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王立志论文_王立志

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王立志论文_王立志

王立志

37098219880612XXXX 山东济南

摘要: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天成,是一种物化了的艺术表现,具有着经过典型化处理了的自然的艺术风格。中式园林源远流长,风格各异,技艺精湛,内蕴深厚,有着高峻而幽深的意境,在现代园林中融入中式园林变化万千的造林方式,代表着园林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式园林意境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应用

引言:人们用对自然美深刻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凝就了独特的中式造园艺术,《园冶》中明代造园大师计成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句子,形象地归纳了园林艺术风格,中国园林艺术就是这样,皈依自然,“宛自天开”,清雅幽远,想象力无边。中国园林具有深邃幽远的意境,通常以象征的方式来塑造综合的艺术体。将中式园林意境式的深邃风格融入现代园林景观中,将会创造一种别开新面的园林作品。

1 .中式园林意境概述

1.1 关于园林意境

我国园林的发展可以说是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主要是通过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来达到园林的深远意境,实现情与景的统一,意与象的统一,进而形成意境。因此,我国园林自古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美称。园林意境的发展,源于我国传统文艺思潮方向的转变即开始崇尚自然。

1.2 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1.2.1 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形成导致了我国人的艺术心境转向与自然的融合,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我国的园林设计开始把建筑、山水、植物等有意识的融为一体,基本上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模仿自然美景,然后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提炼,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创造出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尽乎“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1.2.2 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道教最初发展以老子的“道”为最高范畴,经庄子的继承发展形成了“道法自然”即“无为”思想;认为最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原因就在于它充分的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我国古典园林开始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再到对潜于自然之中“道”与“理”的探求,形成了以自然仙境为造园题材的园林。

1.2.3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禅宗美学兴起于中唐时期,禅宗思想的引入,成功的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了“意境”。

2. 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2.1儒家思想对中式园林所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致使我国人民的艺术心境更加趋近于自然层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园林设计正在不断容纳建筑、植物与山水到其中,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各式各样的自然美景,在进行优化处理后,自然美与人工美变得愈加协调一致。

2.2中式园林景观中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教最初发展以老子的“道”为最高范畴,经庄子的继承发展形成了“道法自然”即“无为”思想。道家思想最看重自然的美,这主要是因为其想表达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古典园林开始更加注重自然,并采取各种方式来模仿自然美,进而探究出自然中所蕴含的“道”与“理”,最终构建出以自然仙境为造园理念的园林。

2.3禅宗思想

在中唐时期中,禅宗美学变得越来越火热,并被引入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园林空间的意境变得更加深入。

3.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海岛仙山虽起源于荒诞不经的方士妄说,但对园林的空间布局来说,却是一种良好的布景形式。一池三山的布置,使平淡空旷的水面产生变化,丰富了水体空间和景观的层次,游赏者立于岛岸,面对汪洋碧波,可产生离尘去俗的感觉。因此,尽管神仙传说多虚妄,但蓬岛仙山式的布局却一直受到造园者和园主的厚爱而经久不绝。

3.2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园林与民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许多园林意境直接取材于文化典故或神话传说。在中国传统园林的所有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景致中,鱼的地位最为突出。杭州西湖有花港观鱼:无锡寄畅园有知鱼槛:上海豫园有鱼乐榭;北京颐和园有知鱼桥、鱼藻轩……,观鱼成了园林临水静观细赏不可或缺的景致。这些关于鱼的景观均出自《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话题材,如牛郎织女等,不少也是园林的主题。

3.3在现代园林中融进诗文艺术

中国园林中注重文学情趣和哲理意义的传统,常常用楹联题记点景明志,现代园林中也可以有所体现,如芜湖翠明园和广州兰圃,多数景点和景区根据设计构思和观赏效果的统一来命名,主要园林建筑也有配诗词楹联或匾额题字。园林内的楹联、诗文、匾额、碑刻等不仅烘托着园景主体,形成古朴、典雅的气氛,同时还作用于意境的鉴赏指引。适当运用诗文绘画艺术,记述典故、命名点题、画诗一体,于无形中点染园林韵致,会给现代园林增加许多文化艺术气息。

3.4循环往复,峰回路转隐晦表达

中国园林的池、泉、桥、洞、假山、幽林等自然式布局风格,在空间上追求无穷无尽的含蓄境界,无论是蜿蜒曲折的道路,还是变化无穷的池岸,都带给人“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园林中常常通过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借助亭台、阁榭、假山、奇石、流水、幽径、林池等分隔空间,利用多种题材进行组景,最终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如采用“园中园”“叠嶂”“长廊漏窗”等方式来创造另一种境界,往往给游客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感觉。

现代园林讲究新鲜超前、简单抽象,在元素的搭配上趋向于后现代化,古典园林中循环往复、峰回路转的手法正好可以被加以现代式阐发。现代园林可以利用自然山石、水体、植被等构成自然空间,结合清风明月、树影扶摇、山涧林泉、烟雨迷蒙的自然景观,构成令人心旷神怡的园林气氛,还可以设计以小品、雕塑等人工要素为自然元素作拾遗补缺的点缀。

3.5含蓄深沉、虚实共生、欲藏先露的表现风格

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讲究含蓄、虚幻、步移景异、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其中奥妙正在于虚实相生,曲径通幽,求形外之形、意外之意,使人们置身于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想之中。

现代园林中建筑物趋多,在园林景物的布局时,要注意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处理上,闭合和开敞结合,闭合为实开敞为虚,虚虚实实,变幻莫测,充分利用建筑的特点和需要,加强含蓄深沉、欲藏先露的艺术效果。充分利用有限的园林空间,采用假山奇石、林泉回廊等构成立体画面,制造视觉上的景深,打破视野上的局促感,从而增加现代园林的风致。

结语

园林艺术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体,中式古典园林长期受深厚的哲学和美学的陶冶,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并不太在意自然物的各种形式主义如形状、线条、比例、组合,而重在情感的表达和自然的宣泄。古典园林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具有其时代性,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与当下的审美价值毕竟存在一定的距离,不应该不分条件,随意套用传统园林的风格,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灵活借鉴其创作思想和手法。

参考文献:

[1]楚芳芳.中式园林景观意境与现代园林景观融合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38(2)

[2]谭静,王军.中式园林景观的意境与现代景观园林融合的探讨[J].中外建筑,2010,(11)

论文作者:王立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王立志论文_王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