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的有效方法。文章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社会保障力度弱、流转交易成本高、农民认知程度较低、基层政府行为失当等问题。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交易平台建设、积极进行宣传引导、优化市场经营环境等消除困境,并且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中的内容,希望给予相同行业进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困境;对策;分析
1导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进行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粮食产量逐年攀升,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温饱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大批农民向城市转移,农民的农业收入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减弱,产生了大量的土地供给。此外,由于土地经营权存在不稳定性和土地的细碎化、分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2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特征
2.1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土地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内容,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态度。1983年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明确,而此前农村土地流转是不被允许的。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自此以后,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土地流转,但土地流转的规模不大,仅限于少量农户之间的非正式流转。21世纪以来,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流转的规模和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此后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相关内容进行强调,引导农村土地有序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流转。
2.2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加
国家对于土地流转的积极态度和支持政策以及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关系给各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吃了“定心丸”,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快速流转。2007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仅为0.64亿亩,占全部承包耕地面积的5.2%。而截至2016年底,土地流转面积增加到4.7亿亩,占比35.1%,是2007年的6.75倍。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达到350万户,共经营耕地面积超过3.5亿亩,有将近7000万户农民参与了土地流转,几乎占农户总数的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发展到280万家。一批想种地、会种地、能种地的农业主体正成为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
3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1社会保障力度较弱,农民缺乏安全感
尽管从政府层面上,土地流转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推进,但实际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有就业功能也有社会保障功能。首先,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强化了土地的社会保障性质。其次,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子女数量普遍较少子女赡养压力大,传统的“养儿防老”已不能适应现实。再次,进城农民工由于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只能在务工一段时间后回到农村继续种地,导致了农民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出土地。而土地流转的收入不能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需要。
3.2流转交易成本较高,农户积极性降低
近些年来,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基本建立,中介组织也开始运行,各基层组织也在积极推进,但总体上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交易成本和流转产生的费用过高。流转土地过程中的信息费用、谈判和决策费用、监管和合约履行费用过高限制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3.3农民认知程度较低,阻碍农地流转进程
农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程度对于土地流转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当前农户对于土地产权、经济收益、政府服务及法律的认知程度较低,对国家出台的农地流转相关政策如“三权分置”等认识不清晰,导致了土地流转意愿不强甚至心存担忧的状况。另一方面,舆论导向的失真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媒体舆论在自身认识不足或存在差错的情况下向农民传递诸如政策不稳定、补偿标准变动等虚假信息干扰了农民对流转土地做出正确决策。同时,基层政府部门对土地流转信息的选择性披露也使农民处于认知迷乱的状态使农民丧失了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4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分析
4.1需要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一是要突出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主导作用,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解除农民对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二是要破除城乡社会保障二元体制,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使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公共服务。三是不断拓宽农村居民就业渠道,鼓励地方企业吸收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努力提高其非农收入水平,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4.2强化交易平台建设,降低流转交易成本
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平台能够有效降低农户和其他经营主体需要获得或转出土地的搜寻和信息费用,也能够降低交易双方的谈判和决策费用。一方面,要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渠道减少农户自行搜寻的成本,如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程序、地价评估等提供解答。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如为流转双方提供谈判、协议签订、资金管理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平台建设,对土地流转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全方位监管,减少交易风险,降低流转的交易成本,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3积极进行宣传引导,提高农民认知水平
农户认知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对流转政策的掌握程度、知识水平、信息辨别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其流转土地的决策。首先,政府部门要强化舆论监管,客观理性的发布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相关信息,使群众及时掌握国家农村土地改革的政策方向,避免错误信息对其形成误导。其次,要通过培训班、宣讲会、新媒体、宣传车、电视、广播等媒介宣传好土地流转知识。最后,要强化示范引导作用。对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的典型人物和经验进行推广宣传。
5结论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总而言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针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困境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补齐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短板。既要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要科学化解大规模流转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真正激发农村土地的活力,为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路征,李睿.现阶段农地流转中的关键问题与微观制度创新——四川省安岳县农村土地流转实践考察[J].西部论坛,2017,27(04):22-29.
[2]李宁,李凡.浅议现阶段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09):129-131.
[3]王珍子,郑晓俐.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困境与突破——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86-89.
[4]王珍子,郑晓俐.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困境与突破——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9,8(06):30-33.
[5]黄河.试论农地政策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J].河北法学,2009,27(09):33-39.
[6]吴杰华.利益博弈与制度变迁: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的理论反思——以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为实例的分析[J].理论月刊,2009(07):142-145.
论文作者:张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土地论文; 农村土地论文; 农民论文; 现阶段论文; 农户论文; 农地论文; 农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