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后进生;高中数学;学习兴趣
1 加强交流
笔者平时和后进生交谈,当问到“数学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时,他们一般都会回答“听不进去,听不懂,没意思”。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后进生学习不好,成绩不好,他们从心里认定了自己不是好学生,会认为老师也是这样的想法,从而会产生疏远老师的心理。教师要主动在课下关心学生,可以从平时的日常生活谈起,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师生之间了解的多了,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他们觉得数学教师和蔼可亲,值得信任。有了感情基础之后,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配合程度会明显提高,他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下对作业的完成也有了很大进步,考试成绩也明显提高。
2 改进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结果也大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尽可能的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力争让所有学生能够听懂。教学语言要浅显易懂,教学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清晰明了。要侧重激发兴趣,突出情境化教学,把抽象知识进行具体简化,使学生感觉数学不难,让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够入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措施改进教学,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地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并且有了明显的收获。
3 巧用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单一板书加讲解模式,难免显得枯燥。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上合理高效利用电子白板,使教学更加有了吸引力。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白板展示,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另外,笔者还使用了录像功能,对学生听不懂的重点、难点地方,借助白板回放讲解过程。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提高了授课效率。利用白板辅助教学,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后进生多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可以让他们充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大家听,让他们在“好奇—胆怯—尝试—收获”的过程中,体会到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就有所收获。
4 以生活实际为认知基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是比较低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的内心对数学学习是有些排斥的,再加上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抽象,要想学生先学会这些枯燥的概念,再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有相当大的难度。怎么办?我们可以逆向操作,即将生活中的问题前移,引导学生先分析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现象,然后由此生成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再抛出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用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这样做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1]。
有一些人因为不懂数学知识而被不法分子骗钱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下面这样:
骗子摆摊:提供一个口袋,口袋内装有20颗球(红、白球各10颗),游戏规则是玩一次交两元游戏费用,一次摸10颗球,根据摸到红、白球的比例进行兑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特等奖:摸到0-10型(即摸到10个红球,或10个白球)奖金1000元。
一等奖:摸到1-9型(即摸到1个红球和9个白球,或1个白球和9个红球)奖金100元。
二等奖:摸到2-8型(即摸到2个红球和8个白球,或2个白球和8个红球)能拿到5元钱的奖品。
三等奖:摸到3-7型(即摸到3个红球和7个白球,或3个白球和7个红球)能拿到2元钱的奖品。
如果摸到5-5型(红、白球各5个)和摸到4-6型(红球4个、白球6个,或白球4个、红球6个),那么没有奖金和奖品。
从游戏费用和“丰厚”的获利来看,这似乎是“好”游戏,于是人们跃跃欲试,最终的结果却是摆摊者赚了一笔,而对于参与者而言即使是亏本了他们也不知所以然,只怪自己运气不好。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讲数列组合时就引入了这个事例,很快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带动了起来,其中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人一开始认为很合算,也很积极地参与到了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
在20颗球中去摸10颗球一共有C2010=184756种,可以摸到5-5型的有C510C510=63504种,可以摸到4-6型的有2C410C610=88200种,可以摸到3-7型的有2C310C710=28800种,可以摸到2-8型的有2C210C810=4050种,可以摸到1-9型的有2C110C910=200种,可以摸到0-10型的有2010C1010=2种。
为了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了让数据变得更加简洁,笔者追加了一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分析,大家算一算摸184756次(不计运气)大概能得到多少奖金?参与者一共要付多少游戏费?处理后得到,需要支付的钱为184756×2=369512(元),得到的奖金为28800×2+4050×5+200×100+2×1000=99850(元),也就是损失369512-99850=269662(元)。
给学生提供了生活中具体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一系列分析和计算,整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都是具象化的,对于生活中的问题解释也趋于合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生成积极的情感,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课后,笔者有意和几个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课堂上的这个环节进行交流,他们反馈经过这项活动感觉到数学既不神秘,也不可怕,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了。
从教育学视角来看,所有的教学包括数学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双向的,教学效果的提升靠的不仅仅是教师激情澎湃的说教,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响应,两者缺一不可。如何让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调动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具体事件的引入或是问题的呈现,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让他们实现从“苦”学到“好”学再到“乐”学的转变。
当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比较大且难得的课题,文章所述也仅仅是笔者点滴的感受和做法。从教学实践来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走出死板的数学学习误区,是有效培养基础薄弱的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朱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成就学生能力提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 (22) :122-122.
论文作者:何祥齐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摸到论文; 兴趣论文; 对数论文; 薄弱论文; 基础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