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始终坚持人性化的原则,需要切实考虑患者更深层次需求,在建筑形式、科室平面布局、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等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良好医疗环境,提升医院整体水平。本文主要就医疗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运用开展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人性化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性化设计。医疗建筑设计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到患者就医流线的合理性,也应当兼顾就医体验的舒适性。同时,医护人员工作繁重,也应该对医护人员工作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1、概述
由于居民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已经从之前的传统医疗救助逐步转向高质量、高标准、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为了满足社会居民的医疗救助服务切实需求,人性化设计被广泛关注和重视。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人性化医疗服务理念一直被人们推崇和使用。从事物本身角度分析,人性化概念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物质丰富的产物,其始终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及进度存在。从医疗建筑角度分析,医疗需求者及医疗建筑结构设计之间的相互关联正在不断变化,其差异点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不同时间点上,医疗建筑结构的接待能力、医疗服务功能分布、医疗建筑结构外形设计及风格等在长期、漫长的发展及历史更迭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现代社会医疗建筑发展的一大主要趋势就是设计人性化,此外,在人性化设计实践中,必须综合考虑和兼顾到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在具体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能够让参与到就医服务流程中的患者和家属享受到最人性化及舒适的体验。
2、人性化设计对于医疗建筑设计的意义
2.1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事实上,每一个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其实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身的疾病得导妥善的治疗与处理。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者的疾病之痛需要得到缓解,身体的各方面生理机能都得以恢复。有些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也会要求医院为自己提供一个干净、明亮、设备良好,乃至于通风、环境等等各方面都较为舒适的就医环境。加上医院的人流量本身就比较大,如果卫生条件不好的话,很有可能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与此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残障人士或者老年人士,他们更想医院能够为自身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如上一系列的要求,其实都反应了人们对于医疗建筑设计的生理需求。
2.2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其一,来院就医的患者希望可以得到院方的尊重,所以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是要满足医患的私密感与领域感,不能让人感觉自己去到了一个没有隐私丝毫的地方,在就诊方面,他们对于门诊室则是希望能够有相对宽阔的空间,并且最好能够有较好的智能化服务。与此同时,在住院部的某些建筑,患者也不希望自身的行为会受到建筑方面的活动限制,要尽可能的可以让自己舒展身体;其二,对于某些需要快速就医的患者,患者希望医院的建筑物可以一目了然的让人知道紧急病房的位置,而不至于带着重伤还要四处去寻找具体的场所;其三,患者对于自身的健康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在对自身疾病信息获取的同时,他们还希望医院的设计可以满足自身病情的防御机制;其四,由于很多需要患者都有长期住院的需求,所以他们还希望在此期间医院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些活动场所,例如绿茵地、宽阔的走廊等等,因为这些空间往往可以让其郁闷的心情得以排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色彩环境
以某医院为例,该医院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其现代化的医疗环境,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病患需求。与此同时,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绿色使人放松,紫色使人安定。此实验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有小脑病患的人员在身着绿色服装时,情绪与身体并无明显变化,而在身着红色服装时,则呈现出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况,基于此,可以作出相关推论:不同色彩对于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影响,对于人的情绪及行为都会产生一定作用。因而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也可积极结合这一点,通过颜色在建筑及空间中的合理搭配,使得病患心理情感受到积极影响,对其治疗过程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并以此为依据,借助色彩进一步影响病患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病患的联想,但须应注意避免使用单一的白色,以免加大病患紧张度。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医疗建筑空间较为复杂,相应的单位功能区数量较多,因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相应设计人员必须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严谨考虑,做好色彩区域规划,使其主体色调在彼此协调的同时,能够产生有机联系。
3.2声音环境
由于医疗机构中来往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且噪音相对较高,而此种情况下,极其容易使得病患及医务人员的情绪受到外界影响,属于一个关键因素。因而以此为背景开展的医疗建筑空间设计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努力为病患打造出一个安静的环境。一般来说,0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噪音限值最大为40dB,昼间最大噪音值为50dB,而1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最大噪音值为45dB,昼间最大噪音值为55dB[2]。因而在设计时可考虑将硬度相对较小的材质铺设于公共走廊等位置,如地毯、橡胶地板等材料,同时在设计天花板时可使用对于噪音吸收性较好的材料,如硅酸钙板,通过此类材料的使用能够有效达到降噪音的目的,时间一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方便其病情稳定并恢复。
3.3光环境
光环境对于病患情绪也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将光线来源作为评定依据,光环境主要分为两种:人工光源及自然光源。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多利用自然光源,能够在有效节约电能的基础上,同时使得病患进一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逐渐缓解紧张焦虑等心情。而由于光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与心理暗示性,不良的光照环境容易诱使病患情绪产生较大波动,并且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可科学结合光的特性与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以此来更好的平复病患的不良情绪,保证其处于放松的治疗氛围中,最终大幅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根据相应《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此项工程在选择照明灯时,优先选择色彩温度处于3000至4000K之间的灯具,以此保证不会对病患心理及情绪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又能够满足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除此之外,由于病患仰卧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选用灯具时应考虑到其刺眼程度,尽量使用面光源,防止光线直接照射病患后使其感到不适。总的来说,医疗建筑的设计要从病患角度出发,做到换位思考,努力全面提升医疗建筑的良好的氛围,使得病患感受到亲切感及舒适感,减轻病患的紧张感及恐惧感,从各个方面使病患感受到平和宁静,从而加快其病情恢复。
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较为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提高,对医疗机构也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对于目前医院而言,需要构建较为全面以及完善的医疗体系以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我们设计师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当中更应当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帮助医院树立良好形象以及扩大医院影响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克用.浅析医疗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莆田涵江医院新院区[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9(12):62-64.
[2]陈邦孝.浅谈医疗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讨[J].四川建材,2018,44(2):52-53.
[3]彭怡敏.试论人性化设计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要点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46):90-91.
论文作者:康耀宗 张盼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病患论文; 医疗论文; 医院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患者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