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出版的收费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吴爽[1](2021)在《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科学交流不断获得新的工具和平台,传统的科学活动正面临更开放的环境,并可能引发整个科学系统的变革。Science 2.0让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使成果交流变成互动探索,成果刊布也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全面提升了科学交流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科学活动因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传统的科学运行机制也逐步面临新的挑战,包括:科学活动过程出现新变化、科学成果发布呈现新趋势、科学成果传播面临新问题,科学评价机制迎接新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科研主体走向了多元化的线上研究模式。一方面,网络时代开创了基于大数据的协同研发的新模式。大小科学的在线重构使得知识和信息实现广泛的交融,网络所搭建的共建和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大科学项目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同时,分散在各地的小科学实验装置和数据也被系统地集成和聚合。此外,专门的数字馆藏还有云存储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解决海量数据存储的新难题,云计算管理技术与深度学习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为大数据的在线并行分析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新路径。这一科研模式的转变促使在线协作成为常态,有利于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和挖掘新的知识和规律,有利于科学研究从部分走向整体,同时加强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另一方面,网络时代引领人类科学活动走向即时交流与全面协作的新时代。多元化的网络互动式平台将促使科学走向广泛而密集的合作,尤其是在线平台使众多学者的即时交互成为可能,这就意味着科学家可以通力合作,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更高效地推动科学的进步。同时,在线科研的众包模式将最大化激发公众全面参与科研创新的热情。总之,网络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仪器的相互关联使科学活动走向全面开放与合作。在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平台的多样性和发布内容的丰富性逐渐推动学术出版走向开放、高质、高效,基于网络本体的成果发布方式将成为未来科学交流的核心。首先,网络预发布平台已在一些学科渐成新规,不仅对论文成果发表的时效性有质的提升,同时解决了纸质预印本的众多技术难题,对传统首发权的确认机制发起了挑战。其次,开放获取期刊打破了传统科技期刊的垄断僵局,将在实践模式和运营机制上推动出版体系的变革和重塑。社交网络平台的盛行和盗版网站的搅局更是扰乱了现有发表规则和格局,倒逼出版商积极适应开放获取的新形势。这些都将促成所有学术成果实现免费开放与共享,从而进一步突破传统交流体系的障碍。最后,网络技术的提升会促使科学交流体系的各个功能的在线重构,网络本体发布的新模式不仅意味着科研全程的在线呈现,人人皆可随时随地发表,同时,也要时时都能得到评论和反馈,又有精准、迅速的过滤机制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基于网络的发表模式和传播方式仍在摸索当中,但我们已经遇到了开放获取的路径偏差、优先权的判定疑难、评审机制的频频失效等难题。第一,开放获取在实践知识共享的理念过程中更着重于免费阅读文献导致其在制度设计、服务路径和运营模式方面都面临着困难,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科学出版体系的各个功能及其价值,包括:权威的筛选机制、持续的认证过程,和对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从而在技术变迁中实现这些功能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构筑更加合理、高效、健康的学术出版体系。第二,科学活动全面开放、即时共享,由此必将引发科学发现优先权和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优先权的判定将由以科研成果为主转向关注整个研究过程,随着科研主体的不断变化、科研过程的全面开放,优先权归属面临新的判定难题,需要重新考虑划分标准和判定规则;其次是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由于科研成果发布方式从传统媒介向在线网络转移,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要依据的优先权确认机制亟待更新。第三,科学信息的自由发布和科研的全程在线必然导致现有过滤机制遭受全面危机。一方面,网络同行评审机制依然作为评判在线科研成果价值的主要手段,但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对其改造升级。另一方面,科学信息呈现多元化已经超过了传统过滤器的范围。实现信息流聚合和过滤的前提是面向整个科研流程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替代指标体系和定性化评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搜索引擎服务,使得科学信息得到高效地利用。基于传统出版体系所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使科学难以实现媒体转换历史惯性的突破。传统学术评价体系依然局限在对论文的成果鉴定方面,不仅如此,正以一种扭曲的科研生态价值导向阻碍着科学朝向更开放、更多元的交流文化而发展。所以打造一个适应网络环境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替代计量学旨在多元科学度量标准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评价对象多元化,可以识别并衡量学术成果的新形式,同时影响力的范围也被拓展了,除了全面衡量学术影响力,还包括科学成果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潜力。不过作为促进开放科学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的发展依然还集中在论文级别的影响力的架构,并未真正开启向开放科学的过渡评价指标的构建,还需要以开放科学愿景和框架进行补充。随着替代指标的开发和成熟,势必就要改变激励结构,纠正失调的激励机制。通过全面地考虑研究人员的产出,我们将走向一个更有用和更灵活的学术交流系统,这也是未来科学活动走向更加开放、进行全程协作的基础。
叶雅珍[2](2021)在《数据资产化及运营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与以往历次变革不同,数据已成为重要的资产,如何管理和利用好所拥有的数据资产是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数据资产化的概念还不清晰,缺少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数据资产化的难题有六大类:一是概念界定类问题,主要是界定数据、数据资产定义,数据资产的类型和会计报表科目归属等问题;二是法律类问题,主要有数据权属规制、数据确权、数据版权、数据权转移等问题;三是制度类问题,主要包括数据的国有性、公共性、私有性问题,政府数据开放共享问题,等等;四是市场类问题,主要有数据商品定价、数据市场运行模式、数据市场监管、数据财税等问题;五是数据的国际性问题,主要有数据跨境流动、数据主权、数据本地化、数据自治等问题;六是技术类问题,主要包括数据资产计量、数据产品形态、数据流动跟踪、数据流通系统、上述五个问题的技术支撑等等问题。本文从数据的技术实现和技术属性出发,开展数据资产化及其运营系统研究,重点研究了数据资产概念界定、数据资产化框架、数据生产与数据产品流通等一般性问题和数据产品流通体系等问题,研究了数据计量计价、数据产品形态、数据出版、数据自治等问题,提出了数据资产的定义,给出了一个数据资产化的框架,提出了基于测度空间的数据资产计量计价形式化框架模型,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授权模式”并设计了单一类型数据产品运营平台体系结构,基于数据盒设计了大数据产品的形态,基于数据自治开放构建了大数据产品运行体系等等。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从数据属性出发定义了数据资产。针对数据资产概念不清晰的问题,梳理了与数据资产相关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状况,分析讨论了数据自身及数据资产的物理属性、存在属性和信息属性,提出将信息资产、数字资产和数据资产等统一为数据资产,并给出了数据资产的定义:数据资产是拥有数据权属(勘探权、使用权、所有权)、有价值、可计量、可读取的网络空间中的数据集。指出数据资产是一种新的资产类别,兼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特征,需要设计新的会计科目对数据资产进行记账。(2)提出了一个数据资产化基础框架。针对数据作为数据资产应具备什么条件,如何将一个数据集转化为数据资产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数据成为资产所要具备的4个必要条件(拥有数据集的数据权属、数据集有价值、数据集的成本或价值能够被可靠地计量、数据集是可机读的)、3个附加条件(数据集要具有良好的数据质量、合理的货币计价或评估方法、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规则),提出了一个数据资产化基础框架,包括:数据资源确权、数据价值确认与质量管控、数据装盒入库、货币计价与评估、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的管理5个环节。(3)提出了基于测度空间的数据资产计量计价形式化框架模型。针对数据资产的计量计价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测度的计量计价框架模型,包括:离散数据空间上的测度、连续数据空间上的测度、乘积空间上的测度等三个测度空间。通过引入测度,合理地度量A∪数据集的容量(volume),解决了相交数据集合的度量难题;针对可重复的数据服务,如订阅制服务、API调用等,利用1)描述次数,积分∫1)(9可对价格进行表示;对于按量收费的服务,可用Lebesgue积分表示;并通过对多个实际数据集、数据产品的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框架模型的有效性、广泛适用性。(4)提出了数据产品流通的“两阶段授权模式”。针对数据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问题,指出数据产品流通的本质是一种授权,通常并不需要发生所有权的转移。提出了一种数据资产运营的“两阶段授权模式”:第一阶段授权(平台授权),平台获得数据产品源授权;第二阶段授权(终端授权):平台将标准化的数据产品授权给终端。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产品运营平台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平台、阅读器、定价规则、版权管理保护机制、基础设施等等。“两阶段授权模式”覆盖了大部分现有的数据产品运行系统。(5)设计了一个大数据产品的形态。针对大数据产品形态问题,以数据盒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大数据产品的形态,包括:一定规模(一个大数据产品内部可以包含较大数量的单一类型数据产品)、完整内容(包含在大数据产品的单一类型产品是完整的,其他内容具有独立可解释的含义,所有内容合在一起具有独立可解释的含义)、)计量单位(以“盒”为单位对大数据产品进行计量计价)、机读格式(数据必须以机器可读、可识别的格式存在)。将该大数据产品的形态应用于基于数据自治开放模式的大数据产品运行体系。
颜靖华,郑彦宁,毛一雷[3](2021)在《国内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现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研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除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和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3个学科期刊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现状,为我国学术期刊的OA发展提供改进思路。【方法】通过对3个学科70种学术期刊的OA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从OA途径、OA类型、收费情况、版权情况、存储情况等角度分析这些期刊的OA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3个学科有85.7%的学术期刊实现了OA出版,在OA的时效性、资源的可获取性,以及收费、版权和存储等OA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结论】应从完善现有期刊OA体系、整合各学科OA期刊平台和创新期刊OA发展模式几个角度,推进我国学术期刊OA建设。
陈雅雯[4](2020)在《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的美国法实践和启示 ——以《音乐现代化法案》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流媒体音乐是在网络音乐之下兴起的另一种音乐传输方式,并已成为传播音乐的主要手段。流媒体音乐与网络下载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消费者已不需要整首下载即可播放音乐,消费者倾向于仅播放歌曲部分片段的情况,既往根据下载次数统计音乐播放量,进而为音乐版权人计算报酬的方式已难以适用。在流媒体音乐产业中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原始版权人和继受版权人、中游的传播平台即流媒体音乐平台和下游的音乐消费者。版权人包括创作者、获得授权的公司以及集体管理组织等,流媒体音乐的出现降低了创作者对中间平台的依赖性,也改变了其依赖方式,由既往依靠唱片公司等实体公司推销唱片转变为依靠流媒体音乐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推广单辑,版权报酬的计算数据也转而掌握在流媒体音乐平台手中,要求流媒体音乐平台公开歌曲播放数据成为其主要需求。流媒体音乐平台需要海量音乐授权,并在海量授权的基础上追求许可效率的最大化,因此降低谈判成本、高许可效率既是传播平台的追求,亦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条件。集体管理组织代表音乐版权人行使权力,是音乐版权人和流媒体音乐平台之间的桥梁,其应该根据流媒体音乐的特征以及技术发展的方向,寻找双方利益之间的平衡点。美国《音乐现代化法案》的出台主要是解决流媒体音乐授权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其出新建集体管理组织专门管理流媒体音乐下的一揽子许可制度、改革许可费计算和分配方式、建立作品信息查询系统等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综合考量我国本土流媒体音乐授权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有条件的适当引入《音乐现代化法案》的应对措施。
肖杨[5](2020)在《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新世纪始,报业就已颓势尽显。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报纸的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大幅度下滑,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强烈冲击,更使报业读者加速流失,收入断崖式下跌,报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难题,倒闭者与日俱增。这一过程中,国内外报业一直致力在新兴媒体平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自救。尽管许多人认定,报纸势必“消亡”,但回顾报业在新兴媒体的商业模式实践,对专业化内容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探索意义深远。报媒深陷困境,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商业模式危机。传统报业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二次售卖模式,已无法适用于新兴媒体平台蓬勃发展的时代。为应对危机,报业在新兴媒体平台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商业模式探索:在线广告收入模式、在线内容收入模式、在线增值收入模式。然而,这些商业模式实践虽不乏典型者,但整体而言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线广告发展停滞不前,广告的在线平移失败,在线广告微薄的收入难以弥补线下广告收入的大幅下跌;其次付费模式难以推广,在线内容收入颇为有限;此外,在线增值收入争取事倍功半,在线增值收入难遏盈利下滑。报媒在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未能拯救报业,关键原因有三:一是报媒遭遇多方面的覆盖竞争,令其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举步维艰,二是网络经济引致在线广告、在线内容的“赢家通吃”,商业模式探索整体收效甚微,三是在新兴媒体平台,报媒难以建成内容流量入口,难借内容有效激活流量,流量缺失成商业模式发展症结。报媒在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的实践步履艰难、成效不明显,这些自救似乎已表明,报业商业模式缺失渐成必然,市场性报纸可能会因此消亡。不过,市场性报纸的消亡,会带来专业内容的缺口,专业化内容在线商业模式再探索势在必行。
周志健[6](2020)在《游戏版号审批暂停对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影响及原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游戏行业也进入了快速的增长期,根据伽马数据的报告显示,2016、2017、2018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分别达到了 1655.7亿元,2036.1亿元,2144.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7%,23.0%,5.3%。其中,2017年移动游戏市场在我国的份额占比达到了 57%,并且还在继续增加,2018年我国游戏市场收入占全球游戏市场的比例约为23.6%。而到了 2019年,我国电子游戏产业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更是达到了 230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然而,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游戏市场收入的增速明显下降,这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2018年4月份开始的游戏版号事件。据悉,2018年3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称由于机构改革,所有游戏版号的发放全面暂停,且并未通知暂停期限。这意味着没有拿到版号的游戏将无法通过正常收费方式盈利。直到2018年12月底,广电总局在重新开始游戏版号的审批工作,但获批的版号数量远少于之前。根据在广电总局官网上的统计,发现2017年每月平均发放780个游戏版号,2018年(只计前4个月)每月平均发放516个游戏版号;2019年每月平均发放115个游戏版号。没有游戏版号,意味着游戏公司无法通过游戏的正常线上运营进行盈利,只能够通过之前已经获得游戏版号的游戏项目和游戏内的广告收入来获得盈利,或者通过公司其他业务来实现盈利。在此背景下,想要通过对这次事件的研究来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此次事件对于我国游戏行业的影响;2)此次游戏版号事件背后的影响因素;3)在该次事件的背景下,中国游戏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策略。首先,通过对财报数据的解读来研究此次事件对于我国游戏行业的影响。通过对游戏公司财报的解读,发现在所选取的公司中超过一半出现游戏收入下降的情况,此中多为中小型公司,意味着游戏市场的马太效应加剧。另外还发现,在给出了地区分布收入的各公司中,在海外市场拓展上的表现多数也不尽人意。其次,通过一手访谈的整理分析,以及二手数据的补充分析(主要为财报中文字描述内容)来研究此次事件对于我国游戏企业战略方面的影响。本次研究中采取了 1对1深度访谈的形式来收集一手数据,访谈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第一段时间为2020年3月中旬,此次访谈建立在已有二手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因此访谈的目的性较强,该次访谈总计访谈3人,共计90分钟的访谈时长。第二段访谈集中在5月,主要是为了针对现有的结论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该次访谈总计访谈2人,共计65分钟。之后对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建立相应的词条库。在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此次事件中企业的战略调整大多布局于产品服务创新,业务布局,用户获取与运营这三个层面。产品服务方面,偏向于走精品化产品路线;业务布局方面,不少公司开始进行影游联动,延续游戏IP价值,举办电竞;用户方面,大多开始着手于精细化运营,将用户群体下沉到某一垂直细分上,以增加用户粘性和用户付费率。之后利用编码数据对此次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来自于行业内部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国内创新意识不强,抄袭借鉴的现象严重;二,国内游戏良莠不齐,更有胜者趁着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传播不良内容,以此牟利。来自于政府社会的因素主要有:游戏有极大的潜在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发展,不得不对游戏行业做出相应的整改限制。最后,通过对访谈内容以及二手数据的总结,认为中国的游戏行业在未来会有以下趋势:(1)市场用户方面,国内的人口红利接近饱和,国内用户审美逐渐提高,付费观念在不断的改善;(2)游戏运营方面,尤其是国内小型厂商,由于起步较晚,资金人员不是十分充裕,现阶段还尚未成熟,但在逐渐向大厂靠拢;(3)游戏产品方面,未来的游戏将会更加精细化,品类也会更加丰富,不同于大厂倾向于延续现有IP的形式,小厂商们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游戏公司提出了四条建议:(1)提高创新实力,结合新技术加强研发能力,走精品化路线;(2)加快游戏出海布局,精耕本地化运营;(3)拓展游戏产业链,培养电竞等相关产业;(4)重视游戏的文娱一体的作用,做好青少年防范工作,规范游戏内容。
黄莺[7](2020)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现状研究 ——以阅文集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如火如荼,全球圈粉无数,成为国内政产学研各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以往侧重从文学文本、媒介技术和跨文化传播等视角研究中国网文出海宏观状况或其中表现突出的外国粉丝翻译网站,本文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战略背景出发,以阅文集团为典型案例,实证分析网文出海之所以比较有成效,在作品自身及出海企业传播规律方面的原因。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与深度访谈法。首先,从国内与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勾勒出中国网文出海“热”的大背景,梳理归纳出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其呈现出的整体特征;其次,以阅文集团为例深入立体解读其网文出海成因、情况、采取的策略、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威胁,分析得出优化网文出海效果的对策。本文认为阅文在网文出海方面成就斐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在出海内容选取(含翻译)、产品运营与阅读市场开拓等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牢牢紧扣“本土化”这个核心,注重输出全套的网文IP生态机制。只有当中国政府、网文企业、行业协会着力加强网文海外传播的本土化并紧跟时代潮流审视“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这一议题时,才有希望推动中国网文持续出海,实现中国出版、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化更有力地“走出去”。
孙佳怡[8](2020)在《网文IP“盗墓笔记”全版权开发案例分析》文中认为在互联网经济的时代里,网络文学产业已经成为大众文化娱乐产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许多其他产业重要的内容输出阵地。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不断升级,网络文学的业务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从收费阅读制度,到免费阅读渠道分销,到影视剧改编,再到IP的全版权运营,网络文学和IP经济已经密不可分。从2015年网文IP改编剧《花千骨》的火爆现象出现,网络文学就开始进入IP的时代。网文IP时代的到来,直接地改变和拓宽了网络文学的市场道路,但随着IP经济的发展,问题也层出不穷。优质IP的数量越来越少,大量劣质IP涌入市场,造成网文IP市场看似饱和,购买IP的影视、游戏等公司手中大量IP堆积,市场发展短暂性的停滞。同时在对IP的改编上,跟风现象严重,当有好的改编作品出现,就会随之出现大量的相同的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本文之所以选择“盗墓笔记”这个IP进行分析,是因为运营方在对超级IP“盗墓笔记”的改编上,基本尝试了各种网文IP已经有的改编形式,并且逐渐形成了一条独特的IP产业链,是网络文学作品全版权开发的经典案例。那么在《盗墓笔记》所经历过的各种尝试中,有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又有哪些是可以完善的,其中原因是什么,是否可以参考这个案例形成一套机制来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本文将透过对《盗墓笔记》系列小说以及其所有IP衍生品的研究与分析来探讨这些问题,并从全版权开发的角度探索网络文学产业可以尝试的改变,希望找到一些启示性的意义。
费欣意[9](2020)在《开放存取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于20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地兴起,在传统期刊与开放存取期刊并行的环境下,科研人员在选择向OA期刊投稿时会遇到包括费用、同行认可等在内的诸多困扰,而为科研人员提供出版服务的学术期刊出版社也同样面临着挑战。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存取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发现现有研究缺乏对不同学术交流主体在开放存取环境下学术资源供给行为与策略的关注,以技术接受模型为代表的一系列信息系统研究模型是否能够真实且充分地解释科研人员在开放存取环境下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也尚存疑问。因此,本研究选取OA期刊这一金色开放存取的典型代表作为切入点,从科研人员与出版社两个视角展开研究,并在科研人员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部分采取混合研究方法,从而更加真实地还原其在OA期刊环境下的行为逻辑与影响因素。首先,从科研人员的内容供给视角出发,本研究使用扎根理论,根据访谈资料得出科研人员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回收407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对研究模型与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从出版社的服务供给视角出发,本研究使用SWOT分析方法与SWOT-CLPV理论,以爱思唯尔出版社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讨论了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上的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感知风险对作者的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有显着的负向影响,OA期刊概况、开放存取理念与社群引导则对行为态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行为态度直接影响着行为意向;此外,社群引导与绩效期望对作者的资源供给行为意向也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然而,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并不能证明感知成本对作者的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与意向存在影响,作者的期刊偏好对行为意向、感知风险对绩效期望的影响也均不显着。通过案例分析则可以发现,出版社的学术服务供给实力是发展的根本,针对不同性质的市场竞争制定差异化策略是长期发展的必要保证,而解决多方利益冲突则是OA期刊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本研究的贡献之处在于:第一,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了科研人员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研人员在OA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行为逻辑;第二,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学术期刊市场的竞争态势进行了研究,为出版社的OA期刊业务发展提供了现实建议与参考;第三,系统性地梳理了OA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状况,有利于深化人们对此的认知与理解。
韩珂[10](2020)在《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日趋旺盛的居住租赁需求和鼓励开放的住房租赁政策催生了长租公寓这一朝阳产业。房企出于响应国家政策、自身转型升级需求的考虑,开始创立集中式长租公寓品牌。但是房企跟随长租公寓市场自发形成的粗放式盈利模式不可持续、仍不明晰。目前长租公寓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运营模式、融资模式等方面。长租公寓盈利模式虽占有一定热度,但相关研究多就事论事、缺乏理论工具支撑,系统、深入性的研究有待加强。在现实困境和理论不足的双重需求下,本文聚焦于房企背景的集中式长租公寓运营商,充分运用模块化理论、扎根理论等理论,以构建普适性的集中式长租公寓盈利模式模块化理论框架和明确各界面模块的实现路径为阶段任务,展开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为长租公寓运营商开发运营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1)探索性的引入扎根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集中式长租公寓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提炼出盈利模式要素内在范畴,并基于模块化思想,梳理盈利模式系统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价值获取”、“产品服务设计”、“用户运营”三大界面模块,最终构建了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意义的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概念模型,深度挖掘了其内涵与模块作用,揭示了其属性特征和逻辑联系以及价值规律,为后续进行三大界面模块下的细化设计和打造发展轴线提供理论框架。(2)为明确构建的盈利模式中“价值获取”模块的实现路径,本文借助利益相关者、价值链等理论,从利益相关者关系、收入分配模式、价值获取保障三方面关键要点对其分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价值链分析等方法探讨该模块的价值获取的组织是谁、如何对获取到的价值进行分配、如何避免价值滑移等问题。(3)为打造构建的盈利模式中“产品服务设计”模块的发展轴线,从产品开发思路、收益来源、产品定价体系三方面对其进行内在内容生产与外在价值表现深度挖掘,以平台思维、特征价格法、SPSS分析法为抓手,确立产品三大目标的平衡思路,拓展收益来源,建立差异化、动态化、整体化的产品定价体系。(4)为细化设计盈利模式中的“用户运营”模块,引入客户生命周期理论,形成了客户获取、客户保持的客户经营逻辑。以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为度量标准,建立了集中式长租公寓客户获取流程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稳定为目标的客户保持动态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客户保持策略体系。(5)选取龙湖冠寓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价值获取”、“产品服务设计”、“用户运营”三大模块构建其盈利模式,进而为冠寓运营策略提供优化建议。该论文包括图47幅,表34个,参考文献144篇。
二、网络出版的收费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出版的收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 |
1.2.1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整体的变革 |
1.2.2 网络时代科研模式的变革 |
1.2.3 网络时代基于大数据科研方式的变革 |
1.2.4 网络时代出版模式趋势分析 |
1.2.5 开放共享背景下科学活动面临系列问题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从Science 1.0到Science 2.0 |
2.1 小科学与大科学 |
2.1.1 从小科学时代到大科学时代 |
2.1.2 科学发展对信息载体需求的变化 |
2.2 信息载体变革与Science 2.0的提出 |
2.2.1 纸媒到Web 2.0: 载体发展过程存在阶段性质变 |
2.2.2 载体的质变对科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
2.2.3 网络逐渐已经成为科学活动的主流载体 |
2.3 Science 2.0时代科学活动新特征 |
2.3.1 使个体研究走向在线协作 |
2.3.2 使成果交流走向全程探索 |
2.3.3 由纸媒传播走向即时在线 |
2.4 小结 |
第3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过程的新变化 |
3.1 网络时代科研主体的新变化 |
3.1.1 独立主体内涵的丰富 |
3.1.2 不同主体联系的增强 |
3.1.3 协作主体交流的拓展 |
3.1.4 创造主体格局的突破 |
3.2 网络时代数据处理的新演化 |
3.2.1 数据采集走向自动化 |
3.2.2 数据存取实现即时化 |
3.2.3 数据分析呈现协同化 |
3.2.4 数据处理尝试智能化 |
3.3 小结 |
第4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趋向 |
4.1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舞台: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
4.1.1 纸媒预发表的瓶颈 |
4.1.2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建立——以物理学arXiv为例 |
4.1.3 网络预发布平台的推广——以PeerJ Preprints和bioRxiv为例 |
4.1.4 网络预发布平台与期刊共存 |
4.2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途径: 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现和发展 |
4.2.1 开放获取期刊旨在打破访问权限 |
4.2.2 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步履维艰 |
4.2.3 开放获取期刊是新希望还是乌托邦? |
4.2.4 开放获取期刊的未来: 资本和价值的共生 |
4.3 科学成果发布的新模式: 基于网络本体成果发布的探索 |
4.3.1 去中心化: 人人皆可随时发表 |
4.3.2 去期刊化: 随时随地皆可发表 |
4.3.3 未来: 一条微博可能就是你的学术成果 |
4.3.4 科学评价和认可机制的再造 |
4.4 小结 |
第5章 网络时代科学成果传播的新问题 |
5.1 开放获取的功与过 |
5.1.1 需与传统商业期刊出版体系相抗衡 |
5.1.2 在与资本不断斡旋中出现偏差 |
5.1.3 在对传统功能地解构中不断重构 |
5.2 传播方式的“是”与“非” |
5.2.1 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论文也算侵权? |
5.2.2 Sci-Hub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
5.2.3 出版商的权利比分享研究的利益更重要? |
5.3 谁来确认优先权 |
5.3.1 科研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优先权归属难题 |
5.3.2 科研过程开放化所造成的优先权判定疑难 |
5.3.3 信息载体的升级导致科学创意及成果发布方式的变化 |
5.3.4 成果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导致优先权确认机制的变化 |
5.4 在线科学信息价值的判定疑难 |
5.4.1 传统同行评审机制频繁失效导致判定失真 |
5.4.2 传播方式多样化导致依据出版的评判标准失效 |
5.4.3 传播内容多样性亟待建立新的过滤机制 |
5.4.4 网络时代的过滤机制由谁重构: 从同行评审走向全面过滤 |
5.5 小结 |
第6章 网络时代科学评价机制的新挑战 |
6.1 默顿理想的背离 |
6.1.1 “普遍主义”遭破坏 |
6.1.2 “公有性”被侵犯 |
6.1.3 “无私利性”的缺失 |
6.2 科学计量评价的新机遇: 替代计量学 |
6.2.1 矫正传统评价机制带来的“马太效应” |
6.2.2 推动论文评价指标走向“多元即时透明” |
6.2.3 构建面向科研全程的个人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 |
6.3 科学奖励机制的新内容: 基于科研产品的全面认定 |
6.3.1 从科研成果走向科研产品 |
6.3.2 最大限度地激发集体在科研全程地全面合作 |
6.3.3 从个体成果认定到产品认证集成 |
6.4 小结 |
第7章 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与应对 |
7.1 科学活动在线化与科学协作创新的演变 |
7.2 成果发布网络化与在线交流系统的构建 |
7.3 信息动态交互与优先权和过滤机制的再造 |
7.4 评价方式变化与科学社会运行机制的调整 |
7.5 在危机与变革中走向科学活动新常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2)数据资产化及运营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据资产化 |
1.2 数据资产运营 |
1.3 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产运营的挑战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 |
第二章 数据资产研究现状 |
2.1 数据资产概念发展 |
2.1.1 信息资产及相关概念 |
2.1.2 数字资产及相关概念 |
2.1.3 数据资产及相关概念 |
2.2 数据资产管理 |
2.3 数据资产评估与定价 |
2.3.1 数据资产定价策略和模型 |
2.3.2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
2.4 数据流通 |
2.4.1 数据开放 |
2.4.2 数据共享 |
2.4.3 数据交易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属性的数据资产定义 |
3.1 数据资产概念剖析 |
3.2 数据资源的资产性 |
3.2.1 界定数据 |
3.2.2 数据的属性 |
3.2.3 数据资源具备资产的基本条件 |
3.3 数据资产定义 |
3.3.1 已有三类资产定义的分析 |
3.3.2 重新定义数据资产 |
3.3.3 数据资产的属性 |
3.3.4 数据资产是一类新的资产类别 |
3.4 数据资产面临问题 |
3.4.1 数据权属 |
3.4.2 数据资产计量计价 |
3.4.3 数据资产的管理 |
3.5 小结 |
第四章 数据资产化框架 |
4.1 数据资产的必要条件及其可满足性 |
4.1.1 数据权属及其可满足性 |
4.1.2 数据计量及其可满足性 |
4.2 数据资产化的附加条件及其可满足性 |
4.2.1 良好的数据质量及其可满足性 |
4.2.2 合理的货币计价与评估方法及其可满足性 |
4.2.3 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规则及其可满足性 |
4.3 数据资产化框架设计 |
4.3.1 数据资产化工作内容 |
4.3.2 数据资产化流程 |
4.3.3 有效性分析 |
4.4 数据资产化实践 |
4.4.1 数据资源确权 |
4.4.2 数据价值确认与质量管控 |
4.4.3 数据装盒入库 |
4.4.4 货币计价与评估 |
4.4.5 数据资产折旧和增值的管理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测度空间的数据资产计量计价形式化框架 |
5.1 离散数据空间上的测度 |
5.1.1 背景 |
5.1.2 模型 |
5.1.3 案例分析 |
5.2 连续数据空间上的测度 |
5.2.1 背景 |
5.2.2 模型 |
5.2.3 案例分析 |
5.3 乘积空间上的测度 |
5.3.1 背景 |
5.3.2 模型 |
5.3.3 案例分析 |
5.4 模型应用实例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数据产品运行的两阶段授权模式 |
6.1 数据产品流通 |
6.1.1 数据产品与实物产品 |
6.1.2 数据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
6.2 典型行业数据产品形态及其运行体系 |
6.2.1 典型行业数据产品及其形态 |
6.2.2 典型行业数据产品运行体系 |
6.3 数据产品两阶段授权模式 |
6.3.1 授权与定价 |
6.3.2 两阶段授权模式 |
6.3.3 有效性分析 |
6.4 两阶段授权数据产品运营平台体系结构 |
6.5 小结 |
第七章 一类大数据产品运行体系 |
7.1 大数据产品 |
7.2 图书的启示 |
7.2.1 图书的定义和形态 |
7.2.2 图书有效融合多种数据类型 |
7.2.3 图书的定价 |
7.3 大数据产品形态与定价量纲 |
7.3.1 大数据产品形态的调查 |
7.3.2 大数据产品的要素 |
7.3.3 数据盒:一种大数据产品的形态 |
7.4 基于数据自治开放模式的运行体系 |
7.4.1 数据自治开放模式 |
7.4.2 运行体系的构成和要素 |
7.4.3 运行体系的法规环境及权益保护 |
7.5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大数据产品调研问卷内容 |
附录B 大数据产品问卷调查报告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的美国法实践和启示 ——以《音乐现代化法案》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现状 |
二、国外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流媒体音乐及其授权机制 |
第一节 流媒体音乐的概念和特征 |
一、流媒体与流媒体音乐 |
二、流媒体音乐的特征 |
第二节 流媒体音乐商业模式中体现的授权方式 |
一、流媒体音乐的商业模式 |
二、典型的流媒体音乐平台 |
第三节 流媒体音乐授权中的法律关系 |
一、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法律主体 |
二、流媒体音乐授权许可法律客体 |
三、流媒体音乐授权的主要权利 |
第三章 我国流媒体音乐授权机制现状及困境 |
第一节 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的法律依据与实践 |
一、流媒体音乐授权的法律依据 |
二、流媒体音乐授权 |
第二节 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困境 |
一、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不完善 |
二、版权授权许可利益不平衡 |
第四章 美国《音乐现代化法案》对我国的借鉴 |
第一节 美国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中表现的问题 |
一、美国流媒体音乐产业发展增速快 |
二、音乐盗版屡禁不止 |
三、版费分配比例失衡 |
四、法定许可程序保守复杂 |
第二节 《音乐现代化法案》对流媒体音乐的应对措施 |
一、音乐现代化许可法案 |
二、经典作品补偿法案 |
三、录音制作者分配法案 |
第三节 《音乐现代化法案》流媒体音乐授权机制创新 |
一、改革一揽子许可制度 |
二、建立词曲作品数据库 |
三、调整许可费法庭制度 |
第四节 美国流媒体音乐授权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五章 我国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机制完善建议 |
第一节 集中授权模式的完善 |
一、接纳多元管理机构 |
二、放宽自由协商机制 |
三、健全争端解决机制 |
第二节 许可费与分配机制的完善 |
一、创新许可费收费模式 |
二、完善许可费支付标准 |
三、优化许可费分配机制 |
第三节 流媒体音乐版权信息化制度建设 |
一、信息化制度建设的目标 |
二、信息化制度建设的内容 |
三、个人许可制度建设的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
第一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的典型模式 |
第一节 在线广告收入模式 |
一、自建平台争取在线广告 |
二、利用自媒体谋求广告分成 |
第二节 在线内容收费模式 |
一、“硬”付费墙模式 |
二、“软”付费墙模式 |
第三节 在线增值收入模式 |
一、电子商务模式 |
二、有偿服务模式 |
第二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的成效审视 |
第一节 在线广告难补偿线下广告 |
一、线下广告加速下滑 |
二、在线广告停滞不前 |
三、广告在线平移失败 |
第二节 在线内容收入不成气候 |
一、在线内容收入有限 |
二、付费墙模式难推广 |
第三节 在线增值收入微乎其微 |
一、增值收入难遏盈利下滑 |
二、增值收入争取事倍功半 |
第三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成效的反思 |
第一节 覆盖竞争令商业模式探索维艰 |
一、在线广告面临的覆盖竞争 |
二、在线内容面临的覆盖竞争 |
三、在线增值面临的覆盖竞争 |
第二节 网络经济致商业模式探索无功 |
一、在线广告市场的“赢家通吃” |
二、在线内容市场的“赢家通吃” |
第三节 流量缺失成商业模式发展症结 |
一、报媒难以建成内容流量入口 |
二、报媒难借内容有效激活流量 |
第四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艰难的启示 |
第一节 商业模式缺失与中国报业分类发展建议 |
一、报媒商业模式缺失渐成必然 |
二、报业分类发展及其基本诉求 |
第二节 专业化内容在线商业模式再探索的前瞻 |
一、基于报媒商业模式发展史的思考 |
二、基于新媒体平台商业模式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游戏版号审批暂停对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影响及原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1.3 研究问题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文献整理 |
2.1 政府监管相关理论 |
2.2 游戏公司的盈利模式 |
2.3 游戏产品生命周期 |
2.4 游戏版号相关理论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数据获取 |
3.2 数据处理 |
第四章 研究发现 |
4.1 版号事件的影响 |
4.1.1 企业财务变化 |
4.1.2 企业战略变化 |
4.2 版号事件的原因 |
4.2.1 行业内部因素 |
4.2.2 政府社会因素 |
4.3 中国游戏行业发展分析 |
4.3.1 发展趋势分析 |
4.3.2 发展策略分析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财报资料整理(战略部分) |
附录2 财报资料整理(财务部分) |
附录3 部分二手文献索引 |
附录4 半结构化访谈大纲 |
附录5 专家访谈记录 |
访谈1 M1 |
访谈2 M2 |
访谈3 M3 |
访谈4 |
访谈5 |
(7)中国出版“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现状研究 ——以阅文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网文出海概况 |
第一节 中国网文出海背景分析 |
一、国内环境分析 |
二、国际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网文出海发展历程 |
一、萌芽期 |
二、积累期 |
三、快速发展期 |
第三节 中国网文出海整体特征 |
一、传播主体 |
二、传播内容 |
三、传播渠道 |
四、网文用户 |
五、传播效果 |
第四节 中国网文出海现存问题 |
第三章 阅文集团引领中国网文出海 |
第一节 阅文集团网文出海缘起 |
一、阅文网文出海内因 |
二、阅文网文出海外因 |
第二节 阅文集团网文出海的三个阶段 |
一、阅文出海1.0时代:海外出版授权阶段 |
二、阅文出海2.0时代:海外平台搭建与内容输出阶段 |
三、阅文出海3.0时代:海外原创内容上线及生态输出阶段 |
第三节 阅文网文出海成就 |
第四章 阅文网文出海策略:本土化全生态输出 |
第一节 海外原创机制丰富内容生产源 |
一、瞄准海外市场空缺差异化输出 |
二、鼓励海外作家创作输出生产机制 |
第二节 翻译众包模式孵化全球译者 |
一、全球范围组建专业译者团队 |
二、基于读者意向选取翻译作品 |
三、平台多媒体设计增进译文传播 |
第三节 全版权运营打造海外网文生态 |
一、国际投资合作打通海外本土渠道 |
二、全版权运营构建海外IP全生态体系 |
第四节 自建平台逐步确立商业雏形 |
一、建立全球粉丝互动生态体系 |
二、推广海外全端网文阅读平台 |
三、“三步走”确立本土付费机制 |
第五章 阅文网文出海面临挑战 |
第一节 当下发展瓶颈 |
一、输出功利化且海外原创尚不成熟 |
二、高语境网文翻译困难,人才易流失 |
三、外站盗版合作破裂,监测维权不易 |
四、商业模式分歧垄断做法引发抵触 |
第二节 未来潜在威胁 |
一、作者直接授权与自出版输出越过阅文 |
二、国内企业竞相出海竞争加剧威胁地位 |
三、出版模式纠纷与替代品影响用户黏性 |
四、文化壁垒与限制政策征兆成最大挑战 |
第六章 透过阅文看中国网文出海优化对策 |
第一节 输出现实多元题材,培育海外原创作家 |
一、针对性输出垂直现实题材网文 |
二、完善网文多元价值评估体系 |
三、健全海外本土作家培育机制 |
第二节 AI翻译推规模出海,PUGC破翻译难题 |
一、AI翻译增强网文供给 |
二、PUGC孵化优质译作 |
第三节 全球跨界开发IP,稳步推进商业模式 |
一、国际全平台合作拓宽输出渠道 |
二、IP全生态开发丰富传播形式 |
三、个性推荐与互动增强粉丝黏性 |
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确立商业模式 |
第四节 研发技术打击盗版,加强国际维权合作 |
一、技术研发把控网文版权保护壁垒 |
二、参照国际经验推动外站正版转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网文IP“盗墓笔记”全版权开发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网文IP“盗墓笔记”的诞生语境 |
1.1. 网络文学二十年 |
1.1.1. 传播媒介 |
1.1.2. 写作风格 |
1.2. 网文《盗墓笔记》的诞生 |
1.3. 网络文学简史中的《盗墓笔记》 |
2.网文IP“盗墓笔记”的实体出版转化 |
2.1. 《盗墓笔记》系列作品的实体出版 |
2.2. 实体出版对网文IP“盗墓笔记”的增益 |
2.3. 从《盗墓笔记》的实体出版看网文IP与实体出版的关系 |
2.3.1. 网文IP商业化之前 |
2.3.2. VIP收费制度建立 |
2.3.3. 网文实体出版市场冷淡 |
3.网文IP“盗墓笔记”的其他形式转化 |
3.1. 网文IP“盗墓笔记”的全版权开发进程 |
3.2. 网文IP“盗墓笔记”的几种转化形式 |
3.2.1. 网剧与电影 |
3.2.2. 舞台剧 |
3.2.3. 漫画改编与动画改编 |
3.2.4. 游戏改编 |
3.2.5. 其他衍生品 |
4.超级IP《盗墓笔记》全版权开发的市场营销经验 |
4.1. 网文IP“盗墓笔记”的产业生态链 |
4.2. 网文IP“盗墓笔记”全版权开发经营的现状 |
5.余论:关于网文IP全版权开发的几点启示性意义 |
5.1. 构建网文IP的开发与运营机制 |
5.1.1. 网文IP价值评估和投资决策 |
5.1.2. 网文IP良性开发和系统运营 |
5.1.3. IP运营的风险管理 |
5.2. 精品化是网络文学IP未来发展的关键 |
5.2.1. 打造精品网文 IP,创造可持续开发之路 |
5.2.2. 建立完善科学的IP产业链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开放存取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 |
1.2.2 开放存取资源的呈现与利用 |
1.2.3 开放存取环境下学术交流主体的参与状况及对策 |
1.2.4 开放存取带来的学术与社会影响 |
1.2.5 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理论基础 |
2.1 理性行为理论 |
2.2 技术接受模型 |
3 从科研人员视角出发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探索性研究 |
3.1 数据来源 |
3.1.1 受访对象控制 |
3.1.2 访谈提纲设计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译码 |
3.2.1 开放性编码 |
3.2.2 主轴编码 |
3.2.3 选择性编码 |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1 科研人员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形成过程 |
3.3.2 感知成本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与意向的影响 |
3.3.3 社群引导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与意向的影响 |
3.3.4 感知风险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的影响 |
3.3.5 OA期刊概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的影响 |
3.3.6 开放存取理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态度的影响 |
3.3.7 期刊偏好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意向的影响 |
3.3.8 绩效期望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意向的影响 |
3.3.9 感知风险对绩效期望的影响 |
4 从科研人员视角出发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验证性研究 |
4.1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4.2 问卷编制与数据收集 |
4.2.1 问卷设计 |
4.2.2 预调查 |
4.2.3 数据收集 |
4.3 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检验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4.3.4 信度检验 |
4.3.5 效度检验 |
4.4 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
4.4.1 模型拟合评估 |
4.4.2 路径系数 |
4.4.3 假设检验 |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1 感知风险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2 OA期刊概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3 开放存取理念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4 社群引导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5 绩效期望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6 感知成本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7 期刊偏好对学术资源供给行为的影响 |
4.5.8 感知风险对绩效期望的影响 |
5 从学术期刊出版社视角出发的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 |
5.1 SWOT因素分析 |
5.1.1 优势(Strengths) |
5.1.2 劣势(Weaknesses) |
5.1.3 机会(Opportunities) |
5.1.4 威胁(Threats) |
5.2 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
5.2.1 杠杆效应 |
5.2.2 抑制性 |
5.2.3 脆弱性 |
5.2.4 问题性 |
5.3 总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启示 |
6.1.1 OA期刊环境下科研人员的内容供给行为 |
6.1.2 OA期刊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社的服务供给策略 |
6.1.3 OA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概况 |
6.2 贡献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10)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概念界定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构建 |
2.1 扎根理论适用性分析 |
2.2 扎根研究设计 |
2.3 扎根理论编码过程 |
2.4 概念模型构建 |
2.5 本章小结 |
3 价值获取模块分析 |
3.1 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构建 |
3.2 收入分配模式决策模型构建 |
3.3 价值获取保障体系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产品服务设计模块分析 |
4.1 产品开发思路 |
4.2 产品收益来源确定 |
4.3 产品定价体系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5 用户运营模块分析 |
5.1 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思路 |
5.2 客户获取流程管理体系构建 |
5.3 客户保持体系构建 |
5.4 本章小结 |
6 案例研究——以龙湖冠寓为例 |
6.1 案例选择 |
6.2 盈利模式构建 |
6.3 运营策略优化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网络出版的收费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时代科学活动的变革研究[D]. 吴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数据资产化及运营系统研究[D]. 叶雅珍. 东华大学, 2021(01)
- [3]国内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现状研究[J]. 颜靖华,郑彦宁,毛一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1)
- [4]流媒体音乐版权授权的美国法实践和启示 ——以《音乐现代化法案》为中心[D]. 陈雅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研究[D]. 肖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游戏版号审批暂停对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影响及原因的研究[D]. 周志健.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7]中国出版“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现状研究 ——以阅文集团为例[D]. 黄莺.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8]网文IP“盗墓笔记”全版权开发案例分析[D]. 孙佳怡.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6)
- [9]开放存取期刊环境下的学术资源供给研究[D]. 费欣意. 南京大学, 2020(02)
- [10]集中式长租公寓模块化盈利模式研究[D]. 韩珂.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