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护理;依从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77-02
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多由生活中重大事件所引起,重大创伤性事件是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基本条件,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期性,其中如吵架、地震、车祸、暴力事件、婚姻不幸、破产、死亡等均可能诱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创伤性事件的痛苦记忆会经常引起恐惧、害怕、无助感,长此以往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治疗积极性,进而可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1]。因而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评估,加强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了解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完善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护理服务流程,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护理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和治疗的积极性,现对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表明对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中男19例,女9例;患者的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44.58±5.62)岁;病程7d~1个月,平均病程(12.30±2.65)d。对照组中男20例,女8例;患者的年龄在18~71岁,平均年龄为(45.01±5.63)岁;病程7 d~1个月,平均病程(12.01±2.59)d。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1)环境护理: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在各项检查及治疗前需要与患者做好沟通,减少陌生环境对患者的应激反应。(2)睡眠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受到强烈不良刺激,可能存在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的现象,因此加强应对患者的睡眠护理,睡前需要保证环境绝对安静,可通过深呼吸或放松肌肉的方式,引导患者放松全身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必要时也可以使用适量催眠药物。
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1)认知治疗:患者每次回忆起急性创伤发生情景时,可能会出现焦虑痛苦的心理反应,因此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的情绪,可能会干扰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开展,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治疗[2]。每周定期为患者进行两次认知治疗,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与患者进行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达,了解患者目前的情绪,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和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讲解创伤后应激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主动配合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使患者的内心负面情绪得到充分宣泄,最大限度的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2)心理护理干预 ①放松训练: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引导患者逐渐放松全身肌肉,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降低患者的警觉性。②深呼吸训练:将患者的双手放在腹部,同时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指导患者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同时感受手和腹部深呼吸起伏的状态,来达到放松全身的目的。③思考中断法:当患者出现不良念头时,应立即采用转移注意力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④支持性心理护理:支持性心理护理主张在创伤应激障碍患者中进行及早干预,并侧重于提供支持[3]。护理人员需要用真诚友善的态度来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聆听患者的诉说,鼓励患者讲述自身的不幸经历以及身心不适,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不幸遭遇给予支持和同情,同时鼓励患者疏导内心的不良情绪,勇于接受自身面对的不幸和不幸带来的应激反应。鼓励和暗示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及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类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行为矫正治疗和暗示治疗,摆脱患者的危机心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比较
3.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使得患者在回忆创伤事件发生时会出现恐惧、紧张的情绪[4]。并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容易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再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疾病尽快好转[5-7]。
实验组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更好,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实在常规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消除患者对进行创伤的恐惧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提升患者的疾病配合依从性,可显著提升疾病的康复质量,提高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
总之,加强对急性创伤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危机,加速疾病的康复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宏.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与护理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26-227.
[2]余方芳,吕美华,蔡惠娟,等.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临床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6,38(15):2385-2387.
[3]郭彦丰.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43-2845.
[4]刘娜.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20-221.
[5]吴玲,陈鹏莉.突发群体暴力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3):255-256.
[6]李向荣,王正英,李英姿,等.术前心理护理对术中知晓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56-1458.
[7]张金荣.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10).
论文作者:邵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心理论文; 障碍论文; 实验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可能会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