,因为各年级的教学得失是相互影响的.为此,可立足于教材、《标准》、《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开展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研活动.

      (1)教学规划的制订与落实

      尽管这是常规的工作,可若离开教研组的整体规划,那么连正常的教学都很难开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学校数学学科三年的教学规划,如下页表1所示.

      对于必修课程,我校采用1—4—5—2—3的顺序.选修4-1,选修4-4,选修4-5均为高考“三选一”选考内容.在学完必修5后学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专题;学习必修2之前先学习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专题;在文科学完选修1-1,理科学完选修2-1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后学习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而对选修3-1数学史选讲专题,虽然高考不考,但由于它在数学文化建设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在高一上学期可进行不同形式的学习.

      (2)对《标准》的理解和教学实施的建议

      《标准》已颁布了十年,很多课改理念都已深入人心,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落实.可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诸多的不适应,加之,每年都会有新教师的加入,应当说,大家虽按前面的计划来落实课程,可具体应如何实施,各部分内容的度应如何把握等一系列的问题仍值得进行探讨.为此,每学年开始的教研活动除了让每位教研组成员明白课程实施规划外,还应组织大家对《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要求高三对高二,高二对高一的课程的每一个章节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例如,高一在开始进行教学时应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哪些内容需要补充?何时进行补充为好?这些问题只有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前提下,结合《标准》才能有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不至于使教学陷入盲目.

      

      (3)对《考试说明》的学习与高考试题的研究

      每年高考结束,对照当年的《考试说明》对试题进行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以高三备课组为中心组织一次交流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当然,到了新一届高三下学期三、四月份新《考试说明》颁布时应再组织一次活动,通过对两年《考试说明》的比较,进一步明确高考的方向.这样使《考试说明》的要求植根于每一位教师的头脑中,从而使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

      以上三个方面应该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常态化工作,并逐步形成学校的教研文化.当然,教研文化的目标是多元的,但这些工作应成为学校对每学年每位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应当让它成为教师的负担,更不能使其流于形式.

      2.进行命题研讨,营造研训氛围

      通过前面对教材、《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理解之后,作为教师,能够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不仅是学校工作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可现实情况是,在网络资源较为发达的今天,东拼西凑,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命题的现象较为严重.命题工作本身专业性很强,若未对教师进行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出现这些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为此,教研组应每学期都开展相应的专题活动,聘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从“校本数学作业”[2]的设计出发,逐步对各级、各类测试的命题工作进行严格地培训,同时进行命题工作交流,并成立教研组内的命题工作小组,小组长一般由备课组长担任.工作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大型考试中教师所命制试题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审核不过关的试题决不采用,而对优秀试题则给予重奖.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确保了每次考试试题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命题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提高,同时,对组内教师也渗透了严把命题质量关的意识.

      3.开展质量分析,确保目标达成

      无论是哪个年级,经过测试后都应该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进而对后继教学做出必要的调整,这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当然,这方面的工作专业性仍然很强,很多教师知道其重要性,但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忽略了.为此,教研组仍需要在每学期的开始组织一次有关质量分析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会,之后,每次考试完成后都应先由各备课组在组内开展好质量分析活动,要求组内成员就试卷的每道题对自己所教班级和每名学生的掌握情况均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并明确在今后教学中应完成的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各备课组还需完成全年级的情况分析,最后,三个年级在整个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并确定今后教育教学的实施建议.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应当是每所学校教研组的常规工作.每所学校在不同时期都在开展教研活动,可都很难做到精细化,其原因很值得探索.因此,各学科教研组都应该结合该学科的特点形成各自不同的教研活动模式,然后将其常态化,并逐步形成学校的教研文化.无论学校如何发展,都应该在继承这些传统的过程中彰显学校教研文化的魅力.

      二、让教研组活动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勃勃生机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继承的同时,教研组活动应与时俱进,与学校共同发展.教研组的发展应立足于集体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行师徒结对,谋求共同发展

      学校要有所发展,这肯定离不开每位教师的成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每位教师都应遵循的轨迹.事实证明,师徒结对是新教师成长的较好模式,可要将此工作落实却很难,很多时候是形式大于内容,而且跟教研组的工作似乎也没有多大关联.实际上,教研组应在此过程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每学年都应组织一次专门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关注新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师傅本人的成长.结合师徒的三年发展规划,学期初制订学年发展计划,学期末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师徒给予肯定,不合格的师徒提出批评,并要求同时整改.此外,对教研组内教学效果差,学生意见大的教师,从教研组的层面应给予关怀,并寻求整个教研组的共同发展.

      2.聚焦课堂教学,构建不同模式

      一所学校的核心应该在课堂,因为从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的方方面面.就教师而言,可观察到其备课、上课、作业处理和辅导的情况.于是,教研组活动的重心也应该聚焦在课堂,而工作的开展应重在公开课的落实上.每学年,数学教研组的公开课可分三个层面开展,并尽可能覆盖三个年级所有的课型.表2为学校一学年数学教研组的公开课安排.

      表2中每一个课题在具体执行时先集体备课,并要求执教者进行精心预设,同时对教案的书写,作业的布置提出规范要求,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后组内进行评课,并按要求对教案进行详细修订.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可选择某个年级的一个课题开展全校性的同课异构活动.例如,本学年学校教研组开展的以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课题的同课异构活动,在课前从《标准》认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课时分配和焦点讨论五个方面进行了集体备课,后由五位教师进行了全校性的课堂展示,最后再次组织活动对五位教师的课堂展示进行了评课,并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完善.

      每学年完成所有公开课后,教研组应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然后将精心打磨的课例汇编成册,同时印发给组内所有成员,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如此设置和落实校内的公开课,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研组的专业认同感,而且在相互学习中促进整个教研组的协调发展.

      3.外出交流,拓宽教师视野

      在组织好校内交流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走出校门,进行校际间的交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最好是全组出动,并为此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校际间或区域性的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寻求教研组更进一步的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着教研组的发展来进行,教研组只有在积极地开展好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显出其勃勃的生机,同时在各个成员的不断发展中逐步使整个教研组走入协调发展的正常轨道.

      

      三、让教研组活动在寻求创新中充满不竭动力

      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寻求创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研组的工作也就很难落实,久而久之,不仅常规工作难以开展,而且形式化的倾向也会非常严重.于是,在落实好前面工作的前提下,随着学校的发展,教研组活动也应不断寻求创新,从而使教研组活动充满不竭的动力.为此,可做好以下工作.

      1.创建学科社团,开展英才教育

      有学者倡导抓好数学英才教育,[3]但大班化教育体制下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对各中学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社团建设应当说是当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成立数学活动小组,可以从高一年级开始进行数学精英人才的大力培养.为此,教研组在整个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就要寻求创新的模式,既要兼顾学校的班级化教学,又要让这些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有实质性的提高.

      下图为笔者的一种设想,即高一年级通过数学欣赏和应用培养学习兴趣;高二年级通过专题研修,包括数学竞赛、大学先修和课题学习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三年级从专题研修回归高考,全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章建跃博士指出,中国目前没有英才教育的环境,功利的教育目标与英才教育相违背;没有英才教育的机制;没有英才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以竞赛数学代替英才教育教材的现象很普遍.为此,教研组应结合学校实际,构建适合数学英才教育的校本课程,为在数学学习上有天赋的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虽然说,高三回归高考有些无奈,但高考这一关也应该是对三年数学英才教育的一次检验.

      2.利用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于能够解决来自教学、课堂、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研组活动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在开展活动中充满动力,必须要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可有效的教研活动需要理论引领与个人奋斗相结合,需要集体智慧与个人专长相结合,需要把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4]为此,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应是理论引领.当然,作为教师个人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要进行高质量的课题研究,一些繁文缛节的工作可不必开展,而是结合教育教学,提出、分析问题,并通过研讨解决问题即可.例如,高一年级应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二次函数的知识,十字相乘法,韦达定理要不要补充?何时补充?等等,这样的小课题更容易上手.另外,也可主动进行教学实验.例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尝试,数学写作的实施等,这些工作只要容易开展就行.应当说,这样的研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自然,活动的开展也没有经费支撑,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成果,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应是教研组活动的最终归宿.

      3.开展特色教研,紧跟时代步伐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教研组的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做文章.因此,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当下微课较为盛行,则可以安排一名教师在此方面进行尝试,成功后可以以“设想一制作微课一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全组进行一次主题教研活动.如果再结合微信开展此项活动,相信一定会使教研活动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创新无止境,与时俱进才是生存之道.教研组活动只要落实好“继承、发展和创新”三个方面的工作,并坚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就一定不会在学校的职能部门中消失,反而会越加凸显出其在学校教研工作中的不可或缺.

标签:;  ;  ;  ;  

高中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继承、发展与创新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