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研究论文_赵如兴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研究论文_赵如兴

身份证号:13092119920920XXXX

摘要: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建设的质量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带动着质量检测的发展。材料和工程建设质量的关系密切,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来说,质量检测工作中采取的方法,比如人工检测等,影响着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加以完善和控制,保证材料质量检测作用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概况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单位开展材料质检工作期间则利用了诸多先进的检测技术,涌现出了一大批工程质检机构,以此使得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精确化,促使人工检测之下的相关问题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目前该项检测工作开展期间出现的建材质检人员业务素养不高、检测手段单一、检测工作程序简单、检测机构鱼龙混杂等问题不可忽视,要求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可结合出现的材料质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进行干预,促使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其中针对建筑材料质检工作需要检测人员依照以下思路来开展具体的工作。

2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检测取样不符合要求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取样不符合要求就是其中的一项关键问题。建筑材料的检测应按要求进行随机抽取,但是当前的许多建筑材料样品都是由厂家直接报送,与抽样检测的原则不符,这样的检测结果也不准确,其后果非常严重,施工单位难以掌握材料的整体质量。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以次充好,然后在材料检测时偷梁换柱,导致材料检测形同虚设。除此之外,检测人员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检测人员没有按规定要求而随意取样,则取出的样品也不具备代表性,为材料质量控制带来困难。

2.2环境的温度及湿度

严格依据标准规范要求,对检验检测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如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施工现场的温度和湿度也会不同,因为有些建筑材料在使用时很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水泥凝固过程中的脱水过程,温度越高脱水越快,凝固时间越短,反之耗时就会较长。进行检测操作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的环境情况,分析影响质量检测的因素,然后采取最合适的检测方法,尽可能减少检测误差。

2.3检测方法不正确

由于建筑材料的种类较多,不同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也各有差异,所以应针对建筑材料所需达到的性能指标,选用适合的检测方法。即使是同一种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所采用工艺的不同,其检测方式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施工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水泥,这种材料不但用量较大,而且应用范围较广,可在多个施工环节中应用,而应用部位的不同对其安全性以及强度指标也有着不同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的水泥主要考虑其强度指标,而在装饰施工中应用的水泥则更要重视其凝固时间是否达到相应标准。

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的运用策略总结

3.1引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

若想解决当前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化检测试验设备,同时搭建试验数据采集以及管理系统。例如,某材料质量检测试验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试验机自动化控制功能模块、试验数据采集功能模块、试验数据管理功能模块。以试验机自动化控制功能模块的运行为例进行分析,其利用试验参数和材料质量试验方法,通过下位机自动化控制试验,同时读取试验状态,对试验机发布自动化控制命令,比如开机指令和加荷载指令等,保证机器可以自动化控制指令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实施数据收集以及管理,运行的下位机能够自动读取数据库内部试验数据,通过人机交换界面,实现数据资料的高效传输,通过计算机发布的信息,操作人员可以高效开展质量检测试验,此时下位机能够按照系统给出的指令,实现对自动化控制功能模块的控制,指令其进行压缩以及弯折等检测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

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设备台帐,以表格形式整理出所有检测设备的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购入日期、使用年限、折旧年限、资产编号、使用部门、使用状况等信息,一有变动及时更新;同时,每台设备都需要定期送至专业部门进行质量检定,并建立好每台设备的检定卡,定期更新检定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新购置的设备也应先经专业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后才可使用。当材料的检测标准更新时,应在新标准实施前完成新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检定等全部准备工作,以便顺利完成新旧标准的交替。

3.3合理规范取样工作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其首要工作就是对需要检测的材料进行取样,这项工作的处理是否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以及取样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都影响着材料的检测结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取样工作要求,端正工作态度,熟练、细致地完成取样工作,确保取出的样品满足检测需求。此外,不同材料的取样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在取样前应根据建筑材料的检测要求,制定相应的取样流程和取样方式,在取样时应以随机选取为主,尤其是在数量较多的材料取样中更要注意随机取样的重要性,以实现材料取样的科学、合理。

3.4做好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的控制

从过往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实践来说,不同的温度以及湿度条件下,对相同的材料开展质量检测,获得的性能参数差异。例如,检测防水材料弹性体改性沥青性能时,在18℃、23℃、28℃条件下开展实验,获得的材料性能结果不同,室内温度28℃条件下,材料的抗压能力最差;温度为18℃的条件下材料的抗压能力最好。通过此实验能够明确此建筑材料对温度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实际上很多建筑材料都很容易受到温度以及湿度因素影响,因此质量测量工作的开展,进行性能参数的计算分析是,要做好湿度和温度等的变量分析。

3.5控制试验误差与处理数据

首先试验误差(人为误差)控制,检测人员开展建材质检工作期间,由于部分检测人员的业务素养不高及缺乏责任心等因素影响,会导致检验工作未按照相关标准与操作要求来执行的情况出现,以此给材料质检工作埋下了隐患,最终得出的检测结果也有着较大的误差,不利于建筑材料质量性能的准确判断。例如钢筋拉伸试验期间,常会出现检测试件拉伸未断裂情况下便得出试验结果的问题,此时试验结果多不准确,仅可以反映钢筋拉伸至颈缩状态下的伸长率,因此针对建筑材料质检期间的人为误差,需要检验人员多进行误差原因与建材质检标准的研究,以此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责任感与检测能力,从而在后续建材质检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检测步骤与要求完成检测工作,降低误差问题发生率。

其次是数据处理。检测人员检测同一批次的建筑材料质量时,常会出现数据结果的离散性情况,若离散性愈大会对检测结果精准度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检测数据处理时,需要从大量数据中找出有效的数据,舍弃部分无效数据来完成处理工作,以此提升数据处理有效性与可靠性。例如工作人员处理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数据之时,可知会获取三项强度值,由于不同强度值之间存在高低的差别,要求参考平均值,将三项数据中的超标强度值进行去除,而后再使用其它强度值继续作以水泥材料的抗折强度计算,便可以得到合理的数据,并且数据结果的离散性处于标准的范围内,但是三项数据经过排除最后仅剩下一项强度值,此时可以将最后一项数据作为水泥抗折强度,若三项数据均不合格,则要求工作人员对于水泥材料重新作以试验分析,从而保证处理过后的数据结果真实可靠,促使施工单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选择质量合格、性能优良的材料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任务。

结论

工程质量材料检测是工程建造中的重要的一环,在如今质量安全问题更是国家政府和人们重视的焦点。必须得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主动建立检测体制,提高标准,合理运用材料,规范地进行工程的建设。这也需要整个建筑工程行业的努力,而建筑工程材料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只有控制好工程材料的优劣,才能做好21世纪所需要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涂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的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7):34-35.

[2]马宇聪,高春城.论新时期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重要性[J].住宅与房地产,2018(9):126.

论文作者:赵如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法研究论文_赵如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