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现代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意味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任何思维都是以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
问题往往是思维的向导,具体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可以有效的培养思维能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如何培养学生好问、善问、敢问、会问的习惯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些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教师更应更新观念,摒弃旧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文体教学,指导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提出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不少教师可能认为,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更容易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其实不然,文言文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兴趣。
文言文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时代的久远,文言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和思想隔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自然存在不少疑问。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文言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的。
1 让学生克服提问前的害怕、羞怯的心理针对农村学生害羞、怕遭人嘲笑的心理,首先要让他们懂得“提问无须脸红,无知才应羞耻”的道理。教育学生不要因为提出的问题简单受到同学的嘲讽而感到难为情,更不能因此而退缩。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应给予鼓励;对于好问但总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应嘲笑、讽刺,而要耐心指导;对于提出好问题、深刻问题的学生,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好问、善问、不怕问的习惯。
2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不如现代文的语言那么晓畅易懂,很多地方都必须先靠学生自读、品味、对照注释来疏通文意。要想真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给他们提供充裕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照课文下面的注解来疏通文意,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先用横线画起来,再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本组同学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提出经小组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克服对老师、对古文翻译的过分依赖,培养他们善于自主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同时又为学生提出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组织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很少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而是采用学生提问其他同学回答,老师纠正补充的形式,比较方便快捷的解决了字词句的疑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爱莲说》一文的教学中,对于字、词、句,学生就提出了如下了问题: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予谓菊;⑥陶后鲜有闻等几句话的含义。每提出一个问题,就马上有同学举手回答了。因此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将文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了。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兴趣较高,提问题踊跃,学生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也不感到难为情了。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长进学问,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4 为学生的质疑问难多做示范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通过提问学生,为学生质疑问难做出示范。如在《三峡》中,学生提出不少句子上的疑难,却没提到单个字、词的意思。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几个句子写在小黑板上,要求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自三峡七百里中;③略无闕处;④或王命急宣;⑤虽乘奔御风;⑥良多趣味;⑦不以疾也;⑧夏水襄陵;⑨哀转久绝。学生解释、回答完毕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老师出示这几个句子的用意,学生讨论后明确:学习文言文不但要了解句子的意思,还要掌握字词的含义。我又进一步点拨:应掌握哪些字词。学生根据这几个句子概括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虚词的含义用法、重点字词。通过这样的示范指导,让学生明确文言文中句子意思重要,字、词的含义用法也很要掌握。在此后的文言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兼顾到字、词、句的含义,这也为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打下了基础。
5 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课程标准里有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错,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师生间保持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感,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提供争辩的机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张扬个性。
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要善于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要善于鼓励、表扬,有时也要用“怂恿”的方法,如在提问前,对学生说:“看看那个同学的问题能问倒老师。”此时,学生表现踊跃,个个都想将老师问倒,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有时遇到比较短小的文章,有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全文翻译的,课上就采用攻擂、守擂的形式,给这位能力较好的学生摆一个大擂台,鼓励学生自由提问题,看看谁更厉害,能将擂主打倒。此时,连平时胆小不敢提问的学生也纷纷提问题,以显示自己的实力。擂主也不甘示弱,巧妙的回答一个有一个问题,文章的字、词、句的疑难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中解开了,学生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提问的习惯。
因此对于文言文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在“趣”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以上谈的不过是自己在文言文字、词、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对于如何在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和习惯,还有待于自己进一步的研究、实践和探索。
论文作者:黄成强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学生论文; 文言文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质疑问难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习惯论文; 教学中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