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安县中医医院,63780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慢性咽炎患者106例分两组,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辨证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就两组患者咽痛消退时间、异物感消退时间、咽部干痒消退时间和慢性咽炎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中医辨证组慢性咽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辨证组患者咽痛消退时间、异物感消退时间、咽部干痒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咽炎;效果
慢性咽炎为全身性疾病局部表现,西医上尚无特效疗效,但一般来说,若为单纯咽喉痛而无咳嗽和发热症状,则没必要使用抗生素,只需适当休息,多喝水和口服含片即可,并可配合含漱液局部使用,以扩大药物和病变组织接触面,有效消除炎性分泌物,减轻局部症状[1]。本研究探讨了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慢性咽炎患者106例分两组,西医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0岁-56岁,平均年龄为36.15±2.8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7年,平均5.69年。中医辨证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1岁-57岁,平均年龄为36.29±2.57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平均5.7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新洁尔灭消毒液对咽峡部进行消毒,并用息斯敏治疗,每次10mg,每天1次,口服治疗1个月。
中医辨证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肺阴虚者组方用白芍20g;玄参、生地15g;丹皮、麦冬、浙贝各12g;桔梗10g;薄荷8g;甘草6g。淋巴滤泡增生者可加合欢花、郁金和香附各10g,以活血行气、散结解郁。肾虚者组方:熟地20g;玄参、泽泻、淮山、黄柏、石斛、麦冬各15g;丹皮和知母12g;桔梗10g;气虚者组方:千里光、石斛、金银花、紫花地丁、白术各15g;薄荷12g;党参、桔梗10g;甘草6g。上述方剂每天1剂,加水煎至200ml,分2次服用,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咽痛消退时间、异物感消退时间、咽部干痒消退时间和慢性咽炎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临床自觉症状均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临床自觉症状改善,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P值低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咽痛消退时间、异物感消退时间、咽部干痒消退时间比较
中医辨证组患者咽痛消退时间、异物感消退时间、咽部干痒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如表1.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咽炎属于“虚火”、“喉痹”范畴,以阴虚者为多,病机以热癖痰结为标,阴虚为本。在治疗上需根据患者临床辨证分型采用辨证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抗炎、镇痛和解热等作用,促进局部血管的有效扩张,改善淤血症状,对炎症细胞浸润进行抑制,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发挥整体治疗作用。根据辨证分型,对肺阴虚者坚持养阴清肺原则治疗,以有效达到养阴清肺利咽的作用,缓解咽部不适、减轻干痒、咽部疼痛症状,促进痰液咳出;对肾阴虚者可采用清利咽喉、滋阴降火的药物治疗,以缓解五心烦热、咽部灼热疼痛等症状。对气虚者需注重补气潜阳。另外,对于淋巴滤泡增生者需注重活血行气、疏风化热治疗[3]。
除此之外,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慢性咽炎容易复发,因此生活中需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注意积极预防感冒和口腔炎症,保持空气湿润,避免讲话过多,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吃花生和瓜子等[4]。
本研究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辨证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辨证组慢性咽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咽痛消退时间、异物感消退时间、咽部干痒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组,说明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鲍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15):238.
[2] 朱世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166.
[3] 任应化.慢性咽炎证型分布及临床辨治效果分析[J].中医学报,2011,26(8):1005-1006.
[4] 陈文碧.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62.
论文作者:张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咽炎论文; 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时间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治疗慢性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