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中地理概念的教学_地理论文

历史课中地理概念的教学_地理论文

历史课里的地理观念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念论文,地理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地理观念教学的意义

地理环境提供了人类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制约着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当然,我们必须明确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因为事实上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的变化往往滞后于人类社会的变化。但是,绝不能忽视、更不能完全否定地理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越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它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也就越大。例如:四大文明古国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埃及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起源于两河流域,印度起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在落后生产力状况下,人类赖以生存的农耕的需要,这就是典型的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的事例,即使是现代,地理环境也还对人类有着这样、那样的重大影响。例如,各个国家、地区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特点,就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战争中,这种作用就更加突出。

二、地理观念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揭示历史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

教材中一些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为教师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发掘,从根本上提示历史现象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原因,对于学生理解是十分具有帮助的。譬如前面已讲到的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这一历史现象,如果能深层次地分析它们的出现与大江大河利于农业发展这一本质内容相结合,就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起源于大河流域的历史本质。再拿我们中国古代史中有关汉匈两族关系复杂的历史现象看,战国、秦汉时期,匈奴的南下掠夺,与汉族政权的战和、万里长城的构筑等,看似零散的历史知识,实则与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匈奴是我国北部古老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蒙古高原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从地理角度看,一座阴山将蒙古分为两边,山之南北,自然条件迥异,山的北边,是寒冷的波状高原,这一带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少草木,多风沙”的地方。而山的南边,则是一个水草丰美的狭长平原。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在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远古时代,他们必须随草而居,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必然成为匈奴民族为生存而争夺的首选之地,对这一地区的占领,又必然威胁到汉民族居住的中心地带。争夺和捍卫这一地区构成了长久而又复杂的汉匈两族的关系。由于北高南低的特殊地理环境,匈奴民族在争夺中,处于一种十分有利的地位,匈奴骑兵像风一样飞奔而来,像风一样飞驰而去,消失在茫茫大漠,而汉族政权每每只能被动地迎击南犯的匈奴兵,可以讲汉匈交往实际上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尽管秦始皇构筑了一道绵延万里的长城,以弥补地理环境上的劣势,但终究无法阻挡一个凶悍民族的侵略。如果教师能将这段历史与特定的地理环境讲述清楚,将地理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所学历史知识的质量并开发他们的智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二)科学地使用地图,形成直观印象

只要随手翻开任何一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其中都附有大量的图片和地图,这些地图为学生阅读教材提供了直观的、确定的地域空间,将抽象的地理环境具体地展现在眼前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画面。那么到底如何科学地使用好历史地图呢?

首先,应充分使用好教科书中的地图。因为书本上的地图均是经过专家认真、慎重地绘制和选用的,尤其是学生人手一份,近距离地观看,清楚明白,必要的时候可以提醒学生对重点地域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圈点,既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又利于学生日后进行复习,从而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

其次,适当选用一些历史教学挂图。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与课堂内容相适合的挂图,并熟悉重点区域的准确位置,不要因为教师本身对地理位置的不熟而陷入一种尴尬,应是一指就准。其实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挂图还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指示地图一定要求要科学。从教师本身来讲首先应熟悉地图,再引导学生由“面”到“点”地看图,尤其要突出重点部位的内容,另外作为教师教学基本素质的要求,指图要科学,如河流的指示,一般应由上游往下游指,不要逆指,教师指图时站位也以让学生看图全面为基本原则。

无论采用何种历史地图,用什么方法使用,只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即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地理观念的目的。

标签:;  ;  ;  

历史课中地理概念的教学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