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183;新思路#183;新观念——评《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客体论文,新思路论文,新观念论文,新视野论文,原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有关哲学认识论的专著,但是深入系统地研究认识的“解剖结构”——主客体相关联及关联中的主客体的论著并不多见。著名的哲学认识论专家夏甄陶先生的新著《认识的主—客体相关原理》一书,不仅把国内有关主客体理论的研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视野、新思路、新观念是该著最显著的三个特征。
一、把认识置于人和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加以研究,从而为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人类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逻辑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对于认识论的研究历来有两种基本的态度:一种是把认识同实践割裂开来,单就认识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走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态度;一种是把认识和实践统一起来,最终解决了认识的可能性问题和知识的可靠性问题的唯物主义态度。然而问题在于,我们对认识进行反思性研究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观念与认识的结构解剖,与认识自己结构自己的逻辑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需要对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形成的基础和发生、展开的机制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作者正是循着这条思路,提出了“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认识论虽然是以认识本身为研究对象,但必须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的关系之网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认识论不能单纯局限于考察和研究人与世界之间的观念的或理论的认识关系,特别必须把这种关系同物质的实践关系内在地统一,作一体化的考察和研究。”(第6页)这样一来, 对有关认识论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不仅找到了可靠的立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拓展了认识论的研究视野。
具体说来,将认识定位于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之网来加以研究,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种新视野:一是认识论研究的开放性视野。所谓开放性视野,是指人的内部世界,包括人的本质力量、认知定势、知识结构都不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封闭式形成的,而是通过人对世界的依赖与掌握,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持续变换、转移社会积累而形成的。因此,认识过程是人观念地和实践地掌握世界的开放性过程;二是认识论研究的关系性视野。所谓关系性视野,是指人的认识展开是人与外部世界间物质、能量、信息变换与转移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在共时—空结构中相关联的统一的主体—客体关系结构系统,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是一切认识关系系统中必须具有的两个相关联的单元子系统;三是认识论研究的动态视野。所谓动态视野,是指人的认识总是表现为一个具体的动态过程又必然终止于一定的结果,在观念领域内表现为具有稳定逻辑结构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建立。这种知识体系又构成了认识活动的新起点和内在环节。认识的自己构成自己的逻辑也就是认识的开放性、关系性、动态性逻辑。
二、把认识置于主—客体相关联的动态展开关系之中加以研究,为把握人类认识解剖结构的发生、进化条件与机制指明了一条新思路。
可以这样说,作者站在人与世界总体性关系的高度,从哲学认识论出发,紧紧围绕认识系统的解剖结构中的主—客体相关联的共时态阶段性建构、展开与历时态结构性跃迁、进化这个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内在逻辑线索,通过对认识系统中与客体相关联的主体及认识系统建构的主体性条件;对认识系统中与主体相关联的客体及认识系统建构的客体性基础;对认识系统中主—客体相关联的中介及认识系统建构的中介性环节等内容的解剖性分析与考察,全方位多维度地揭示了人类认识发生、展开的根源与基础,从而为我们把握人类认识进化、发展的机制和逻辑指明了一条新思路。
这条思路之新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立意的角度新。该著并未专辟章节谈认识的发生机制及解剖结构,然而其思想的机锋力透纸背,涵盖全篇,读者不难从中看到作者运思的脉络和立意的深远,领悟到认识发生、展开机制的内容与实质。作者之所以对每个论点的阐发,都能较好地将主—客体的关联同关联着的主体方面、客体方面及中介环节,结构的解剖同解剖的结构、共时态展开同历时态进化等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作者立意的角度新是分不开的;第二,挖掘的层面新。作者并没有把笔触直接指向认识机制的形成条件、展开方式和表现形式等,而是紧紧围绕着主——客体相关联的诸认识子系统内在要素的本质、特性、表现与建构方式等来进行阐述,将认识发生与展开机制的内在条件、表现形式等一般性问题融汇于对各个具体问题的阐发中,由于这个过程同主——客体相关联的动态展开方式;同主——客体相关联的时——空界阈的不断形成、突破与跃迁;同人与世界总体性关系的历史的社会的展开方式等诸多问题的探讨密切相联,因而在更深的层面揭示了认识的发生机制;第三,拓展的幅度新。拓展的幅度从大的方面讲,它把人类认识发生机制的展开及认识系统解剖结构的形成拓展到了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之中,使其认识的根基更加牢固;从小的方面讲,这种拓展幅度触及到所谓“一点二态三体”。“一点”就是主——客体相关联的认识结构系统的一中心点;“二态”就是这个系统中心点展开着的“共时态”和跃迁着的“历时态”;“三体”就是置于主——客体相关联动态结构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体”。由于拓展的幅度深远,内涵丰富,因此,给读者认识和把握认识论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立体式”运思空间,为人的思维活动创造了一个更为深远的背景。
三、把认识置于主——客——中介三个单元子系统之中加以研究,为人们把握人类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律提供了一些新观念。
作者在书中结合对各个不同问题的阐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观念。然而从总体来看,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观念自始自终都同主——客体相关联的基本原理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并通过对认识系统主——客——中介三个单元子系统的考察,在结构上得到充分的展开。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使认识系统的解剖结构以要素为主线分别独立地被解剖,逻辑线索非常清晰;另一方面利用每一子系统各自具有丰富内涵,将认识论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问题和原理包容进来,使新的思想、观点和观念能统一到认识系统的结构解剖之中。
作者在处理认识结构“主——客”二项式同“主——客——中介”三项式关系时作了相容的把握,从而为全面论证各个子系统要件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仅就“主——客体相关联的主体方面”这一章的有关内容看,不仅所列问题诸如认识主体及建构的主体性原则、人掌握世界的机体器官、主体认知定势的功能、稳定性及更新、重建等,都较全面地概括了主体方面的内在要件与内容,而且所阐述的一些概念诸如主体、主体性、主体势、主体性原则、认知定势、认识内稳态等,都作了新的理解和规定。例如关于主体势,作者是这样规定的:“指一定认识系统结构中一定的现实主体,由自己的主体地位、本质力量和认知定势所形成的对一定客体的一种自主的、能动的态势、状态。”(第22至23页)这是很有新意的。由于对概念的把握有了揭示其内涵的思想主线,这就使得各个概念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体现并服务于这个主线的整体性存在。
值得指出的是,该著还提出了一个贯穿全书的极具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认识论原理,即主——客体相关律。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主体的内部世界、主体的本质力量和认知定势对外部世界的有效‘结合’、‘同化’达到什么范围和程度,外部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就能够在这个有效的范围内和程度上成为对主体有意义的现实客体;反之,外部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在何种范围内和程度上成为主体有意义的现实客体,就相应地表现和确证主体的内部世界、主体的本质力量和认知定势对外部世界的有效‘结合’、‘同化’达到了什么范围和程度。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相互适应的关系,就是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相关律。”(第267 页)可以说这一思想就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和灵魂,也是作者能够成功地将各个基本概念和原理相互贯通并融为一体的深层思想源流。从这个思想出发,我们不但可以深入系统地把握认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同时可以准确具体地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展开的内在机制与逻辑,从而极大地丰富我们对认识的反思性认识与研究,并使哲学认识论的探索走向深化,达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