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办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学习起来效率更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引导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056-01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师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主体。新课改的提出,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在课堂学习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调动一切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并能够学会运用。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拿出自制的圆形纸片或者圆形餐盘,学生对老师所拿的东西会产生好奇心,进而有求知的欲望。教师问学生:“有谁知道这个圆形纸片或者圆形餐盘的面积?”同学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圆的面积,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听课时会集中注意力。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下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要适当把握进行“有效引导”的时机
有效引导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采取某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加深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适当把握时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此时学生的思路比较开阔,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打断学生,让学生完成整个的讨论过程。一旦老师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就会感到很失落。如果学生讨论的结果是正确的,教师要表扬学生;学生如果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进行讨论,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注,学生交流遇到困难或者偏离主题时,教师要适当地指导学生。对教师来说,适当的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分析进行有效引导的方法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教课的语言比较幽默,学生愿意听老师讲课,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提出表扬,少批评,这些方法都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活跃。
以学习7的乘法口诀为例,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背得都很熟练,但是对乘法口诀的学习并没有提起兴趣,只是机械地背诵。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使学生对乘法的学习产生兴趣。以笔者的经验为例,笔者在让学生记忆7x7=49时,讲述孙悟空在被投进炼丹炉后,在丹炉里烧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于是练成了火眼金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牢牢记住了“七七四十九”这句乘法口诀,学生的记忆也会变得很深刻。
当然,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并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用的,要根据具体情况仔细分析。这也不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唯一方法,教师需要在平常教学时多花些心思,尽量使课堂学习充满趣味,学生对数学学习才会产生兴趣。
2、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
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比较有天分,学习新知识较快,可以很好的掌握教师教授的课堂知识。但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一般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教师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仔细梳理,并且进行提炼总结,形成知识大纲,从知识体系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框架,能够自己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些方法要领,让学生对平常学到的知识进行仔细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学生自己可以构建学习框架,学会梳理知识。
3、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由于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会给出错误的答案。有些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心理,直接批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然后讲出正确的答案,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十分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教师此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换个角度思考,教师可以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当成一种学习资源。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错误答案,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原因,进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此时,教师把学生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转变成了教学的资源,学生所犯的错误通常是有代表性的,这样对学生学习也很有帮助。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学生犯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4、设计教学情境
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地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图形的学习设计教学情境,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以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如果老师只是纯粹的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以及计算公式,讲解完成后,学生做作业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是死的,学生也不会记得很长久。因此,教师需要花些心思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教师通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把它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这些东西的共同特征,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思考,然后老师再进行深入引导,学生就会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数学学习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有效引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也会进行自主学习,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竹青,吴剑丽.谈数学引导发现教学法的有效性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11(05)
[2]胡美宁.和风细雨润新苗——浅谈数学引导式教学[J].商情,2010(10)
[3]张爱君.初中数学引导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上海中学数学,2008(06)
论文作者:林淑愿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角形论文; 乘法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论文;