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国两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一国论文,课教学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1997年的临近,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进入倒计时阶段,“一国两制”即将成为一种社会政治现实。面临国内这一新的形势,思想政治课教学将呈现哪些新的特点?对实际生活中提出的一些新问题,我们又将如何迎接挑战?
一、主权回归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契机
爱国必先知史。港澳主权的沦丧和殖民化过程,实际上演绎了一部屈辱的近代史。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中叶,英国利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两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北京条约》又将九龙半岛南端的尖沙嘴区割让给英国;《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又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即后来统称“新界”的地区,从1899年起租给英国。于是,英国凭借三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了香港。澳门原属广东香山县管辖,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即被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得寸进尺,扩大范围,终于在1887年强占了澳门。反思过去,才有理由让学生明白一个真理: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孱弱就要受欺。
我们知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它能很好地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我认为,中、小学有必要利用时政课、专题报告会等向学生介绍港、澳问题的来龙去脉。当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特别要充分利用好历史图片、影视作品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高中年级还可结合政治常识的相关内容进行“国家主权”知识的教育。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有这样的理性认识:主权是一个独立国家的生命,主权不完整的国家,其国际形象总是有缺陷的。我们收回港澳主权,解决的不仅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更是向全世界昭示了我们一贯倡导和践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神圣性。
二、“一国两制”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使命感
1.把培养善于同资本主义打交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
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中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而港、澳、台和大陆经济的渐次衔接,必将使我们与资本主义打交道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和直接。诚然,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以及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经验、国际通用惯例,可大胆“拿来”为我所用,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中为社会主义所不容的腐朽没落的东西,必然也会乘隙而入。和资本主义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必须以捍卫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在“一国两制”下,善于同资本主义打交道已经不仅仅是领导干部、商务工作者、外事人员的使命和职责,每一个青少年从小就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心理素质、知识技能诸方面奠定初步的基础。在这一系列的教育中,思想政治课当起“龙头”作用。
造就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其中应有之义。“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把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一个新层次、新境界。
能力的培养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在各种能力中,辩证思维能力具有具体整体性、对立互补性、内在否定性的特点。同时,辩证思维也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掌握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统一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在“一国两制”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能不能和平共处?是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一个国家为什么属于资本主义的那一方经济文化发达?我们能否保持统一后港、澳、台的稳定和繁荣?在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中,必须贯穿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显示辩证思维作为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的光彩。
对于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来讲,提出问题总是相对容易些,而答疑解惑要入情入理令人心服总是颇费神思的。面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决不能回避,应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威力,结合客观事实,帮助学生条分缕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疑团解开、思路豁然之后,学生才会真切体会学马列“管用”。总之,“一国两制”所引发的思想矛盾,为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境界,是难得的时代氛围,只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了。
3.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由于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台湾回归祖国后仍然保留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至少50年不变,所以处于“一国两制”下的人们免不了会有这样的担心:资本主义的“星星之火”会不会燃成“燎原之势”?我认为,提出这样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国内还有人宣扬“要在港、澳、台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大陆也要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国际上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既定战略一直盯住中国穷追不舍。如果在这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我们不理直气壮地抵御,听之任之,中国的发展势必会重蹈苏联、东欧的履辙。此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大政方针,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在实行“一国两制”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不能有些许松懈,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需要经常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人民。”他还说:“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有良知和责任感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对青少年一代的真心爱护,对青少年一代的真诚引导,表现在对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教育上,“要把是非讲清楚,要把利害讲清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9页)这是非,是涉及到我国根本利益的是非;这利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能不能达到本世纪目标和下个世纪目标、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利害。
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中,不能抽象地空洞地向他们灌输几个条条,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阻塞了教育的深入。我认为,除了课堂上以生动的事实说服、科学的理论引导外,有关部门要配合教学制作一些像《世纪行》这样的优秀专题片,一旦全社会形成一股育人的合力,整个社会的育人环境就会大大优化,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我们真正放心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一国两制”要求教育的内容更具包容性
在“一国两制”下,我们除要继续学习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外,在本国内也要向港、澳、台学习一些现代资本主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一些通用的国际惯例。因为已发展了几十年以至上百年资本主义的港、澳、台地区,其经济运作机制、市场经济的一些规范都已相当完备,例如香港的股票证券市场完全按国际规范运作,已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其自由港身份已使香港的转口贸易相当发达,对国际经济信息的感知反应也相当灵敏。另外,港、澳、台地区一些成功的实业家、金融家的创业之路以及一贯的爱国精神,甚至于他们的个人作风、品德、意志,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不出国就能取人之长,的确是“一国两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福祉。难怪邓小平同志这样说,在中国的主体(大陆)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自已的身边,“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我们再也不能用那种僵化的眼光来观照现代资本主义。关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问题,一方面同马克思、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掠夺的本质,它所固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矛盾及其历史局限性都没有根本改变;另一方面,战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征和新问题。看不到前者,我们在存在“一球两制”、“一国两制”的对外开放中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原则;看不到后者,则不利于在相互交往中和资本主义打交道。
现代资本主义与以往相比,究竟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概括起来,主要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已成为整个垄断资本主义极为重要的一种垄断形式,它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50年代以来,它是在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持续发展的。
——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不仅仅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职能,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它参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整个经济运行,乃至于采取措施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干预。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是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重要特点。这既是战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又是垄断资本之间激烈竞争的结果。这说明现代资本主义还有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近半个世纪以来,港、澳、台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一直伴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节奏而跳动,如果剔除其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及殖民化内容的糟粕,许多东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无参考价值。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反映资本主义长期积累起来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丰富经验以及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而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在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作对比时,人为放大彼此间的阶级差异性和不相容性,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鉴别能力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包容胸怀。
四、“一国两制”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在于理论联系实际,离开了理论联系实际,其生命力就要丧失,因此,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遵循的总原则。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一是当今社会生活实际,一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其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深意。正是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以巨大的政治胆识,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不仅解决了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在“一国两制”下,无论是现实社会中提出的问题,还是在学生中产生的思想困惑及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有许多是带有普遍性和挑战性的。例如,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对比是最常见的思路,对此如果不能从理论高度予以正确的解释,又不能在行为取向上予以正确的导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动摇马克思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5页)实践也反复证明,正是在现实挑战中,马克思主义才受到检验,也正是在现实挑战中,马克思主义才得到发展。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以及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把准教育对象的思想脉搏和行为动态。正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5-146页)
标签:思想政治课论文; 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香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