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发达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较发达地区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实践邓小平理论,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济较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中领先一步,又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精神文明建设碰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比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早一点、多一点。但也正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邓小平同志“两手抓”理论的理解,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局面。
一 、把握特性, 切实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社会组织相对开放、市场机制作用明显、精神生活领域比较活跃,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使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新的特性。
1.从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看,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精神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何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总是以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因此,物质文明进步的程度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状况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较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性因素。但是,不能把经济决定意识看作是纯而又纯的简单实现过程。历史和现实都一再告诉我们,经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实现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常常会伴随某些消极现象的产生,甚至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还会出现某种暂时倒退的现象。不能笼统地认为一个地区的物质水平高,精神文明水平也必定高,物质文明落后,精神文明一定落后;也不能认为缺乏雄厚的物质条件,就不能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情况往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良莠交错,表现为一条曲折的、充满矛盾的历史道路。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经济更高的发展阶段上产生的,如经济发展使收入档次的拉开,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导致社会心理的失调,等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而要克服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最根本的办法,只能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来加以解决。
2.从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上看,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保证;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工作又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差。
精神文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任何时代的经济上的变革,都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变革;一种经济行为能为社会接受并得以迅速拓展,都要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支撑和导向的影响。较发达地区发展的过程说明了,一个地区发展的快与慢,离不开历史、环境、地理等因素,但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与人的思想解放彻底不彻底,干劲足不足,步子快不快,点子多不多有很大的关系。
精神文明发展取决于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同时又能动地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这一规律的表现形式也是“山重水复”的。目前,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有的工作又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反差。总的来说,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形态、所有制成分、个人消费品分配、社会关系、企业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领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但又没有马上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二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道德规范、人的行为准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新旧冲突明显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
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超越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超越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同时,又要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头,发挥先导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道德观念、科学文化的支持和保证。
3.从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来看,一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又会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是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因此,要使市场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只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不断上到一个新水平,真正实现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保证。
有必要指出,当前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生活中出现的众多不文明现象,同发展市场经济有相联系,但不能一切都归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些是长期封建社会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腐朽思想,有些则是远远落后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小生产习惯势力所致。如特权、等级、宗法、依附等腐朽观念,还有严重的封建迷信回潮、生活方式中封建主义沉渣泛起,等等。这些问题在搞市场经济经济之前就已长期地、反复地、大量地存在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法律体系的完善,市场机制在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作用的日趋强化,必将从根本上消除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众多不文明现象。
市场经济的自身弱点和消极因素极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市场机制本身所无法解决的。因此,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问题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严重问题。我们要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能动作用,使市场经济在精神生活中的负面效应得到有效遏制。
4.从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环境来看,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离不开对外开放这个环境;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有风险,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生活方式和消极影响,对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很大冲击。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精神文明自身发展规律来看,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果只有物质文明的对外开放,而没有精神文明的对外开放,物质文明的建设就会受到制约。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纳入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在开放中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才能保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会带来许多复杂情况。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们对外开放的机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加紧进行颠覆和渗透;西方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颓废思想和诲淫诲盗的精神产品等会乘机而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为我们开通了快速信息渠道,又使不少文化垃圾鱼贯而入。对外开放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风险,我们的思想认识还不是很清醒,而且一时还缺乏有效的办法。
在封闭中是无法建设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明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搞精神文明建设有极大的风险。因此,越是对外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鉴别力和免疫力,防止和清除文化垃圾的传播。
二、认识紧迫性,更加突出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
较发达地区在抓经济建设有一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在另一方面又很容易产生就经济抓经济的思维心态。因此,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紧迫性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经济较发达地区要实现二次创业的重任,根本的途径是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人的思想道德、思维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经济较发达地区普遍处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这一关键的发展阶段,都面临着结构调整、体制转换的重任,也就是实现二次创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不可能再依靠高能耗、高物耗来维持经济的增长,特别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外向度高,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较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要实现二次创业就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两个根本性转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设备更新、科学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当前,经济较发达地区二次创业与人的素质不高的矛盾越来越大。可以说,教育科学文化的比较落后、人的素质不高是制约经济较发达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矛盾。
二次创业还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经济较发达地区虽然在全国居于先进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文化水平还很低,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二次创业过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行为与心态。
在两个根本转变过程中,我们的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为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一些空隙,一些不法分子乘机钻空子,以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来肆意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聚敛暴富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道德这些精神力量的作用,用精神的力量来弥补、来克服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各方面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这一历史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缺陷就显得尤为紧迫。
2.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水平取决于人的现代化程度,人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富裕,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是否富有、充实、健康。经济较发达地区一部分人生活富裕之后,却走向“富裕的贫困”,滋生种种不文明的生活方式。
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经济较发达地区一部分人生活富裕之后,却走向“富裕的贫困”。封建迷信活动愈演愈烈,一些建国后几乎绝迹的迷信活动,如算命测字、占卜问卦、观色看相等有抬头趋势;滥建坟墓很突出,在丧葬活动中大搞封建迷信,已成为普遍现象;赌博恶习屡禁不止;在家庭消费方面,物质生活消费与文化生活消费严重失衡;一些带有殖民色彩的不良文化充斥街头巷尾,等等。经济的发展使许多人走上小康富裕之路,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封建伦理道德和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一部分人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新的生活方式的建立。因此,迫切要求经济较发达地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解决好“富裕的贫困”问题,引导广大群众逐步养成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3.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经济搞不上去要跨台,腐败问题不解决也要跨台。当前经济较发达地区面临着反腐败的严竣形势,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既要发挥领导作用,又要体现表率作用,切实加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功臣”自居,觉得吃点、拿点不算什么,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另外一些领导干部与先富起来的“大款”相比,心里不平衡,于是千方百计地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中饱私囊。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腐朽没落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会乘隙而入。搞市场经济,突出了货币和等价交换的作用,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也容易产生拜金主义等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可以说,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场严竣的挑战和考验。事实表明,经济越是发展,对党员干部的诱惑也就越多,考验也就越大。经济较发达地区党的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有腐败行为的只是极少数。但这极少数党员和干部的腐败,已经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因此,经济较发达地区反腐败斗争的严竣形势迫切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经济较发达地区是代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未来,不仅经济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精神文明也要高度发达,这样,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才能避免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社会病”。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中国的整个大局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在经济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通过发育成熟的市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等来带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带头作用,影响和促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在经济上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要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是形成整个社会而不是个别地方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面貌。如果不是这样,就把全面整体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搞得残缺不全、切割分解了。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以及全国的整个大局看,迫切要求经济较发达地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避免和防止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吸毒、卖淫、暴力、精神空虚等“社会病”。
三、加强针对性,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开拓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事实表明,正是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指引下,经济较发达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同时要看到,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要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地说,任何正确的理论和路线,都不会也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在各方面都完全地自动地变为现实。特殊地说,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尤其是这样。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结合实际,把握规律,明确优势,提高认识,才能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1.加强廉政建设,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其次,着重抓好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再次,继续加大打击力度,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最后,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约束机制和党内监督机制,把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
经济较发达地区虽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总的来说,底子还不厚,实力还不强,与现代化建设目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因此,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力戒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以艰苦创业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2.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提高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加强管理者队伍教育。必须实行正规化的培养计划,把造就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开拓精神强、懂经营、善管理、乐于奉献的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是许多发达国家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要采取有效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乡镇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通过职业学校、短期培训、民间办学等途径加强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不断扩大人才后备力量。
3.繁荣和管理并举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首先,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应加快夜校、文化站(室)、图书馆(室)、知识墙、阅报栏的建设,建立有线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使之成为政治宣传的窗口、文化传播的课堂、道德教化的舞台。其次,努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着力推进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向多样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再次,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
加强管理,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二是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三是打击封建迷信活动。
4.建章立制,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要持之以恒,出实效,必须建立规范化、充满活力的工作运行机制,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根据较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群众比较富裕的特点,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