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的组织保障模式分析_内部审计论文

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的组织保障模式分析_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绩效提升的组织保障模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内部审计论文,模式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部审计作为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项职能活动和管理系统,它通过确认与咨询两种方式,为企业的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完善、企业风险防范提供支持和保障。但对于不同的组织来说,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即内部审计绩效水平高低不同。从根本上来说,内部审计绩效取决于公司治理环境、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定位、内部审计职权及其运作体系、内部审计团队及其能力四个基本要素,这也是分析内部审计组织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

一、公司治理环境

公司治理环境是内部审计的基础,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这些因素构成内部审计运作环境,是内部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内部审计发展的空间,公司治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内部审计的效率与效果。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权责利及相互制衡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公司治理,企业形成清晰权责关系、决策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和有效。而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绩效的发挥。

第一,有效的公司治理要确保股东权利不受侵害,它把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制衡机制的重要力量,要求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充分重视和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中的作用,并在董事会层面设立审计委员会。这也是安然事件后世界各国在制定公司治理标准时的重要内容。

第二,良好的公司治理要求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使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在董事会的层面上实行集体决策、专业化决策和专家化决策,这种决策机制要求更准确的支持信息,从而董事会有重视、依靠内部审计的内在需求。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负责,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部控制监督的制度保证,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董事会和管理层往往也比较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第三,在有效公司治理环境下,经理层更多地充当董事会决议的执行者,而内部审计作为咨询服务的提供者,能够为企业管理的完善和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建议,作为公司内部绩效确认和评价的专家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司执行力的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执行者的经理层也会更加重视和依赖内部审计。

第四,我国公司治理借鉴日本经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同时设立监事会,代表股东利益对董事会及经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具体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予以纠正等。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成员要依靠内部审计师来开展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水平。

第五,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存在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一言堂”的局面,能够有效改变公司领导“拍脑袋”决策的行为方式。而在“一言堂”和“拍脑袋”的公司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往往会成为领导的对立面并不受重视,即使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也形同虚设。

二、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

对于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也即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隶属关系,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蕴涵着十分复杂的经济关系,并关系着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职能范围的大小和内部审计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意义。从目前企业管理实务看,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有多种模式,每种模式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第一,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会部门,将内部审计当做财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使用,主要起到财务检查的作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组织地位低,缺乏独立性,往往陷入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冲突与矛盾中,很难作为第三者来监督他人,并且由于其位置局限,内部审计部门常常只能开展常规性财务审计工作,很难提供经营决策服务,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

第二,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纪委监察部门。这一定位将内部审计当做纪委监察部门监察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强化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但内部审计的鉴证、评价和服务职能作用难以发挥。这是一种具有较强行政色彩的管理模式,在一些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中依然存在。

第三,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总经理。这一定位使得内部审计能够直接为经营管理服务,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由于内部审计在总经理领导之下,无法对其领导进行反向监督,或者是在涉及总经理的业务活动中,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这样就不利于为财产所有者服务,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受到削弱。

第四,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在董事会,有利于保持内部审计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同时也使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便于其为委托人服务,又便于其对经营管理层加强监督,提高服务效益。但不足之处在于,凡事都要通过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这将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第五,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对执行层进行监督。这一定位符合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也整合了监督资源,同时也可进一步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制约作用,从独立性和设置层次上看相对较高。但这样容易导致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侧重于监督,将内部审计与监事会的工作混为一谈,忽视内部审计本身的评价和服务职能。

从组织结构层次来说,内部审计部门究竟如何定位并不存在一个完美无缺的通用模式,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定位,需要在综合考虑企业规模、经营生产特点、组织结构的设置、监督的效率与成本、企业文化特点以及经营理念等因素的基础上,设置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要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核心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等。根据这些原则,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对于规模较大、公司治理比较完善的企业,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而其他规模较小或者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企业,则可以仅设立由最高管理层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又可以采取两种情形:一是内部审计直接隶属于审计委员会管辖,与经理层同级;二是内部审计隶属于经理层管辖,但同时接受审计委员会指导。

三、内部审计的职权及运行体系

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定位决定了其职能范围的大小及其职能发挥的多少。在上述五种组织模式下,如果采取隶属财会部门管辖模式或者隶属纪委监察部门模式,内部审计至多起到监督和审核的作用,只有在后三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才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应该至少可以发挥如下三项职能:(1)审核单位资金、资产、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情况,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准确可靠,确保经济活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2)确认单位及内部机构负责人的管理绩效,为企业绩效管理和业绩改善提供支持。(3)对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对企业风险管理状态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些职能的发挥,需要有一整套管理体系或者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包括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内部审计的计划及报告路径、内部审计控制体系等内容。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明确规定,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应当制定相应规定,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内部审计应该具备的权限主要有:(1)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生产、经营、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2)参加本单位有关会议,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3)参与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由单位审定公布后施行;(4)检查有关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资料、文件和现场勘察实物;(5)检查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和资料;(6)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7)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损失浪费行为,作出临时制止决定;(8)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批准,有权予以暂时封存;(9)提出纠正、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见以及改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10)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这些权限是否落实将会影响到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

审计计划可以分为组织层面的审计计划和项目层面的审计计划两个层次。从组织层面来讲,内部审计部门应该首先掌握可能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风险问题,以此为基础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整体工作,帮助企业来计量和缓解这些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目标。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的放矢,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具体到某一个审计项目来说,每项任务开展前先明确具体的审计目标,针对具体目标制订审计方案,合理调配人员,科学安排时间,对每一项工作都做详细的布置;运用运筹学的知识,合理安排每一项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审计结果向谁报告实际上也会影响审计效果,一般来说,审计结果报送对象的层级越低,其受到重视的可能性也越低。但如果审计结果向高层报告,往往也不会及时反馈到出现问题的层级。所以比较好的模式是同时向审计对象和其主管领导报告,这样有助于审计意见受到重视、审计建议得到落实。

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业绩衡量和薪酬三个方面的内容。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像外部审计一样,制定统一的审计标准,设置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体系,确保对各个层次各个部分的审计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和程序来开展,审计结论依照统一的判断原则和标准而得出,否则,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业绩衡量是影响内部审计人员行为的有力工具,不同的企业其内部审计业绩衡量政策和程序会有很大的差别,用于满足不同的需求。但一个好的业绩衡量应该能够激励审计人员和审计小组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为组织增加价值。薪酬制度则是内部审计绩效的催化剂,好的薪酬政策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并留住有价值的员工,有力提高个人和组织业绩。

四、内部审计团队及其能力

内部审计职能的执行最终要依赖于内部审计团队,所以内部审计团队及其团队成员的胜任能力构成了影响内部审计绩效的主体性要素。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如内部审计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工程造价师、计算机专业人才等,所以如何构建一个适应企业内部审计业务需要的团队,对内部审计绩效的发挥至关重要。而一个高效的内部审计团队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团队组织形式,其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是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的根本,只有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拥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胜任能力,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当然,还需要按照适当的形式将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组织到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率。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可分为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认知技能由技术技能、分析(设计)技能、鉴别技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行为技能由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组成。这些能力对于内部审计入门者、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管理者分别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从更广泛意义上来说,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不仅仅指技能的要求,而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面对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扩展,不仅要通晓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知识,还要熟悉工程技术、金融税收、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沟通协调能力、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恪守客观公正、正直诚信、审慎、遵守法规和职业道德、廉洁的原则。

综上所述,从组织保障角度来讲,内部审计绩效的提高需要从完善公司治理出发,为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科学定位内部审计在公司组织中的地位,为其职能的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运作的制度体系,为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提供制度保障;需要打造一支具有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团队,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标签:;  ;  ;  ;  ;  ;  ;  ;  ;  ;  ;  ;  ;  ;  ;  ;  

提高内部审计绩效的组织保障模式分析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