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是实践“三个代表”的生动乐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乐章论文,大开发论文,生动论文,西部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00年初,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帷幕。两年多来,西部大开发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谱写了一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乐章。
实施西部大开发体现了“三个代表”要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以上,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是发展西部地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增强企业活力,培育商品和要素市场,改善投资环境,是解放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并实现产业化,是推动西部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改变西部地区面貌,还为中部地区积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市场空间,是扩大国内需求、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全社会生产力不断攀登新台阶的重大举措。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加强西部地区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吸取、继承和弘扬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公民;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人口占全国近30%,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较多。推进西部大开发,可以改善西部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可以加快贫困和边远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可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增强民族团结,保持边疆长治久安。这一切不仅符合西部地区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扎实工作,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
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两年多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多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市场开拓,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使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保持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在西部大开发中,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事关西部地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工程开始试点。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发展,西部开发科技行动、信息化建设等工程加快实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优势能源业和矿业、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西部大开发中,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和高校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提高了边远地区、农村山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电影放映水平。实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文物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基层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等项目,加强了西部地区文物保护和农村文化服务。建设血站和血液中心、贫困县医院、乡卫生院、县防疫站、县卫生保健站、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改善了西部地区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实际利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注意抓紧关系全局的重大工程,另一方面注意抓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项目,加强人畜饮水、贫困县公路、油路到县、通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的建设,使西部地区2亿多农民直接受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既坚持实现生态目标,又认真考虑群众生计和地方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吃饭、烧柴、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较好地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西部地区各族群众亲身感受到了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中部和东部地区人民也从开拓市场的机遇中获得收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大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并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奋发有为,努力提高西部大开发工作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两次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强大武器,努力走出一条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新路子。
坚持与时俱进,以新的观念促进开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密切结合各地实际,勤于分析新情况,善于研究新问题,及时总结新经验,不断开拓新境界。积极推进思想观念和实践的创新,增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新的思路加快发展。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去解决西部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紧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任务,充分调动和合理配置科技、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开拓经济发展的思路,主动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断提高产品、服务和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以新的机制推动开发。加快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解放生产力,消除影响西部大开发的体制障碍,推动西部地区生产力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推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贯彻执政为民要求,以新的作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出发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解决西部地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四矿”(矿山、矿区、矿城、矿工)、“四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老工业基地)问题。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为西部大开发增添新力量。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支持西部地区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动员东部和中部地区关心西部、支持西部,同心协力、团结奋斗,进一步加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吸引国内外各方面力量投入西部大开发。把发展先进文化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结合起来,把“两个文明”建设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一切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文化因素和精神力量,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与时俱进,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打好基础。力争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及内河航运建设,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和运输系统。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突出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和西南部分地区水资源供求矛盾。继续加强能源建设,推进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发展电信基础传输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沙治沙、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工程,加强江河上游污水治理、中心缄市大气污染治理。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
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积极培育先进文化。加快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开发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有重点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重点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强高等教育建设。用好现有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推进人才交流和培训,抓紧培养发展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特色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鼓舞和激励人们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事业。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用电、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产品流通体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牧业产品及其加工业。推进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加快解决部分地区农民群众温饱问题。搞好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转移。切实解决城镇部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体系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逐步使西部地区各族群众都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支撑,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培育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西部开发的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搞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开发的市场主体。健全和完善商品市场,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更好地扩大对国内其他地区开放,更多地引进国内外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抓紧研究制定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强西部开发的法律体系建设。
(2002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