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治疗因创伤出血量达400ml以上的输血患者的108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性输血,观察组采取限制性输血,比较两组输血量及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率9.26%优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术中治疗选择限制性输血,可以有效减少输血量及把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临床效果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在创伤手术中是必不可缺的治疗措施。在以往的输血模式下认为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于100g/L时才需要输血,目前限制性输血尚未出具统一标准,而一般的限制性输血指征在70-80g/L[1-2]。相关研究表明,限制性输血在血流动力学、肺功能与氧供上和开放性输血并无太大差异,亦无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8例需输血患者,其中53例实施了限制性输血策略,现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治疗因创伤出血量达400ml以上的输血患者的108例,共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39.17±10.46)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22例,其他手术17例;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6例;年龄34-53岁,平均年龄(39.21±10.48)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24例,其他手术11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创建输液通道,开放静脉后使用14G留置针置入内,或者将16G深静脉导管从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内。术前需充分补足水分、电解质。密切检测术中?的生命体征,包括心律、动态血压、Hb、红细胞比容(Hct)及血氧饱和度等。其中对照组采取开放性输血方法,即术前先准备好输血工作,当Hb小于100g/L时按预计的输血量输血,并保持在100-120g/L左右。观察组采取限制性输血方法,把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等相应体征评估患者失血量总结后再输血。首先将1500-2000mL的胶体液输入,为患者恢复80%-90%血容量,主要成分明胶、右旋糖酐、白蛋白等;再检测Hb和Hct等,当Hct高于或者等于0.30情况时,停止输血操作;当Hct低于0.21时应输入悬浮红细胞;当0.21低于或等于Hct又再低于0.30小的情况下,依据限制性输血方法,当Hb水平低于70 g/L时执行限制性输血治疗,把Hb水平持平于70-90g/L。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热、排斥反应、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 ±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 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输血量
观察组的输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输血量(U,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9.26%优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受创伤的患者常因大量失血而需要进行输血治疗,因此临床医师需严格充分认识到输血的安全合理性,降低因创伤引起的大量输血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3-6]。目前,因创伤、疾病原因需进行的手术量致使血液需求也更显而易见,近年来因大型医疗机构的血液量正面临着日渐减少的走向;因血液存在一定的传播疾病风险,且血红细胞亦会因存储间发生各种未知原因变化,此现象被冠名为:储存损伤。一旦血库内血红细胞使用过量,不但无法改善组织氧合,还会直接损害微循环功能,进而发生输血相关性的肺损伤。开放性输血措施输血过程中需大量使用异体血,这样极易浪费血液资源。同时,患者血液中原有的部分蛋白质与异体血相融合时,极有可能因抵触异体血而引发抗原抗体反应,这种现象即为“排斥反应”。现临床上虽已尽可能的为患者在输血过程上减少输入白细胞,但从安全角度的立场出发,开放性输血措施不建议作为首选的输血方法。
再者,人体一旦将异体血输注后还会抑制机体免疫的调节功能,诱使肿瘤复发,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即使因妇产科出现大出血应合理计划血液输入方案,避免发生不可挽救后果。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需达到指定指征下才可进行输血,如:血液中Hb水平处于100g/L以上,无需行输血治疗;如血液内Hb 100g/L以下者,应综合病情来决定是否行输血治疗[7]。因输血本身尚存在许多社会及医疗安全问题,所以目前也有更多相关研究注重于限制性输血策略,即并非全部手术都需输血,而是当患者符合输血临床指征时,才进行输血治疗[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血量上比较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9.26%显著优于对照组16.67%,对此可见,术中使用限制性输血不仅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有效减少输血量。与开放性输血相比较,效果更突出,安全性更高。受时间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远期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术中治疗首选限制性输血,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输血量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晓峰.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80-81.
[2]李鑫.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250-3251.
[3]高春梅.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2.
[4]曾雅莉,马清,熊亮.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患者输注效果及临床结局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28(04):657-659.
[5]曾龙宏,李伟其,祁妙华等.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5,15(8):59-60.
[6]李晓明,何立鹃.术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104.
[7]马松波,侯春梅.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6):49-51.
[8]邹宵萌.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129-130.
论文作者:林凤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限制性论文; 开放性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手术论文; 不良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