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的证明是初中阶段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点。其证明方法可以用口诀概括为两种:一是“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二是“无交点,作垂线,证半径”。 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尽管在图形上做了各种标记,也进行了努力的分析,但依然一做就错;即使做出来了,也非常的冗长复杂。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呢?究其缘由,是学生没有掌握其方法。本文以两道课本习题为例,谈谈证垂直的几种方法。
例1: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为直径,过点B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D,E是BD中点,连接CE。
求证:CE是⊙O的切线。
学生无从下手,问题到底在哪儿?独立思考后,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全等法):如图1。
图1
通过证明△OCE≌△OBE,得到∠1=∠2,即∠OCE=∠OBE=90°。
∵OC是⊙O的半径, ∴CE是⊙O的切线。
学生乙(等腰法):如图2。
图2
通过等腰△OBC和等腰△CBE得到∠1=∠2,∠3=∠4。所以 ∠1+∠3=∠2+∠4=90°,即∠OCE=90°……
学生丙(等腰法):如图3。
图3
通过等腰△OAC、等腰△DCE得到∠1=∠2,∠3=∠4,∠2+∠3=∠1+∠4=90°,∴∠OCE=180-(∠2+∠3)= 90°。∵ OC是⊙O的半径,∴ CE是⊙O的切线。
还可以用“平行法”,见例2。
例2: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垂足为点E。求证:DE是⊙O的切线。
图4
证明:如图3,连接AD、OD。
∵AB是直径,∴AD⊥BC。∵AB=AC,∴ OD是△ABC的中位线,OD∥AE,∴∠ODE=∠AED=90°,∴ DE是⊙O的切线。
方法小结:小绝招大智慧,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有三种基本方法:(1)全等法——快速地从图形中找出或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证明与已知的直角相等,得到垂直。(2)等腰法——直接从图中寻找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根据角的互余关系进行转化。(3)平行法——如果某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这三种基本方法给学生指明了解题的方向,增强了信心。有了这“源头之水”,学生的智慧立刻鲜活起来。
下面是这三种方法的应用:
例3: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过点D作FG⊥AC于点F,交AB的延长线于点G。求证:FG是⊙O的切线。
证法一:等腰+平行
证明:连接OD(如图5)。∵AB=AC,∴∠B=∠C。∵OD=OB,∴∠B=∠ODB,∴∠C=∠ODB,∴OD∥AF。∵FG⊥AC,∴OD⊥FG。∵OD是⊙O的半径,∴FG是⊙O的切线。
图5图6
证法二:平行法
证明:连接OD、AD(如图6)。∵AB是直径,∴AD⊥BC。∵AB=AC,∴D是BC的中点。∴OD是△ABC的中位线,∴OD∥AF,∴∠ODF=∠AFD=90°,∴FG是⊙O的切线。
证法三:等腰法
证明:连接OD(如图7)。∵AB=AC,∴∠C=∠3。又∵OA=OD,∴∠2=∠3=∠C。∵∠1+∠C=90°,∴∠1+∠2=90°,∴∠ODF=180-(∠1+∠2)=90°,∴FG是⊙O的切线。
论文作者:周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切线论文; 如图论文; 角形论文; 学生论文; 半径论文; 直径论文; 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