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在学龄前儿童发热期的应用效果论文_王艳秋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我院接收的80例学龄前儿童发热期患儿随机分为物理降温组和药物降温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降温效果方面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物理降温明显的低于药物降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可取得与药物降温相同的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物理降温;学龄前儿童;发热期;应用价值

学龄前儿童发热属于儿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如果儿童长时间处于发热,不仅会影响到儿童正常的智力发育[1],严重的可引起高热惊厥,丧失意识等,因此应安全有效的进行降温处理。我院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接收的80例学龄前儿童中的40例采用物理降温,取得了较好的降温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我院接收的80例学龄前儿童发热期患儿随机分为物理降温组和药物降温组,每组40例,其中物理降温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6岁,平均年龄为(5.3±0.6)岁,最低体温为37.5℃,最高体温为39.6℃,平均体温(39.2±0.3)℃;药物降温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6岁,平均年龄为(5.4±0.5)岁,最低体温为37.6℃,最高体温为39.5℃,平均体温(39.1±0.4)℃。所有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经统计学分析,物理降温组和药物降温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物降温组:采用的是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布洛芬混悬液,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84005,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每次用药4—5ml。若发热或疼痛不缓解,可每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但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物理降温组:将室内温度调节到21—22℃,然后适当的减少患儿的衣服量,然后选择柔软的毛巾,将毛巾用25.0%的酒精浸湿后,将毛巾轻微的拧到半干状态,然后对患儿的额头、胸部、颈部、腋下、四肢等部位进行擦拭。在擦拭结束后半小时,可在室温条件下,用温水对患儿洗澡。此外,还需要保证患儿的正常饮水量,便于及时补充体内的水分。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以及在降温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儿降温的各项记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施处理,患儿的体温下降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对比以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率(%)表示,对比采取x2检验,经比较后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采用不同降温方法在不同时间段的体温下降结果

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降温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降温效果方面,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物理降温组在降温期间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药物降温组在降温期间有10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3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4例患儿出现荨麻疹,3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物理降温组明显的优于药物降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学龄前儿童出现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常见疾病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持续发热对儿童的影响已经是众所周知,及时的做好降温处理是保证儿童疾病治疗的关键[2]。

当前用于儿童降温的方法较多,比如物理降温、生理盐水灌肠、药物降温等[3]。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降温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和智力发育阶段,过多的使用药物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龄前儿童出现发热后应尽可能的采用物理降温实施处理,在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再采用药物降温[4]。

本次研究中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取得了相同的降温效果,而且在降温期间采用药物降温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可取得与药物降温相同的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孙景玲. 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3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 5(2): 168-169.

[2] 毕永霞.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88例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7): 2141-2142.

[3] 曾浈,蒋小平. 儿童骨折术后发热不同物理降温方法效果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 2014(10): 1552-1554.

[4] 许燕飞. 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治疗学龄前儿童发热的疗效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5): 61-63.

论文作者:王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物理降温在学龄前儿童发热期的应用效果论文_王艳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