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层次做“实”企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层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行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有效防范“员工机会主义行为”,激发员工的“创新力”;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竞争力。现在,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和最重要的企业资本。然而,实践中,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只是流于概念和形式,不能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要把文化变成企业资本,需要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将文化做“实”。
从价值观开始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和老板关于企业以及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总的认识和看法。良好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观之上的。在价值观层次上做“实”企业文化,就是要将对企业生存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的规律性认识,渗透到领导和员工的价值观体系中,并以此来指引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行动实践。
中国企业对于“客户”价值的认识变迁,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对于“客户”的价值认知是不同的。早期的企业将“客户”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边缘化,企业是企业,客户是客户,二者之间缺乏互动的文化机制,导致企业失去了很多价值创造的机会。而且,对客户价值的忽视经常造成企业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与客户的需求相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现在全球化的互联网经济中,企业深刻认识到了“客户”的战略核心作用,从而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观、资源观、发展观、制度观、执行观等价值观念体系。当“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深入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意识形态中,就会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能从多方面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首先,从企业经营决策所需的信息成本来看,“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能有效促进员工主动和客户进行互动,从而打破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沟通的边界,降低需求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其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反应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实际是依靠市场机制来指导企业行为,市场机制是价格信息指引下的“竞争机制”,竞争观念取代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等级观念,破除企业内部权力体系的僵化特征,最终使企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弹性组织。
制度的核心是消除隐性因素
从企业制度层面做“实”文化,就是要将科学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制度中。企业制度是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关于行为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权利和责任的规定。文化在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法律、宗教律例、规章条例、道德标准、礼仪和习俗等多种具体的形式。因此,在制度层面做“实”文化,一是要用法律等看得见的规则将科学的价值观展现出来,二是让法律、宗教中包含的价值观渗透到企业职员的价值观体系中。
制度的核心其实是明确“权利”和“责任”。权利和责任的规定从深层次上反映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机制。集体行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特征,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是企业在集体行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往往造成企业整体目标不能有效实现。企业从制度环节明确权利和责任,让企业内部成员不仅能认识到其行为能够给他带来多大收益,同时还能让他清晰的认识到为了获得这些收益,他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尤其是间接的、隐性的,不容易直接看见和计量的代价(成本)。因此,明确权利和责任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那些不容易直接发现和难以计量的间接的、隐性的收益和成本通过规则的方式表现出来。
挖掘产品中的文化需求
从企业物质层面做“实”文化,就是要用文化塑造企业的核心产品,要将无形的文化变成实实在在的文化产品,也就是将价值理念渗透到物质产品和服务中去,将产品价值从使用价值扩大到使用价值和观念价值的融合。因此,企业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深挖客户的文化需求;二是将这种文化需求注入到有形的产品需求中。
深挖客户的文化需求,不但要捕捉到客户具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更要找出其文化需求形成的源头、揭示其演化过程的规律。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五个层次。从根源上讲,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反映,它实质上表现的是人的文化需求。目前,互联网打破了人和人沟通交流的时空界限,多元文化的融合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时代精神。这种包含“多元文化”的时代精神反映到个体的文化需求上就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客户希望一种产品能够满足其多层次的价值需求。对于产品和服务来讲,人们在追求其使用价值的同时,更多关注的是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自己在情感、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层面的价值诉求。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在物质层面做实文化,就必须使其开发的产品在满足人们对使用价值需要的同时,还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伦理、身份、审美、心理、娱乐等文化层面的多种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用观念价值来提升产品价值。二是个性化需求彰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越来越关注个体内心的感受,对文化性的观念价值需求也就更多。
将文化注入到有形的产品中去。如果将产品仅仅视为是承载使用价值的平台,那么,只需将最终产品提供给客户就可以了。然而,客户对于文化的需求,决定了不能将产品仅仅视为一个物理意义上物品,实际上它还能成为人的某种精神寄托的载体,是具有灵魂的。例如:一个足球明星签名的足球之所以有人以高出足球本身十倍、百倍、甚至是千倍的价格购买,就是因为这个签了名的足球被注入了大众对于高超球技的向往、崇拜和尊敬的价值观念。
如何将文化注入到产品中?首先,需要以产品的品质和外观来展现文化。产品的品质是产品价值的内涵,高品质的产品往往能够反衬出其主人的品味和修养。在品质上追求精益求精,能充分将人的高层次精神需求展现出来。同样是水壶,一个没有做任何修饰的水壶,和一个绘制了优美图案的水壶所展现的价值不同。前者只体现使用价值,后者在使用价值上还展现了水壶的观赏价值。另外,将文化注入到产品的一个重要途经是要将客户引入到产品实现的过程,让客户的情感融入其需求的产品中。通过客户定制,一方面能够节约企业搜寻需求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要。例如在线电脑定制销售,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外观,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硬件配置标准。顾客对通过定制得到的电脑多了一份情感,从而对企业产生情感认同和依赖。
标签: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价值观论文; 客户价值论文; 产品价值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产品层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