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生态系统存在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其中的联系并对影响展开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水生态系统的优化建设问题。本文对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措施
1 引言
对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的确很有必要,因为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只考虑到它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建设完成之后,诱发了多种地质灾害,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尤其是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分析
2.1 气候与大气
水利工程建设使得局部气候与大气发生了变化,比如气温、湿度等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改变,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相关学者发现,水利工程区域内,因为有大量水源的存在,所以其上空透明度与普通的陆地上空更高,此外,紫外线辐射也要高于陆地上空,湿度也相应的提高,但是气温下降明显。通常而言,区域性的气候情况主要与大气环流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得当地的大气环流发生了改变,因此水库区域内,降水以及湿度等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气象因子的变化,也影响了水利工程附近居民的生活。
2.2 水质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水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前,该区域内水流的流速比较快,沉清作用明显,这就是使得水中的矿物质溶解度发生变化,使水更加的清澈,此外,也能够使工程区域的水中氧量增多,而营养物质浓度也相应的有所增加。
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进入到工程内部的水流流速缓慢,无论是其稀释能力,还是其自净能力都有所下降,久而久之,进入水利工程的支流河道就会出现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污泥集聚。因为水利工程内部与外部水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且工程内部水温也会出现分层的情况,这就导致工程内部水源产生密度屏蔽,水源几乎不与外部大气循环。所以水中的污染物无法扩散,因此水利工程内部的水源与外部河流众多水源相比,其自净能力相差很多,所以比较更显浑浊。
2.3 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的生活的区域一般都比较固定,而且其生活习性也早已形成,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水生生物生活的区域,同时对其生活习性也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有些水生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大量死亡,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中生物,这种不利影响更为显著。此外,建设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影响也比较大,比如,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大坝截流,这对洄游性鱼类来说影响重大,这种鱼类无法按照原有的路径完成基本的生活周期活动,并且,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该区域内的环境明显发生了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鱼类就会生存下去,而不是适应这种环境的鱼类有可能的死亡,也有可能寻找新的栖息之地,一段时间之后,该区域内的鱼群种类必然会发生变化。
2.4 上、中下游及河口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其影响不仅仅限于工程区域内,整个流域都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对库区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这种影响往往都是不利影响,而对中游以及下游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而且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都会长时间持续,而且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广,甚至能够延伸到河口。
通常情况下,河口都是咸水以及淡水交界的地方,周围的环境比较复杂,再加之,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其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甚至会造成盐水入侵等多方面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环境地质
水利工程的建设极容易造成滑坡以及塌岸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将会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通常的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坝高越高,其容量也就越大,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普通的水库坝高与诱发的地质灾害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一般而言,蓄水时间的长短也会引发地质灾害,以此在建设期间,必须对其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一旦发生重大的地质灾害,其损失将无法估量。
3 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3.1 对水利工程影响力的评估
首先,需要对地质进行实地勘察和检测,当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基的挖掘筑造等步骤,这些步骤的实施必然会对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环境稳定系数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分析,尽可能地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其次,对气候影响分析加大重视程度,当水利工程建设竣工时,蓄水面积出现不断增加的同时,空气湿度也会加强,从而导致区域内气候的湿润度和降雨量都有所增大,因此,需要对雨水方面加强分析,来保证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最后,国家需要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并且颁布相应的法律来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和环境评价进行明确规定,从而为水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完整提供保障。
3.2 在水利建设中加入环保技术
环保技术的应用是缓解水利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环保技术主要应用于2 个方面:(1)应用于材料技术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环保材料的使用率,从根本上缓解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2)在实际的施工技术方面,需要以绿色施工为核心,在其基础上对技术进行强化处理,来保证技术的使用有效降低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企业需要成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施工材料和技术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环保技术有效应用于材料环保和技术环保中,为环保技术的长久应用提供保障。
3.3 提高环保意识
提高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是缓解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手段之一。首先,明确环保意识的真正含义,其并不是阻断水利工程的建设,只是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中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从而来增强参与人员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进而实现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其次,需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环保意识氛围,从而对参与人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提升其自身环保意识的效果。
3.4 建立生态防护工程和生态补偿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对施工区域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并且在堤线的布置上,要尽量减少工程材料的使用,应按照河流的基本情况来进行河坝堤型的设计,以此来保证水源系统的正常流通,为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生态堤防工程需要以整改和修复为核心,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堤防工程的需求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且需要和植被绿化工作进行融合实施,从而保证生态堤防工程设计更加合理化,以此来对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来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经济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对生态补偿的主体和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并且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中预留部分资金,来为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从而使生态平衡得到有效保障。除此之外,生态补偿机制可以还原生态应有价值,这不仅可以使水利工程破坏的水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4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系统状况并不乐观,其中存在着很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存在着影响。因此,人们需要把握其中关键的地方,寻找解决的措施,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和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共存。
参考文献:
[1]徐燕,仲兵兵,林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2)
[2]陈艺云.浅议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7(17)
[3]任磊.浅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8(15)
论文作者:陈科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环境论文; 自净论文; 生态论文; 水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