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纵隔型肺癌应用CT及MRI诊断的临床表现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纵隔型肺癌病患38例,分别对其进行X线、CT以及MRI检查诊断,分析比较三者所诊断的临床表现以及效果。结果:在参与诊断的38例病患中,中央型肺癌病患有23例,周围型肺癌病患有15例。X线诊断的灵敏度明显低于CT与MRI,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与MRI诊断灵敏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及MRI对纵隔型肺癌病患进行诊断,两者对病情诊断的灵敏度都较高,但各自影像学体现不同,故在临床诊断中可将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CT;MRI;纵隔型肺癌;诊断;临床表现;诊断效果
在肺癌当中,纵膈型肺癌是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其原发于肺内部,处于纵膈位置,此疾病多数病患在初期无症状体现,有也是较为轻微,当中周围型肺癌症状呈现稍晚且较为轻微,中央型相对来讲症状呈现会稍早些且更重,多数在体检时发现[1]。因为纵膈型肺癌症状无显著性,故较易和别的疾病产生混淆,进而导致误诊,让病患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因而纵膈型肺癌影像学的确诊受到了众多医学者的关注[2]。此次我院就CT与MRI在纵膈型肺癌确诊中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接诊的纵膈型肺癌病患38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病患都符合纵膈型肺癌确诊标准,都有程度不同的咳嗽以及咳痰症状,当中伴有发热的病患13例,痰中带血的17例,胸痛的2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3例。38例病患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44至80岁,平均(57.8±9.2)岁。
1.2方法
1.2.1 X线检查方法:应用DR机对病患第七颈椎到肋隔进行检查,包含胸壁软组织。其中15例病患取正面倾斜体层片,13取侧面倾后斜位体层片,12例取病灶正面分层片。
1.2.2 CT检查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机对病患实行检查,让病患呈仰卧位,从肺尖至肺底先进行平扫,再实行增强扫打描。在未实行增强扫描前,将造影剂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病患前臂静脉,速度为2.0ML/s,注射进行1分钟后,开始实行增强扫描。
1.2.3 MRI检查方法:应用1.5T GE-MRI对实行扫描,扫描时实行常规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横断面T2WI成像以及迅速SE序列T2WI成像。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所有病患进行X线、CT以及 MRI诊断的灵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c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患手术与病理学结果比较:在38例病患中,中央型肺癌病患有23例,周围型肺癌病患有15例,具体位置为右肺上叶12例;右肺下叶10例,左肺上叶11例,左肺下叶5例。病理类型分别为腺癌11例,小细胞癌12例,鳞癌15例。
2.2 影像学表现诊断:X线检查可见周围型肺癌病患纵隔有变宽,并且病灶内缘和纵隔呈融合或紧密相连状态,还存在部分病灶同纵隔胸膜有粘连情况;中央型肺癌一样存在纵隔变宽现象,且肺叶同纵隔间界线模糊。CT检查中发现肺门结节状,病灶边缘不规则,可见毛刺、分叶状,纵隔淋巴结呈肿大现象,而且存在肺不张以及阻塞性肺炎症状。MRI检查中除发现上述结果外,还可清楚的查看到病患肿瘤所侵袭到的胸椎、胸膜以及胸壁。
2.3 所有病患三种检查方式灵敏度比较,CT和MRI两者的诊断灵敏度都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明显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诊断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头颅CT与头颅MRI 3种扫描方式诊断正确率比较
3讨论
经此次对38例纵隔型肺癌病患应用X线、CT和MRI分别进行诊断后得出,CT和MRI的诊断灵敏度都显著高于X线检查,而两者间诊断灵敏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诊断中由于X线平片价格比较低廉,故在进行纵隔型肺癌诊断时应用较多,此检查方式可发现周围型肺癌的中纵隔与上纵隔加宽现象,以及纵隔相贴肿瘤的病灶内缘,但还是因其确诊的分辨率不高,造成了漏诊和误诊率增加[3]。而CT检查具有高效、无创的特点,其可在扫描时直观病患支气管的受累情况,并清晰可见肿瘤密度、形态以及四周组织状况,因而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可其存在的放射性对病患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而MRI此检查方式不会对病患造成放射性的伤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拥有可全方位以及多序列的影像成像功能,扫描时可清楚的查看肿瘤是否累及到病患胸椎、胸壁以及胸膜,能更为有效的提高诊断正确性,但MRI也存在检查费用过高和时间长的劣势。因CT和MRI在确诊中都各具特色,故建议在临床应用中,CT可作为第一确诊方式,若检查结果出现不确定因素,可应用MRI做进一步的确诊,以确保诊断的正确性,且不增加病患压力[4]。
通过此次探究得出,对纵隔型肺癌病患进行确诊时,可使用CT或MRI进行诊断,两者的诊断灵敏度都非常理想,若单一的诊断方式存在不确定因素,可将两者结合诊断,使诊断正确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夏淇.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267-1268.
[2]郝增华,王东云,左鹏等.纵隔型肺癌CT及MRI临床表现与诊断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2):48-49.
[3]徐鸿慧.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500-7501.
[4]赵新玉,仵志强,郑亚峰等.纵隔型肺癌CT及磁共振成像的影像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12):1299-1300.
论文作者:陈逸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病患论文; 纵隔论文; 肺癌论文; 灵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灶论文; 影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