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处理好与被管理者的关系_管理者角色论文

管理者应处理好与被管理者的关系_管理者角色论文

管理者要处理好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者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该论断揭示了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动,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的地方,都需要管理。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出现了管理活动,也就出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这对永恒的矛盾。在管理中,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管理者,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行使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目的,显然是现代行政管理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好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一关系呢?

一、摆正位置是前提

所谓“摆正位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管理者要善于把自己摆在与被管理者平等的位置上,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二是要善于把自己摆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我们国家,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职责的不同,而绝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政治上是完全平等的。如果说他们之间有区别,那就是管理者在其位必谋其政,他具有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同时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权力、责任、服务和利益四者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与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者在性质、职能、作用上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就是人民群众,一切大大小小的管理者都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不承认这种关系或颠倒这个关系,不履行公仆责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的管理者。要深刻理解“管理就是服务”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时刻想着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公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第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但能否产生“角色效应”,“角色功能”能否得到强化,管理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管理者要有自觉的主体意识,即认识到自己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做好管理工作;自觉带领和引导被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不能做群众的“尾巴”。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管理工作离不开被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谁无视或不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作用,谁的工作必将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把被管理者的作用作为工作的支点,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管理活动的目的。

二、掌握方法是关键

管理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工作方法的改进和管理艺术的运用,即使他是一个专家内行,作风也很正派,工作也很辛苦,但往往得不到被管理者的赞成和拥护,有的结果甚至很糟糕。群众对这种管理者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一,公道正派,一视同仁。能否做到公道正派,一视同仁,是被管理者衡量一个管理者政治觉悟、思想素质的尺子,是管理者人格力量的重要体现。管理者在用人、处事上要按照党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贤任能,不能在组织中划亲疏、拉团伙,不讲党性,在原则问题上讲妥协。否则,不仅会影响管理者的形象,降低管理者的威信,更会贻误党的事业。

第二,坚持原则,灵活机动。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讲正气,敢于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维护群众的利益和政策的严肃性。“发现问题就是水平,解决问题就是政绩,掩盖问题就是失职,揭露问题就是党性”,这是党和人民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也要反对不顾客观条件的“一刀切”。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把上级的要求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注重疏导,“攻心”为上。被管理者有了思想问题或有了缺点错误,管理者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和批评帮助,体谅其实际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万不能不管不问,或者简单地用“正确对待”去堵被管理者的嘴。只要管理者心里装着被管理者,关心体贴他们,千方百计为他们分忧解难,即使有些实际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俗话说:“将心比心”,管理者越是对被管理者关心倍至,体贴入微,被管理者就越尊重和体谅管理者。这样,思想疏导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换位思考,有情操作。管理者在对待被管理者上,善于与对方“换把椅子坐一坐”,把自己摆在被管理者的位置上想一想,问一问这件事搁在自己身上会怎么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对被管理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沟通,就能够在感情上拉近距离,也能把话说到被管理者的心里去。俗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话、做事当然要讲原则,不讲私情,但这并不等于说要排除同志之情,上级对下级的关爱之情。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老是站在管理者、教育者的角度看问题,用“我说你听、我讲你服、我打你通”的态度做工作,就一定要碰钉子。

第五,扶正祛邪,典型带动。扶正祛邪说到底就是要很好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管理者在营造本单位、本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的过程中,狠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导向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必定人心涣散,士气不振。管理者要大唱“正气歌”,理直气壮地塑造先进典型;同时,对消极的因素要坚决纠正,决不姑息。只有这样,才能“抓两头带中间”,才能增进团结,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催人奋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第六,疏肝理气,缓和冲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产生所谓的“冤家对头”。遇上这种情况,管理者应主动去解决宿怨,化解矛盾,缓和冲突,尽量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切忌让矛盾扩大化、持续化。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提供恰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其把想法说出来,把怨气泄出来,让被管理者多了解全局,多了解管理者的苦衷,从而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感情沟通,消除偏见,解除误会,化解矛盾。

三、改善素质是保证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管理者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这是处理好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重要保证。

第一,加强学习和修养,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江泽民同志对管理者提出的要求。读书学习是管理者的必修课,它能使人明辨是非,提高修养,净化心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当前,我们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因而加强学习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空前的繁荣伴随着纷繁的诱惑,这对管理者的品质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力量赢得被管理者的信赖。

第二,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知识。

当今时代无论是知识更新还是科技的发展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管理者是管理别人的,在这种新知识、新观念、新科技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技术、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等,并虚心学习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有利于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把握机遇,驾驭局势,才能成为一个头脑清醒、业务精通、方法得当的管理者。

第三,努力提高处理矛盾和复杂问题的艺术。

看一个管理者高明不高明,是不是成熟,管理艺术是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个管理者,时时刻刻都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需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取得新突破。在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多角度思维,善于从各种复杂的现象中剖析其本质,寻求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如果思想方法简单,抓不准实质之所在,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就会忙而无效或者适得其反。

标签:;  ;  ;  ;  

管理者应处理好与被管理者的关系_管理者角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