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十四病室 410011
【摘 要】目的:探析急性脑血栓形成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运动功能
脑血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后,由于受到血流速度慢、血液黏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血管壁上聚集大量的血液物质,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对脑血管造成阻塞,从而使脑组织长时间缺氧、缺血的一种疾病[1]。由于脑血栓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患者发病后,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短时间内梗死区扩大,这对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急性脑血栓形成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中35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43~90岁,平均年龄为(65.3±10.4)岁,其中40例为左侧偏瘫,25例为右侧偏瘫;观察组中38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44~92岁,平均年龄为(65.5±10.5)岁,其中35例为左侧偏瘫,30例为右侧偏瘫。两组患者的偏瘫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呼吸、意识以及瞳孔变化等,同时给予饮食指导和病房护理。
1.2.2观察组
1.2.2.1主动运动训练
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为了避免健康肢体的功能退化,护理人员一定要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关节运动,或者利用健康的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进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保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鼓励和指导患者利用健康的肢体移动身体、更衣以及进食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2.2.2被动运动和被动按摩
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时按摩患者的患侧肢体,促进血液正常循环,避免肌肉出现萎缩,关节逐渐僵硬或者出现褥疮。同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摆放好体位,通常选择右侧、左侧卧位与平卧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更换体位的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并且对长期压迫的部位进行按摩,尤其是肢体各个部位的关节活动,按摩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按摩时间和力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
1.2.2.3坐位、步行以及站立练习
通常情况下,发病后4~5d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刚开始训练时,坐位的角度控制在30°左右,时间约为5~10min,逐渐将坐位练习时间延长,并且将坐位角度抬高,到80°左右,叮嘱患者坚持30min,3次/d。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从坐位练习逐渐过渡到站立练习,扶着患者到由支撑地方或者床边,指导患者通过健下肢和上肢的支撑站立,为练习步行奠定基础。在康复锻炼中,步行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指导患者逐渐练习步行,先站稳,在原地踏步,再听从口令逐渐迈开步伐。
1.2.2.4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该病起病较急,再加上疾病使他们出现神经、语言、认知以及运动等多方面障碍,丧失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患者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抑郁、沮丧、悲观等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耐心给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目的、效果等,让患者了解到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疑虑。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给患者列举一些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帮助患者调节好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1.2.2.5饮食护理
通常脑血栓患者发病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影响患者进食。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叮嘱患者家属尽量给患者准备富含营养、维生素、清淡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避免出现咳呛,导致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自主进食,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1例不满意,10例一般,54例满意,满意度为98.46%;对照组10例不满意,30例一般,25例满意,满意度为84.6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有研究表明,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早期锻炼患者的患肢功能,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从而确保治疗效果[4]。同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还能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还能避免留下后遗症,改善患者预后[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并且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护理效果显著。因此,临床上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范锦娣.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06:106-107.
[2]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6:56-57.
[3]孙春华.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658-660.
[4]陈月红,蒋建波.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72-173.
[5]向秀芳.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5:158-159.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肢体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坐位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